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提升路径

2019-01-21张雅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话语权话语

褚 蕾,张雅楠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难以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因此需要对话语进行创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势”“事”,有策略、有方法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这对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一、整合话语资源——融入实践,彰显话语自信

(一)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丰富话语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社会文化的“根”和“魂”,应该渗透到整个国民教育中。教育者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中可借鉴的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发其生命力,植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突出民族特色,提升话语方式中国化表达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受教育者自觉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心。

(二)汲取网络文化的鲜活话语,更新话语基因

网络新词是传播迅速和有影响力的网络语言,它以生动、有趣的特征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契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抓住大学生作为“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

同时,教育者应及时关注网络文化的变化发展,了解受教育者的话语动向,及时更新网络词汇,将这些网络新鲜元素恰当地融入话语表达中,积极借鉴网络新鲜话语。如“打酱油”“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等多元化的网络话语、社会新话语,将教材语言和官方政策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语言来解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摆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洞古板”“老旧过时”的固化标识,走出思想政治教师“话语失声”的窘境。

二、增进话语认同——以人为本,贴近话语受众

(一)尊重教育对象的话语表达,了解内心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对于知识信息的索取与查询打破了传统时空与地域限制,使得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众地位的主体性逐步提高,其利益诉求也呈现多样化。鉴于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话语表达,树立平等互动的话语理念,及时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语环境。结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让受教育者即使不进行面对面交流也能感受到教育者的情感关怀,缩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进而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同时,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充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尊重大学生的话语需求,将理论灌输转化为互动教学,把满足和引导受教者的内心需求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增强话语的感染力。

(二)加强教师的网络技能培训,提升话语质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精湛专业技能和高水平教育的教师队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与领导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技术水平,他们不仅要具备网络技术的综合能力,还要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与受教育者沟通交流。互联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不断涌现,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使用网络工具获取、筛选、传播教育信息的能力,即使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也无法完全满足受教育者的教育诉求。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技能培训,使得其熟悉各大媒体网站,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网络新鲜资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和创新话语内容,并探索新的话语元素,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话语与之交流。运用网络技能区分和筛选网络信息,及时处理消极、错误、不良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与侵蚀,引导和规范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

(三)完善其话语评价反馈机制,逾越话语鸿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反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期间和之后,在信息自我反馈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来自话语主体的内部反馈,也有话语对象的外部反馈;既有前期的反馈,也有中期和后期的反馈。建立在针对大学生有效性调查指标上的及时反馈,可以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调整工作内容与方法。在不考虑话语传播效果的情况下进行话语传播,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失去自身价值。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建立全面、系统、科学的话语评估机制,重视话语效果评估,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变革,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传播效果,进而达到提升其网络话语权的目的。

三、把握话语导向——因势利导,打牢网络阵地

(一)培养微媒介红色意见领袖,形成引导合力

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微媒介红色意见领袖团队是网络话语权生成与提升的人才保证。网络意见领袖的发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舆论的方向。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要求微媒介红色意见领袖对信息进行把关,主动出击批驳反面声音,发挥网络的正面话语功能,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将传播力度与舆论引导力发挥到最大化。这就要求微媒介红色意见领袖要有过硬的本领,及时解决网民的思想困惑,充分发挥其在互联网上的号召力。

(二)把握话语议题设置的时机,参与话语交锋

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根据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置话题,或者利用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议题设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整合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紧跟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善于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通过深入研究,积极参与网络空间中的话语交锋,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观念,预防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发现并及时干预偏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网络用语,揭示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意图,敢于“亮剑”,帮助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三)加强高校主流媒体的建设,搭建对话平台

在话语权提升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话语内容的创新,还要对外宣传、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舆论的源头通常始于大学生兴趣关注点或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事与物,传播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纸媒、网站、会议等方面,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借助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传媒手段,诸如微信、微博、QQ等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媒介载体、工具,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大学生搭建良好的网络交流平台,在信息传播的源头遏制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泛滥,使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背景下形成自身的免疫力,发挥官方媒体的教育引导、凝聚和服务功能,不断传播正能量,创建一个适合大学生成长的网络环境。

四、坚守话语底线——坚定立场,构建绿色网络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政治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一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来源,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进步。马克思的话语权理论内容丰富且立意深刻,指出必须通过传播它所主导的意识形态来实现话语权。这对于当前互联网时代我们研究提升话语权的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话语主导地位,用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以广阔的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同错误思潮做斗争,切实提高对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有效管理,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确保大学生在信息冗杂的网络环境中坚定政治方向。

(二)完善网络的舆情监测机制,维护话语安全

为了监测网络舆情,必须积极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舆情监测中的作用。依托智能软件过滤敏感词,利用网络技术从中提取相关的舆情信息,及时消除负面信息,加强部分论坛的实名认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

与此同时,通过甄别信息与实时动态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增设互联网话语安全预警机制,一旦发现不良网络舆情的传播,就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不良舆论的扩散,从而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网络舆论化趋势的正确引导,必要时启动危机应急方案,科学应对舆情危机。

(三)重视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打造生态网络

网络是社会舆论的源头。不良的网络环境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手段依据,将会进一步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损害国家安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已经被推到了互联网意识斗争的最前沿,在“海量信息”的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也侵入了校园。识别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很快就会在不良信息的漩涡中迷失方向,因此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迫在眉睫。必须树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针对话语权设立相关法律条例。尽快确立和完善网络相关立法,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较为完整内容的法律法规,倡导依法上网,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还应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出台话语保障文件,做到大学生维护自身话语权的时候有据可依,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实现网络空间法治的顶层设计,维护网民的正当权益。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话语权话语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