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下师傅队伍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19-01-20朱军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师傅队伍职业

朱军明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现代学徒制的突出特点是学校企业双主体培养,教师师傅双导师指导,学生学徒双身份学习,工学交替、实岗育人。建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既解决了企业用人问题,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并使之成为育人强国的重要战略,成效显著。2015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发展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现代学徒制下,学生至少有一半时间在企业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接受在岗培训,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至关重要,其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师傅教学能力提升,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

一、现代学徒制下师傅队伍现状分析

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师傅主要由具有一定专长的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来自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富有实践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并能在真实具体的工作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有效促进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因此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傅队伍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保证。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起步不久,尚未发展成熟,企业师傅在聘用、管理、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升。

(一)人员配备亟待加强

西方成熟的现代学徒制对企业师傅的资质有明确规定,而我国的企业师傅资格准入制度尚未明晰,引进来源过于单一,选拔标准较为模糊,难以严把质量关,更主要的是企业师傅在数量上也明显不足,常常出现一位师傅同时带多名学生的情况,企业师傅岗位流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师傅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

(二)聘任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学徒制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很多试点单位对于企业师傅在资格评定、人员聘任、职责分工、业务培训、考核评估、福利待遇等方面未能做到系统化管理。由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责权规定不够明晰,容易造成师傅队伍的人才流失,也难以对学生的在岗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估。

(三)教学技能相对缺乏

企业师傅虽然技术熟练、经验丰富,但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易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教学经验积累不足,教学技能相对缺乏,在教学的整体安排、节奏控制、教法选用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部分企业师傅学历层次不够,理论素养偏低,更是难以科学、系统、高效地驾驭教学活动。

二、现代学徒制下师傅队伍教学能力要求

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师傅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育人功能,他们不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授者,工匠精神的传扬者,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领路人,因此企业师傅的专业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现代学徒制下师傅队伍教学能力主要可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职业素养能力

身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经验的传授、技能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提升和人格养成,企业师傅队伍也不例外。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首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遵守规范,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真诚待生,用高度的责任心铺就学生成长之路。其次要具备文明的教学行为,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批评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

(二)课程开发能力

现代学徒制下,企业师傅不仅要具备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能现场分析解决专业问题,还需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课程开发不单单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简单选择,而是能根据专业发展和职业需求进行岗位分析,提取岗位核心技能,由此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课程实施和评价的方式,使之贴近职业岗位需求。

(三)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中最核心的部分,主要包括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教学监控与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等。企业师傅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能灵活巧妙地处理好偶发事件,确保教学和谐有序进行。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好授课节奏,及时了解并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能根据需要选择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研究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开设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及时总结经验,并在教学反思中实现理论认识的提升,如此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才能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的引导,才能轻松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学徒制下的企业师傅队伍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提炼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参与教研教改项目,不断改进工作。

三、现代学徒制下师傅队伍教学能力提升

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师傅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师傅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学徒制、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企业师傅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方之责,而是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同心协力,紧密配合,共同推进。

(一)政府:完善配套政策

现代学徒制近几年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和重视,“2012年起,教育部连续五年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2014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但在具体操作上,国家层面的配套政策尚未健全,企业师傅的资格准入、培养评估、职称职务、薪资报酬等关键性问题还欠缺足够的政策支持。相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目前尚属新生事物,政府部门更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理念宣传、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傅队伍建设,促进师傅队伍教学能力提升。例如,明确师傅资格认证制度,严把师傅入行门槛,确保师傅队伍整体素质,同时也为企业师傅的能力要求提供清晰的方向;完善学徒制师傅的培养和职称晋升制度,为企业师傅的职前职后培训和职业发展开辟通道;健全师傅队伍人事管理制度,明晰学校、企业、师傅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为企业师傅的聘用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加强师傅文化建设,提高学徒制下企业师傅的社会地位,增强师傅的职业认同感,优化师傅的职业成长空间;落实财政支持举措,激励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双方合力强化学徒制下师傅队伍建设。

(二)学校:提供发展保障

学校要充分认识学徒制下师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做好中长期规划,积极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协同企业共同打造优质的师傅队伍。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化企业师傅队伍的准入标准,完善聘任管理,实行“双岗双聘”,与企业师傅签订聘任合同,明确企业师傅的带徒责任,建立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联合企业对师傅队伍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引进奖惩机制,依据企业师傅教学业绩发放带徒津贴,定期评选优秀企业师傅,授予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逐步构建师傅层次体系,根据企业师傅的职业能力和教学业绩进行层次划分,如“金牌师傅、银牌师傅和铜牌师傅”“首席工人、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激励企业师傅主动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岗位培训制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职前主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职业道德规范、常用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方面的培训,职后可通过专兼职教师交流会、优秀教师示范课、师傅队伍教学比武、教学专题讲座、教研教改活动等形式不断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师傅与专任教师合作开发教学资源、进行课题研究、开展专业建设等,促进师傅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企业:优化相关支持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企业作为办学主体之一,应主动履行育人职责,积极参与师傅队伍建设,联合学校共同制定和完善师傅队伍的聘用标准、考核机制、培养办法等,吸引鼓励那些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优秀技师担任师傅一职,明确企业师傅的带徒身份和责任,适当提高师傅的薪资待遇,对考核优秀的师傅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注重师傅队伍教学能力的培养,全面了解师傅队伍现状,面向师傅队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搭建师傅工作室,方便师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个人:自主学习提高

现代学徒制下,师傅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自然离不开师傅自身的努力。企业师傅首先要充分认可自己的教师职业,在工作过程中平衡好生产和育人的双重职能,认真履行带徒责任,为学生的职业成长保驾护航。其次应树立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坚持广泛阅读,不断丰富专业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取经,多与同行沟通交流,主动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向精专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师傅队伍职业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