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学习视阈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探究

2019-01-21金碧辉李小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院校

唐 琼,金碧辉,李小庆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在“中国制造2025”经济发展背景下,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技术型专业。高职需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国家优质高校的建设工作中,国际化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必要要素之一。“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内涵,深刻阐述行动学习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适应性价值,并构建了“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关键要素,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和模式探究。

一、基于行动学习理论的教学能力内涵

(一)行动学习理论内涵

行动学习起源于欧洲,于1938年由英国学者瑞文斯提出,并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形成一个理论体系。瑞文斯的行动学习理论主要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提倡以行动这一动态的方式而非传统静态方式展开学习,更加注重在行动中的实践学习策略;二是行动学习模式可以转变固有学习思维和习惯。

麦克·佩德勒教授在《实践中的行动学习》提出,行动学习是自我发展与团队发展的有效方式。同时,行动学习更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自己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随着中粮集团将行动学习带到企业取得突破性成功,这种方法理论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在企业培训中,行动学习是基于推动战略落地为前提,并以小组或者团队决策的形式解决企业的现实难题,并在解决难题的同时个人能力和组织发展同步提升的一种工作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行动学习是以学习者完成预定工作目标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行动过程为关键,结合自身经验背景,并通过当下的活动和自身的质疑,同时在小组和团队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以实践性行为促进自身和团队发展的理论体系。

(二)行动学习理论的特点

随着行动学习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人才管理和培训机构的广泛推广,我们可以总结归纳行动学习体系由以下几个普遍性特征:一是行动性,学习行动是在行动和学习的不断循环反复过程,主体是在行动中学习。二是合作性,行动学习是以小组为媒介,在陈述者、支持者和促进组之间的角色互换之间来完成。三是反思质疑性,行动学习聚焦于提问,通过质疑提问,学习者在反思中明确学习重点并不断纠正。四是参与性,全方位地参与到行动学习中,发挥个人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其本质和内涵是由低质量的形式上的参与转变为思维上和行动上的积极参与。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内涵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具有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流、以学业双证书评价为目标的特点。“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学能力、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教学能力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针对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深层次的内涵为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性,具备所教授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

(四)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学能力提升的适切性

行动学习理论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但其本质和核心仍旧是行动与思考的统合。这一精神内核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深度契合。

高职教育相较于本科教育而言,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国家建设优质高校的体制下,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面对人才培养其具备人才技术应用服务型、课程更新迅速性、教学环境实践性等特性。基于行动学习理论视角,教师在教学中,从“教”中“学”,在“学”中“教”,不断实践过程中进行经验反思和质疑,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经过内化共同发展,进而促使教学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以行动理论视角探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较好的理论针对性和时代适切性。

二、行动学习价值体系下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要素

随着国家教育部提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推进,国际化、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而是培养出具备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教学能力的教师。基于前文分析行动学习理论对于“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适切性,结合行动学习价值,分析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主要要素。

(一)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通过“亲身实践”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地生更好掌握工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凸显实践操作为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特定职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实践教学的主体来自于教师,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践,加深对职业技能的体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即使是参加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或是企业一线的技能型教师,长时间限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可能也会出现实践能力与国际职业技能标准化脱轨等。因此,作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在不断的学习行动中提升自身实践性,培养时刻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更新同步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与市场需求一致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掌握市场需求动向,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才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认可度高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地方特色文化和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动向,并将其有机融合到教学改革中,不断突破创新,通过不断地质疑和反思探究教学中的不足和优势、问题和困惑,才能走出一条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化道路。

(三)与职业教育发展同步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始终秉承面向区域服务,以就业为核心导向,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中,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根据职业技能的需要设置课程。教师教学知识储备不再是单一固化的某一门课程的知识能力,教师必须不断自我提升,才能够驾驭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中来自学生的挑战。行动学习理论中同样也强调,学习与行动同等重要,“双师型”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把专业前沿的新知识、新仪器和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行动学习视阈下“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一)完善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从行动学习实施关键步骤可知,良好的发展平台是行动学习的目标和保障。行动学习理论主体要素就是组建小组,针对问题导向,小组被授权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学校应倡导建立以提升“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为导向的有效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可完善教师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首先,加大力度培养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是学习小组的催化师,在其带领下,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就会逐步成长起来;其次,通过目标导向,完善激励评价制度,构建有凝聚力和信任力的团体合作机制,教师在团队帮助下不断进步;最后,提供多渠道、多平台的交流学习和实践的教学能力发展资源,拓展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实操空间,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能力指教师技术操作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熟悉岗位的工作内容,标准、技术规范和工作流程,也要有一定的组织经营、科技推广和创业能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转变真实工作空间,才能创设更贴近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课堂。

一方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项目,利用企业真实岗位场景提升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教师在企业参加实践,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另一方面,联合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企业创新,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深入企业探索同步发展的双赢局面。

借助现代学徒制试点工程,以企业技能名师工作室等形式为依托,通过技能名师的传帮带模式,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教学留痕,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质疑能力

行动学习理论的核心是行动、学习、反思质疑循环的一个过程,针对教师教学,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数据信息不断学习总结,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数据信息的重要来源就是留痕式教学模式,教学留痕不仅仅是局限于教师的评教、学生的作业,教师也需更加关注和记录学生上课情绪、学习关注度和学习困难度数据等,采取有效方式收集和整理。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收集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提问、学生发言人数和频率;学生笔记、学生作业的完成率和错误率等。将这些数据作为教学反思过程中的依据,从而提炼出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学实践方案。客观的教学留痕数据,能够促进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深度反思,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开展教学改革。

(四)加强行业协会合作,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主体目标是针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符合行业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针对职业教育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对接不平衡的现象,高等职业院校可对接行业协会建立“学校—行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应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研究教学行为。高校与行业协会对接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行业趋势和行业标准,提升专业人才教学研究能力。

通过行业协会对接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程定位、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对接行业知识需求,研究实训流程、操作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可更有效推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以行动学习理论视阈,探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关键要素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与市场需求一致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和与职业教育发展同步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教师的行动学习不仅仅是问题的解决,而是通过行动学习教学能力的发展,批判性反思质疑能力的提升,系统全面思考智慧的升华和有效团队关系的构建。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