APP下载

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的认知现状与财商教育建议

2019-01-21阳大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财商理财产品受访者

阳大胜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一、提出问题:大学生财商教育迫在眉睫

面对“互联网理财”浪潮的大学生,一方面很容易被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所征服,被其场景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所迷惑;另一方面,对于“冰山以下部分”所蕴藏的信息安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风险缺乏基本的认识。以全国各地大学校园暴发的“校园贷”恶性事件为例,与其说是犯罪分子比较猖獗所致,不如说是大学财商教育缺失的结果。

面对大学生很容易暴露在“互联网理财”的高风险之下,管理部门和学校当局加强了铁拳打击和安全教育。但是,“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也迫在眉睫。首先,互联网理财的趋势不可逆转。2018年初的《互联网理财指数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互联网理财规模或将达到15.5万亿。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未来势必成为互联网理财的主力军。其次,中国学生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财商教育一直缺失。大学阶段虽不是财商教育的最佳时期,但也为时不晚。最后,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因此,财商教育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调查分析:大学生财商教育严重缺乏

(一)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认知现状的调查设计

课题组设计了“关于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认知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理财动机和意愿、理财环境、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策略、风险意识等,从而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的认知现状。调查以广州××职业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554份,有效问卷554份。

受访学生来自该校10个系,其中财金类专业占47.29%,文科类专业占22.56%,理科类专业占30.14%。

(二)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认知现状的调查结论

1.高职大学生理财意愿不强,缺乏理财规划

关于“理财动机”,调查显示:(1)受访者的生活费用绝大多数“来自家庭”(84.68%),来自“兼职或勤工俭学”者次之(13.06%),而“贷款”者为0%。(2)受访者中,41%的人认为每月生活费“够用”,42%的人认为“基本够用”,还有17%的人认为“不够用”。也就是说,59%左右的受访者感觉每月生活费不宽裕。(3)受访大学生的生活费不够用的最主要原因是“购物、考证等开支较大”(48.32%),“社交开支”次之(32.06%)。而“父母给的生活费不足”和“物价上涨”只分别占10.17%和9.45%。(4)当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不够用时,他们会主要选择“兼职或勤工助学”和“来自家庭”的补充,前者占66.06%,后者占29.6%。只有少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向亲友求助等方式来增加收入。通过贷款方式来增加收入的比例接近于零。(5)大学生认为在投资理财中最重要的是理财知识和技能(55.60%),而小部分人(5.78%)认为在投资理财中最重要是投资渠道。

可见,高职大学生的消费呈现简单、朴素的特点,面对物价压力和消费目标难以实现,他们要么求助于父母,要么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他们主动理财的意愿非常低,增加收入的方式也主要是勤工俭学,很少运用投资理财工具。

2.高职大学生依赖手机网络,偏好网络理财

关于“互联网理财”的认识程度,调查显示:(1)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互联网金融不太了解。从年级来说,“非常了解”者大三学生比例稍高些(15%),大一学生比例极低(2.88%);“不太了解”者大二、大三学生比例都很高(75%以上);“根本不了解”者大一学生比例最高(82%左右)。从专业类型来说,“非常了解”者财金类专业学生比例最高(9.54%),文科类专业学生比例最低(2.63%);“不太了解”者三类专业学生比例都有很高(60%以上)。其中,财金类专业学生比例最高(80.02%);“根本不了解”者文科类专业学生比例最高(33.5%左右)。(2)大学生会主要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理财产品信息(89.17%)。同时,通过报刊杂志渠道占比33.21%,通过电视广播渠道的占比34.66%,通过亲友介绍渠道的占比37.91%,通过金融机构渠道的占比37.91%。

可见,因为意愿不强、专业限制、视野狭窄等原因,大学生比较少主动去关心经济、金融、理财问题,也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去尝试投资理财,即便是财金类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优势也不明显。与其他90后大学生群体一样,该校大学生平常生活、学习比较依赖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消费也主要借助手机和网络,对各种APP能熟练使用。这使得对互联网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上具有亲切感和自信心,比较容易接受,并认为它在未来能取代传统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3.高职大学生网络理财实践极少,担心期待较多

调查还显示:(1)有使用过互联网理财的占40.43%,而59.57%的人未使用过互联网理财。(2)“理财与支付结合、购物便捷”“操作简单”“有效管理闲置资金”是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理财的最主要原因,分别占比72.32%、66.07%、52.68%。而“互联网理财存在网络技术的安全风险”则是大学生不使用互联网理财的主要原因,占比61.82%。(3)余额宝、微信理财通、腾讯财付通为大学生使用比例最多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其中,经常使用余额宝、微信理财通、腾讯财付通的分别占比为98.21%、72.32%和29.46%。其他金融产品使用比例分别为:P2P为2.68%,百度百赚利滚利为1.79%,苏宁零钱宝为0.89%,其他为1.79%。这反映了大学生上网的习惯和对熟悉品牌的信任程度。(4)有21.43%的同学表示会通过互联网或APP进行炒股和35.71%的同学会通过互联网购买保险;而78.57%的同学不会通过互联网或APP进行炒股和64.24%的同学不会通过互联网购买保险。(5)该校大学生会通过“校园贷”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的人占比很少,只占10.47%,相对全国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意愿比例低得多。(6)多数大学生认为互联网理财将成为一种主流趋势。认为互联网理财将超过传统理财占市场主导地位占比66.79%,认为与传统市场平分市场的占25.27%,认为不敌传统市场占市场较小份额的占7.22%,只有极少部分同学(0.72%)认为它将逐步退出理财市场。(7)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方式有诸多期待,其中对“提升交易系统的安全性”期待最高,占比87%。

