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融合专业

孟 婷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大专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向:一类是纯美术类方向,另一类是设计类方向,最后一类是传媒类方向。本文中探讨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主要是设计类方向的艺术专业。

(一)高等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

1997年,清华大学最早在MBA项目中开设了创新与创业方向,从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自主探索阶段、多元探索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必修课程。

1.自主探索阶段(1997~2002年)

在2002年教育部召开的高校双创教育座谈会上提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由此,各高校尝试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

2.多元探索阶段(2002~2010年)

各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以课堂教育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和政策帮扶的综合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3.全面推进阶段(2010年至今)

2010年,教育部根据试点高校的成功经验,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施教范围,成立了教育指导委员会,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在全国全面推进。

(二)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求

现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现象非常普遍。2018年6月,笔者对本校在校生创业情况进行调研,共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7份。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本校在校生中尝试创业的人数已经达到近12%,而有创业想法的更是达到了67%,其中近30%的同学是因为对创业方向和项目的未知而选择放弃。

(三)设计专业课程的趋势所向

一方面,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设计类课程需要改革,专业课程必须更具有实践性,让学生更快地从课堂到社会。另一方面,在部分已经创业的在校生中,有出现因为创业而荒废学业的现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设计类专业课程,使在校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刻不容缓。

二、高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发展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过于宽泛

较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作为公共课开设的,基本是用一本教材教授全校学生,无法满足各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号入座,更谈不上针对专业的创新创业了。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深入各个专业单独开展,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将创新创业落入专业实际中去,针对各专业自身特点以及各专业学生特点分别设置,让各专业学生都有强烈的代入感,更容易学以致用。

(二)内容形式单薄

就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看,大多数高校的课程都以理论课为主,采取的授课形式多为教师集中授课,教学内容主要为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与成功案例介绍。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容易开展,但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实践教学的环节加以支撑,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真正学习和体会创新创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脱离专业课程

各高校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往往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高校在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时,是将其作为学校的公共课程,在公共课程设置里统一排课,并没有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中去。但其实创新创业教育有其特殊性,这门课程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各专业自身的特点进行,不然会出现部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早于专业实践课程,导致实践无法开展,或部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太迟,跟不上专业实践课程需求的窘状。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专业课程设置,结合各专业课程自身特点进行穿插授课。

(四)缺乏课程体系

就当下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来看,各高校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自身的课程体系。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只是一门课程,而应该融入到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的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这就要求在各专业课程中,要自然地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也可以根据课程与创新创业的实际需要,将相关企业人士请入课堂,实际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与项目中来。2012年教育部就曾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业教育内容”,并可以“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创业教学任务”。当然,社会人士的参与也只是专业课程的画龙点睛而已,没有办法做到对专业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改革还是需要专业教师结合各专业,精心设计出适合其发展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是部分学生迈向社会的试金石,专业课程可以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用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课程作业转化为创业产品,一举两得。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是必然选择,而有众多作品可以成果转化的设计类专业更应如此。

三、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契合点

理清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特点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找到他们之间教学的契合点,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一)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

1919年,强调设计和工艺的艺术学校包豪斯在德国创立,这预示着现代设计教育开始起步。100年来,包豪斯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我国设计类专业的设置、教学与发展。在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工匠,这就要求设计类专业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强调实践动手能力。

以《立体构成》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包豪斯提出的三大构成体系课程中的一门,主要解决学生对材料、空间与造型的理解和运用。传统授课模式一般以点构成、线构成、面构成、块构成及综合构成五个部分进行讲解、实践。在每一章节作业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都会设计出与章节知识相关的作品,但几乎不会去考虑设计作品的产品转化,课程评价体系也是从前期设计、制作过程、结构造型几方面开展,很少会关注作品的社会化影响。这种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化,可以成为高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突破口。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创新教育,二是创业教育。“创新”源于拉丁语,有着更新、创造、改变之意,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的能力”。高校学生是一群有着丰富文化知识和创作热情的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大学的学习又赋予他们创新的能力,因此大学是文化创新最好的土壤。大学创新教育可结合自身特点展开。创业,即创办事业;创业教育,即培养创业相关人员的人。

我们在培养创业人才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办企业并不是唯一目标,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实现的目标。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表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确立为国家长期政策导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开创伟大事业的一种教育实践,也是使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教学改革活动。

(三)教学契合点——课程融合

可见,高校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为——课程融合。这里的融合,强调将创新创业教育高度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结合了专业课程特点,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并依托专业课程体系,长期开展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还要求在专业课程实训项目的考核中能充分考量创新创业的教育成果,使融合既能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同时也能满足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在课程融合的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各高校的持续支持和投入,如设立孵化基地、配套制定政策、投入专项资金等。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也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机构设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服务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方式

调查问卷显示,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首先选择创新性强、项目成果转化周期短、并与专业有一定关联的项目,如文化创意产业、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少儿美术培训项目等。设计类专业的相关特性使得该专业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高效可行。

设计类专业学生具有创新创意价值的专业特点,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教授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的专业艺术人才,顺应社会需求,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完全可行。

(一)引导创业意识

在有设计产品产出的专业课程中,可适当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章节,甚至可以将工商管理等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大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类专业学生崇尚自由,不受拘束的群体特点,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利用课程实践项目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并根据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完成规范可行的创新创业计划书。施教过程中还要注意分层教育,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指导要求与评价体系,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渗入实训项目

目前,各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大都为实训项目,因此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中去,课程考核也要相应地加入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部分。学校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将实际项目带入课程,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掌握创新创业理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也应鼓励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与经验的专业教师,将自身经历融入到专业实训项目中去,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避免部分学生出现一昧追求专业学习,忽视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创新创业过于狂热而荒废专业学习的极端现象。

(三)参加各级比赛

由于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和推广,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级别比赛层出不穷,如教育部组织举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至2018年底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这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成果转化平台。不止是政府,很多企业也纷纷设立相关比赛,向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在校大学生抛出了橄榄枝。如此大好形势,各高校应把握机会,整合优势资源,提供相关场地和条件,促成具有一定可行性的项目签约、落地。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也可以结合这类比赛进行设置,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使课程作业变为创新创业的实际项目,实现其从艺术创意比赛到创业实践的转变。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经验,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等一切可利用条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

(四)服务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还应紧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针对设计类学生文化设计的特点,将课程项目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在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创新创业设计。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深入当地文化产业,并设计与当地文化相关的产品、服务等,尽可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高度融合。同时,在服务地方经济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中,设计类专业课程实践项目中也可以跨学科融合,将工商管理、法律、财务等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践需要中去,使得设计类学生的作品能真正地转化为技术成果,实现课堂与市场的直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少走弯路,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融入新鲜血液。

当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流动性,也很难用短时间内学生创新创业的数量来评判。因此,在进行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过程的艰巨和漫长,着眼于对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为客观和有效的评价体系。

近几年,市场对于“中国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设计类专业学生作为“中国造”环节里的年轻生产力,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我国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的每一阶段里,依托专业优势,在文化创意、科技以及产品转化方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做到课程与社会对接,形成高校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土化、专业化、体系化,这一做法切实可行并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融合专业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融合》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