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育人作用探析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学辅导员育人

陈 卓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国学经典教育是以国学经典著作为教育资源和教学载体的教育。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国学教育进行阐述和表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时曾指出“中华文明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这些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谈话中再一次指出把古典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同年,习近平在出访塔吉克斯坦的途中指出“古诗文经典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些都为国学的发展和国学的经典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强化了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辅导员在高校育人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发挥高校辅导员独特的育人功能来推进国学经典教育。

一、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推行国学经典教育育人的功能

(一)国学经典教育的德育内容决定了在独特育人中的作用

1.国学经典教育与我国当前思政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首先,国学经典教育同德育教育都具有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都具有规范思想行为、提升综合素质的功能。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是属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其次,国学经典教育的核心也在于德育教育,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面具有一致性。在知识层面而言,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博采众家之长,并养成思考和创新的习惯。在价值层面而言,遵循传统美德、尊师重礼,规范道德行为,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也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有效方式。

2.国学经典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度切合性。首先,来源和内容具有同一性。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其次,国学经典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当前我国高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时代价值。所以,推进国学经典教育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又是加强高校德育建设的必要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独特育人功能上的作用

1.育人功能上的一致性。高校辅导员作为接触最一线的学生的工作教师,管理着学生的一起事物和日常工作,是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指导者和影响者,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辅导员的育人体系中,一是辅导员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中更要在思想和行动上规范学生的言行,使他们在大学阶段认清自己的人生选择,明白自己的言行,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坚持品德教育,高校辅导员就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要在大学生品德上进行指导和规范社会公德和人生美德,要尊重法律和规律、尊重个性发展,懂得社会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育人方式上的一致性。高校辅导员和国学经典教育在育人方式的主渠道都是课堂教育。辅导员的工作既要管理育人,还要进行教书育人。辅导员作为推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教育者和参与者,必须参与到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中,单纯的管理和言行规范达不到育人的效果。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国学经典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其在育人中的作用

1.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一直是以管理者为主要身份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规定,高校中的辅导员具有既是教师又是学生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特别是在高校中辅导的工作中更是身兼数职。在国学经典教育中加强辅导员的教书育人的功能既是辅导员育人功能的回归,又是辅导员职业归属的必然选择。2.高校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国学经典教育提供了人才保证。当前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大多数都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文学和心理学等专业背景,且具有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能力。3.辅导员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辅导员是最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师,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信息可靠,更明白学生的需求,这也是辅导员从事国学经典教育的先天优势。

二、高校辅导员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育人作用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独特的作用,在国学经典教育中辅导员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国学经典教育的作用,但辅导员在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

(一)国学经典教育在高校中存在认识不足,致使推行比较困难

1.国学经典教育概念和内容的认识不足。国学经典教育是我国国学中的经典的部分的教育,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而通俗意义上关于国学的认识偏向儒学化。我国的国学博大精深,儒家经典是我国国学文化中一部分,把国学概念和认识局限在儒学经典这一概念上是不正确的。所谓国学,是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而国学经典就是国学中权威性著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的部分。2.国学经典教育的价值认识和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观今宜察古”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我国民族精神、执着精神、君子之道、人与自然等等文化的精华,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在人生关键时期有正确的选择,在困难时期能靠古圣先贤的人生经验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渡过困难;通过阅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和古圣先贤的思想,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从而培养抵御低俗文化和不良文化的能力。然而,高校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前景,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对学生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二)国学经典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比例中较低,发挥育人功能不明显

高校教学中课程的设置比重是判断该门课程的是否重要的关键。国学经典教育课程比重偏低,主要表现在课程上设置比例少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上两个方面。推行国学经典教育主要依托思政课程和大学语文教学来实现。从目前的高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都是以专业课为主,对于思政课、大学语文课等课程的设置很少。在高校中人文社科类所占的比例小,那么文化和国学类课程所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这种课程设置比重的偏低,必然会导致国学经典教育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通过课程途径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的空间也被压缩,甚至是没有施展的机会。在教师的重视程度偏弱,高校的教师队伍中专业课较强的学科教师占大多数,对人文社科学科或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弱势的态势,认为高校就业率才是“王道”。另外,学生专科课程设置的比较满,学习其他社科类和国学类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受到限制。因此,在当前以课堂授课为主导的教学中,高校辅导员要推行国学经典教育达到独特的育人的作用,还需在课程配置和提高高校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上下工夫。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国学经典教育自身存在的局限

