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辅导员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19-01-21贾笑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精神职业

贾笑颖

(淮阴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精神

“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精神”通常指人的意识和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职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个体在实践生产过程中得到的一种较为稳定和成熟的工作价值观以及工作态度,其由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行为四个主要方面构成。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扮演着政治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指导者等多面手身份,是帮助大学生系好大学生活第一颗扣子的人生导师。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具有多样性、阶级性、方向性、时代性四个特征。人类具有社会性属性,是要在关系与环境中发展自我,因此个体职业精神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受各种环境的影响,从个人精神环境到社会环境等。笔者将从生态理论系统的视角,对影响高校辅导员指导精神的环境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为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提供有效的建议和策略。

二、生态系统理论及对职业精神培养的指导意义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在该理论中,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人的生存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受到其周围环境的不断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一)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影响,生物特性和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个体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被动的过程。其环境影响因素被称为系统,从内向外分别是:微系统(Microsystem)、中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和宏系统(Macrosystem)。布朗芬布伦纳在生态系统理论中指出:“微系统是发展中的个体在面对特定环境和特定物品时产生的活动、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他人进行人际交流等外部表现模式”。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微系统是在日常工作中与他人直接接触从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其产生的活动方式等外部表现。中系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参与的两个及以上系统时产生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外系统关注发展中的个体间接参与或接触的社会情境,在其过程中,各个情境会交互间接影响个体的发展。宏系统是一个独立但是复杂的系统,通常建立在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之上,其在文化展现形式及意识形态上具有一致性。基于以上对生态系统理论的阐述可以看出,其各个系统间也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

(二)对辅导员职业精神培育的借鉴意义

生态系统理论适用于人类整体发展情境,辅导员群体作为其子群体同样适用该理论。辅导员职业精神的构建受多层次复杂系统的影响,如辅导员自身心理状态、个性特征、身体状况以及国家政策、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等。之前对于辅导员职业精神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个系统中的某个要素,或是四个系统中的某一个层次,较少从系统的整合与交互影响中作用。

在高校中,辅导员不仅是分管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和心里健康教育的工作教师,更扮演着大学生大学期间人生导师的重要角色。从辅导员所分管的工作中体现出,辅导员要做好工作,必然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社会就业环境、市场需求等方面,各个环境系统间的契合和关联对辅导员个人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培育正是受各个层级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失衡状态所影响。生态理论系统正是将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培育放置在一个综合、复杂、交互的系统中,从微观、中间、外层、宏观等由内而外四个维度解构影响辅导员职业精神培育因素,为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

三、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辅导员职业精神培养路径

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笔者所讨论的职业精神是由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和职业行为四个要素构成,且四个要素交互联系不断深化。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培育是必然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理论所强调的正是个人发展与所处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对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将从由内而外的微环境、中环境、外环境、宏观环境依次展开讨论。

(一)微系统打牢职业认知基础

就辅导员而言,职业认知是自己对负责学生和其他工作的充分并且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职业认同感。职业认知的奠定需要联系个人身心状况、意志态度、情感动机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微环境中认为是与角色认同关联性较强的属性。辅导员的首要工作就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学生因素作为微观环境的一部分会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心理状态。有些学生对辅导员的管教不理睬,内心抵触并用行动反抗,放纵自我管理,学习动机低等,都会导致辅导员的消极情绪,进而对自身工作认同感降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点,毕竟个人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隐性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出成效,诸多因素叠加容易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反之,学生积极配合辅导员工作,并给予辅导员尊重与认可等,则会让辅导员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而增加辅导员对其职业的认同感,并促进其爱岗敬业、有教无类等积极的职业态度的生成。

(二)中系统促进职业情感生成

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和其他工作中所产生的情感状态,即为辅导员特有的职业情感,其从产生功效上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职业情感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积极的职业情感表现为对职业活动的饱满热情以及强烈的职业荣誉感,消极的职业情感则反之。在辅导员工作中,辅导员承担多重身份,学校对于辅导员的要求之一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都能让学生联系到辅导员。这对有家庭的老师而言,必然会影响下班后的私人生活,学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冲突,难免会引发消极职业情感,降低职业热情。在同辈群体中,同辈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态度会影响到个体职业情感的生成,如在一个团结向上、积极乐观、充满干劲,并认同辅导员工作的同辈群体中,个体最容易受到氛围的感染并对其工作产生积极职业情感;反之,如果在一个对辅导员工作都充满消极情感的同辈群体中,也会极大影响个体对于辅导员工作产生消极的职业情感。因此,中系统间学校、同辈群体、家庭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会直接促进不同职业情感的生成,与之关系最为密切。

