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学前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专业

程 艳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办好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办好学前教育,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提升保教质量。由此可见,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提高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关键是要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队伍的重要基地,我校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按照“强化特色、培育优势”的要求,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力争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成为校企深度融合、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做成省内同级同类学校中具有先进水平的优势特色专业。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一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管理的水平,促进学前教育内部管理机制创新,还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综合管理能力。我校以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为契机,积极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的要求,在聚焦专业前沿和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途径。

一、实施产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市场对人才数量需求和品质与结构上的要求,结合我校服务方向和区域经济的实际,学前教育专业以订单的形式实现校企携手合作,已经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深度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同时,根据调研结果,逐步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以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此外,在培养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估并及时反馈,监控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形成制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能力本位,就业导向”,同时学前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校以课程建设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多措并举,促进专业内涵建设,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幼教胜任力。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建立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

健全校园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文件精神,基于幼儿园教师的典型工作过程,综合考虑学科体系、职业素养的结构和形成规律,按照“职业岗位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构建课程体系”的步骤,建立以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同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实习实训课程为主要结合点,实行多学科协作,形成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动机制。

(二)实施“模块式、项目化”的课程改革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落实到位;14个实训室既是实践课场所,也是理论加实践课的场所;附属幼儿园、周边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走园学习方式。采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更强。

(三)借助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选修课不仅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和完善,也是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有效途径。我校从理论提升、实践操作和艺术优能等角度设置不同类别的选修课,既能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又能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此外,还开设了奥尔夫音乐教学、蒙台梭利教学和STEAM课程,紧跟专业前沿,接轨国际最新的学前教育理念。

(四)实施“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

为完成实践教学目标,我校实施“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全程化”既是一种实践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模式,它将实习实训活动贯彻于三个学年六个学期的全过程。具体安排是:一年级为保教见习,每学期集中安排两天,主要任务是通过观摩的方式,熟悉幼儿教师一日工作的基本环节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和幼儿观。二年级为课程实训,每周安排半天,采用“双导师”制——校内专业课老师和幼儿园教师联合指导,专业课老师结合课程进度以专题的形式布置实践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式实践,解决游戏活动、区角活动、教育活动和环境创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三年级上学期安排6周的跟岗实习,下学期安排12周的顶岗实习,与就业挂钩。在此阶段,学生应能独立开展幼儿教师各项工作,通过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提高幼教胜任力。这种“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既强化了所学理论的系统性,增大了其广度和深度,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积极应对“国考”,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

2015年实施教师资格证“国考”以来,为更好地应对“国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校教师团队通过分析国考大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国考知识点比重的同时,继续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做到“国考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避免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

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准幼儿园老师,在职前培养过程中应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专业技能比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校注重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前教育实践能力,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水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比赛,例如妙笔生“画”绘画创意大赛、童话故事演绎大赛、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舞表演大赛、幼儿舞蹈创编大赛、幼儿游戏创编大赛和“展示教师技能,彰显幼专风采”说课大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比赛,提升了学生对基本功和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此外,与当地各幼儿园紧密联系,开展“送演入园”活动,有效地加强了高校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幼儿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二)积极举办毕业汇报演出

每届学生在顶岗实习前一个学期都会举办毕业汇报演出,邀请市内各幼儿园和同级同类兄弟院校参加活动。毕业汇报演出既是展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成果的舞台,也是学生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增强专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四、在教学诊断与改进方面举措独特

在教学诊断与改进方面,我校正在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建模推演工程,全方位地再现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生动地再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每个环节及其地位与作用,以促进教学与改进工作,保证诊断的科学性与及时性,实现人才培养的动态管理。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是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个专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我校在加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重视教师年龄、学历、职称、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合理搭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推进教学梯队的建设。一直以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例如邀请幼儿园园长来学校为师生做专题讲座,开展“送演入园,携手共进”教研活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学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共赢。目前,我系“双师型”教师占比40.23%。这支队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水平,能够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和各级各类幼儿教师的“国培”“省培”任务,而且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幼儿教师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优势专业建设有利于将传统专业改造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服务的新专业,有利于促进高校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优势专业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我校将围绕办学特色,按照“强化特色、培育优势”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专业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爱“上”幼儿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