可见,以网络炒股和网络保险为例,反映了该校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的比例极低,除了缺乏投资资金和投资技能的原因外,也凸显了他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畏惧和担心,因此他们更期待政府和社会在互联网理财方面提高安全性、透明度和监管力度。

4.高职大学生投资风格谨慎,风险意识矛盾

关于“投资风格”,调查显示:(1)大学生若使用互联网理财,大部分人(81.95%)会选择占自己闲置资金的40%以下。其中,占20%以下资金比例的人数为41.16%,占20%-40%资金比例的人数为40.7%。这反映大学生对投资于互联网理财产品还是持谨慎态度的。(2)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稳健型理财产品。其中,选择“稳健型”理财产品的占比87%,而选择风险偏好型和逃避风险型理财产品的比例只占8.30%和4.69%。(3)对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访者看法不一。其中,35.02%的人期望收益率为 6%-10%,23.47%的人期望收益率为 10%-15%,18.77%的人期望收益率为20%以上,12.27%的人期望收益率为15%-20%,10.47%的人期望收益率在6%以内。

可见,他们在投资资金分配上会比较谨慎,偏重风险低的投资方式;在投资产品类型上会选择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对于资金小、经验浅的大学生来说,也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投资常识的缺乏和投资心理的矛盾,他们期待互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比较偏高,说明他们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回报过于乐观,对收益和风险成正比这一常识缺乏认识。

5.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财商教育,尤其是提高学生理财技能。关于学校是否加强财商教育,调查显示:(1)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学校非常有必要加强财商教育,认为不必要加强财商教育的受访者仅占6.49%。(2)受访者对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财商教育的看法不一。其中,建议学校应“依托学生社团经常开展投资理财社团活动和技能竞赛”的受访者最多,占比93.12%;认为应“经常邀请校外专家、行业人士来校开展投资理财的讲座”次之,占比90.42%;认为学校应“重视财商教育,在政策、资金、人才、场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占比88.32%;认为学校应“将财商教育嵌入到课程体系中,让全校各专业学生都参与到财商教育中来”占比85.74%。

可见,大学生认为必须通过课程体系进行财商教育,他们更倾向于实践形式的财商教育活动,希望有更多机会提高技能,并且非常欢迎校外人士来校开展财商教育活动。

三、对策建议:构建多纬度财商培养体系

(一)鼓励学生主动理财,警诫注意风险

1.鼓励学生主动理财。大学生要学会主动、合理地理财。首先,养成消费记账的习惯,可借助记账APP优化自己的消费行为;其次,规划好自己的消费计划,合理利用贷款、信用卡等方式,解决生活费不足、学费不足、创业资金短缺、其他消费目标难实现的问题;第三,可以尝试互联网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理财,在此过程中历练投资心态、投资经验。

2.警诫学生注意风险。大学生年轻、冲动、经验少,这些弱点会经常被不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所以要警诫他们注意:第一,不要轻信和盲目,对不太了解的理财产品要深入地去了解;第二,切勿贪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追求投资回报率的同时要正视其风险;第三,要学会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控制损失;第四,要保管好自己的证件,不随意复制、借用、外传,以免造成法律纠纷;第五,要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借贷还款要及时,以免被记入信用黑名单造成以后生活、工作被动。

(二)积极营造财商教育的环境氛围

1.加大财商教育的宣传力度。大学应该积极营造“重视财商素质、培养理财能力”的环境氛围。学校可以借助学术讲座、专题报告、财商沙龙、主题班会、财商知识竞赛、理财技能竞赛等形式,通过板报、海报、网络、公众号等载体进行大力宣传,从而经常、深入地开展财商教育活动。

2.加强财商教育的实践体验。大学要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提高财商能力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各种理财技能竞赛 (如“模拟炒股大赛”“点钞竞赛”“理财规划竞赛”),设立校园“跳蚤”市场,组织创业项目训练和孵化等。同时,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学习,比如通过参观证券公司,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投资氛围,增强理财意识。

(三)精心构建多纬度财商培养体系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大学各专业要将财商列为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之一,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设置相应必修课、选修课,计算学分,贯穿各学期。另外,通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影响力,从而发挥这些课程对全校学生财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作用。

2.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等渠道,从而丰富财商教育的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财商素质。首先,要做好招募、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加入金融学会、会计学会、ERP沙盘学会等财金类社团,或参与其举办的活动。其次,通过每年的校园学术科技节,做好组织、培训工作,加大奖励力度,将理财规划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点钞大赛、ERP沙盘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培育成跨时长、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大的校园财商教育品牌活动。

3.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财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上一致,在内容上相得益彰,在实现路径上也可以相互结合。借势近些年来教育部和各大学当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各种扶植政策,可以将财商教育渗透到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去。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财商教育

1.发挥财金类专业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在全校范围内例行开设公选课、学术讲座、指导竞赛等,分享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向学生传播最新的金融理财知识、传授投资理财技巧和心得。

2.发挥校外兼职教师和专家的作用。邀请他们来校深入课堂、学术讲座、指导竞赛,带来金融理财的前沿动态和投资经验,弥补校内专任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3.发挥学生社团自组织作用。学校在政策、资金、场地、指导等方面对校内各种学生社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他们经常开展有益的财商教育活动。

猜你喜欢

财商理财产品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
孩子需要财商教育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