(三)外系统影响职业意志深化

面对棘手的学生工作以及其他的问题,辅导员通常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期的主动克服苦难,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意识被称为职业意志。政府、学校、社区等属于外系统中的因素会以特定方式影响辅导员的职业意志。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工种,只有当其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的基础上,其职业意志才会得到提升。就政府而言,其资源的分配以及政策方针的制定都将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以及工作积极性。同理,学校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整体环境,学校规章制度与工作氛围必然影响辅导员的职业意志,如在一个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工作,会增强辅导员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激发工作热情。辅导员职业群体多是青年人,其承担家庭很多责任,比如要处理家庭中的大小矛盾、照顾家人的身心健康等。社区作为辅导员日常生活环境,如果能提供较好的配套服务与设施,则将有利于缓解家庭因素带给辅导员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投入度,达到深化职业意志的目的。

(四)宏系统引领职业行为发挥

目前,社会属于转型快速发展阶段,各种思潮往往未经人们的辨别便涌进社会,这必然影响学生和辅导员的思想状态。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其要用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而辅导员岗位的一般性要求其将时间投入到提升的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上。两者的不可协调性,往往导致职称难评,在“物化”严重的大环境中,辅导员也希望能有更高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辅导员就会在外面谋求其他发展,对待本职工作不积极、不认真,其职业行为必然会受到消极影响,甚至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宏系统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辅导员的职业精神会随着宏系统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四、生态系统理论下的辅导员职业精神培养探究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了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承担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其职业精神必然受其影响。因此,辅导员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可从微观到宏观层面进行探究。

(一)关注个性化发展,培养有效职业认知

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能够有效激发职业认同感,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就辅导员群体而言,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需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首先,精神方面的满足对于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是长久的,潜移默化的。如,针对辅导员群体多开展各项校内外的交流访问,在学习同行的优秀工作方式方法过程中,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职业认同感。在日常工作中多树立先进典型人物,使辅导员在心理精神上受其感染。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面对复杂的学生思想工作时,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辅导能有效提升辅导员的心理水平,以达到更好处理学生各项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其次,从物质层面确保辅导员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近年来,在高校中辅导员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待提高,学校应该将辅导员的工资福利调整到同级教师的水平,如调整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给辅导员定岗定酬。满足辅导员精神和物质层面的需求,能够有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

(二)营造有序系统氛围,积累深厚职业情感

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辅导员职业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但这些环境因素相互间是非系统化的影响职业情感发展,因此这些环境往往会导致辅导员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辅导员的职业情感淡薄。营造一个系统化的环境氛围,有利于积累其产生积极的职业情感。作为子女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家庭成员的职业、相处模式、工作态度都会影响子女。但家庭成员有时不理解辅导员工作内容,这时学校可以定期地组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辅导员家庭聚会,把辅导员及其家人聚在一起,让家庭成员了解辅导员工作,进而在生活中多体谅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家庭成员。在此活动中,同辈群体也可以借此契机多交流,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工作心得体会,得到积极的职业情感。通过类似活动的开展,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间的环境将系统化地对辅导员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利于积累深厚积极的职业情感。

(三)加大工作支持力度,解决辅导员后顾之忧

政府、学校、社区等属于外系统中的因素会以特定方式影响辅导员的职业意志。辅导员工作多以学生为主,内容繁琐,而且经常会有突发事件需要处理,辅导员对于工作的坚守就需要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寻求帮助。如,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有利于辅导员发展的方针政策,满足辅导员的需求,从而坚定辅导员的工作信念。学校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整体环境,可以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激发工作热情。辅导员生活环境多在社区,其可以提供较好的医疗教育资源,优化社区环境。多宣传职业信息,也有利于缓解辅导员的生活压力,从而让辅导员将更多的职业热情投身入到自身的工作中,达到深化职业意志的目的。

(四)弘扬正确价值导向,引导道德化的职业行为

宏观环境对于职业行为起到引领作用,在宏观环境中拥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辅导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并且促进其自愿遵守道德行为。首先,从学生主体出发建立监督机制。辅导员的工作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各项表现最清楚,因此可以邀请学生对辅导员进行匿名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制定有效而合理的奖惩制度,规范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完备监督体系。对辅导员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面监督考核,能够约束规范辅导员外在表现,进而从内促进生成道德化职业行为。最后,加强整体社会舆论的监督。学校可以为学生家长开通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网络平台,辅导员也可以参加一系列社会志愿活动,从社会人士对辅导员职业行为进行监督。以上的方式都可以从外到内对辅导员职业行为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从而使辅导员生成道德化的职业行为。

猜你喜欢

辅导员精神职业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