辅导员身份的局限限制了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发挥。一是辅导员把工作时间花费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少有时间推行国学经典教育。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党团、生活、规范行为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等等诸多事务,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开展国学经典课程的教学。二是对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认识的偏差,造成推行国学经典教育不积极。高校的辅导员的工作的核心和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等日常事务进行管理,而忽略辅导员的另一重高校教师的身份,大部分辅导员认为国学经典教育是教师或者是其他思政教师的责任,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导致高校的辅导员对于担负起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不足。三是参与国学经典教育的意识缺乏。意识主导行动,意识缺乏行动自然迟缓。高校的辅导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国学经典教育中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于参与国学经典教育也缺乏积极性,因此要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国学经典教育中独特的育人作用。

三、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推进国学经典教育中育人作用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国学教育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理念

首先,转变管理者、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的思想观念。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和辅导员都要转变思想,转变管理者的理念,就是要管理者加强高校管理者的对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视。其次,加强对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认识。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包括经史子集等文化内容,还包括政史哲、礼孝德心等方面的道德规范、思想修养和道德教育等诸多的内容,包罗万象。这些内容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流转不断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滋润着每一个学习和灵悟它的心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国学经典教育才能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最后,树立全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理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国学经典教育内容、规定教学范围。教育管理者应设置国学的课程体系,使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国学宣传和国学教育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并相得益彰。国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和专业层面的传授上,还要加强宣传性和渗透性。辅导员应加强自我身份认同,学习和增强国学知识,争取加入国学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形成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

(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辅导员的教学实践

1.国学经典融入课堂教育中,并优化设置课程。高校把国学经典教育融入辅导员的教育中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各专业的学科特点,设置国学经典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等课程方式,分专题系统地讲述国学经典著作。《论语》《庄子》《老子》《易经》《孙子兵法》等经典名家名作,对古典建筑、思想史、文学艺术等内容设置专题讲座,进行系统深入学习。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按照专业的不同,教授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2.设置国学经典课的满勤满学分必修课制。满学分必修课就是高校中设置国学经典的必修课,只要学生在必修课期间没有缺席没有旷课的情况下并参加考试,此门必修课可得满分。国学经典满学分必修课的设置要坚持三点:其一,满学分。满学分就是为了吸引高校的学生都积极来参加课程。其二,必修课。把国学经典课程设置成必修课是在学校期间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年纪的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其三,坚持满勤学习。满勤学习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坚持学习国学经典的课程,在不断培养和熏陶下不断受到国学经典影响。但要完成国学经典满勤满分必修课的课程制,必须由辅导员来作为国学经典课的授课教师。在国学经典课程设置时,不能与其他专业课和规定的课程相互间产生冲突和影响,因此辅导员是完成此课程教学任务的最佳选择。高校的辅导员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数目的选择,选择的原则就是坚持国学文化的宣传又不造成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阅读兴趣达到设置国学课程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国学经典教育的新方式

1.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要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经典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就要从教学方式上创新方法。一是利用多媒体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国学经典类声像等影片。通过形、声、像等直观感受我国国学经典的现实情境。二是褪去国学经典晦涩、枯燥,让国学经典通俗易懂,采用诵读、表演等形式,在熟读和诵读中知其意、意中意。辅导员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开展课堂讨论、辩证、答题等活动,以增加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

2.国学经典与校园文化想结合。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把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到高校中,可利用校园图书馆、教室、宣传栏等地方粘贴古代先贤的画像以及学术思想文化贡献或至理名言等宣传古典文化。辅导员和学生一起建立自己的文化长廊,学校可开辟校园的一角专门作为学生创办文化长廊之用。把国学经典内容以学生喜欢的绘画、图画、书法等形式呈现在长廊里,致力于把文化长廊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国学文化胜地。

3.创办国学经典阅读月并定期邀请国学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国学经典需要国学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才能达到学以致用感染教育阅读者的目的。高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知识掌握和知识贮备等方面较弱,应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指导,丰富高校学生的国学知识和活动。

猜你喜欢

国学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垂”改成“掉”,好不好?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