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2019-01-20乔占泽徐艳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素养大学生

乔占泽,徐艳洁,汤 燕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2019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手机网民规模8.17亿。同时,指出截至2018年12月在网民遭遇的安全事件中,网上诈骗占28.1%,个人信息泄露占27.3%。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成人成才。作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艰巨任务的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活跃群体,他们既是网络的受益者,同时在面对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网络良莠信息混杂、辨别信息真伪难度增大、不负责任言论误导增加、网络借贷恶性事件频发的形势下,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深刻认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显得极为迫切。

一、网络安全素养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学界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何为网络素养?网络素养的含义是什么?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如燕荣晖(2004)认为,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即是网络素养,它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发展大学生认识和利用网络媒介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网络的内容与形式的识辨能力、批判能力、觉醒能力、管理能力和创制能力。贝静红(2006)认为,网络素养是指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叶定剑(2017)将网络素养定义为人们认识、使用和改变网络的能力。谢孝红(2017)认为,网络素养的内涵更加强调人们在施展网络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安全意识和所应恪守的道德、法律规范等认知与实践层面的能力。

当前,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带来的信息革命本质上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件科技问题,而是一种有关“人”的问题。所以,学界对网络的研究除了网络技术本身的有关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以及人类社会问题的网络化。网络素养实际上是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讨网络虚拟社会中自然人应该具备的伦理、知识、法律、安全等素质。安全作为网络世界的重要一环,网络安全素养是网络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的安全素养是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安全态度的整合与升华。所以,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应是指在大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应具备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知识以及辨别、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高校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现状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日益频繁,网络极大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娱乐以及语言等方式,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作为网络使用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同时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义务。然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现状与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和花样百出的网络安全事故相去甚远。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化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设有数字化管理中心或是校园网络管理办公室负责学校网络建设与管理,但以上部门的设立主要是针对校园网络技术层面本身而言,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并未成立专门的机构,大多数的网络安全教育仅仅是结合学生工作处(部)和保卫处(部)的工作开展。学生工作处(部)往往是在学生大一入校时或利用一次讲座进行集中教育,甚至只是通过发放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单页让学生以签字的形式“落实”教育。保卫处(部)则是事后处理为主,梳理事件经过,总结事件经验教训,但学生因为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追补,这种“重事后轻事前”的方式对网络安全教育的作用并不理想。数字化管理中心、学工处(部)、保卫处(部)三者各自为政,工作内容既有重叠部分但也彼此割裂,不能形成网络安全教育的强大合力,组织机构不明确、顶层设计不足,使得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缺乏合理的整体性设计和有效的制度性保障。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常态化不足

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一是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贯彻落实,二是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并未被确立为一门通识素养课纳入到学生的课表里,不进课表使得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没有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得以开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更多的是被高校作为一次活动、一场警示宣讲、一次微信宣传进行,且大多是在学工处(部)、保卫处(部)、团委等部门为了完成相应工作计划下实施,甚至有时可能因出现其他临时性紧急工作而被遗忘。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时间、地点得不到保障,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常态化不解决必然使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过程性、条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三)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创新化不够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安全事件的科技含量也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滞后性凸显、创新化不足。一是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过于教科书式。如前文所述,网络安全教育并未成为全校的通识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却有教授,但是教授的内容大都以文字化的形式介绍有关概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操作性、实践性不强。二是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过于简单。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大多还是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安全问题的概念、内容进行讲述,理论化倾向较重,空对空无法让学生获得实际操作技能,在学生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时显得茫然失措。三是网络安全教育的组织形式过于单一。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素养过于依赖传统的班级制,忽略了除此之外的学生自治组织的优势,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安全宣讲、实操竞赛等将网络安全的意识和知识普及大众学生。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路径

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的提升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结合当前网络安全及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从社会、高校、学生等方面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立体化模式。

(一)拓展交流合作,建立高校与政府安全部门网络安全治理联动机制。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既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同时亦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大学生群体网络安全的监测与治理不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社会、政府的事情,所以在高校网络安全治理活动中,政府——高校主体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是维护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稳定、有效治理网络环境的关键。通过加强高校与政府安全部门网络安全的合作,打破高校——政府网络安全监测与治理的界限。以“社会共有、权利共享、和平共处、价值共创”为理性法则,以实现网络安全治理的跨界合作。完善政府和高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政府、高校间共享网络安全有关资源,高校邀请政府有关安全部门向大学生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案例,高校可以向有关部门提供智力、技术支持。鼓励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建立网络安全治理智库、研究基地等建设,发挥在高校网络安全治理中咨政建言、安全防范等作用。深化高校与网信、公安等部门网络安全的监管与联动,加强联合研判机制,提升快速处置能力,形成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合力。

(二)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校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常态化保障机制。针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精练的问题,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培养方面的投入,周密组织,科学规划。从顶层设计入手,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制度管理,整合校内有关资源,设立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教育中心,建立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和协调全校网络安全教育资源,对全校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进行统一谋划,制定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教学标准,进一步规范网络安全教育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建设,制定出台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责任制、课程制考评考核办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有序、有效地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科学化的教师队伍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要整合全校教育资源,组建一批既有专业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学团队,通过设立网络安全教育专项研究相关研究课题,产出一批前瞻性、对策性、应用性、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要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室,不仅有理论教育更要引入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升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

(三)创新内容方法,切实提高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要避免形式单一、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教育教学方法,要及时更新、丰富教育教学内容。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实例、贴近实践的原则,对网络中出现的或因互联网而产生的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安全事件、意识形态、暴力犯罪等,经过精选后结合教育的艺术和方法呈献给学生,做到课堂教学有血有肉。要拓展网络安全素养教育的资源与途径,通过引入和制作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资源共享课等,利用线上和线下,课上和课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课程资源,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

(四)强化宣传教育,营造网络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与氛围。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出台网络安全宣传教育考核评定办法,实施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宣传教育,通过讲座、体验式宣传、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好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日、宣传月,以图片、影像等形式举办“大学生网络安全文化节”“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优秀作品展”,利用学校校报、广播、两微一端等宣传载体宣传网络安全素养知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辩论赛,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常识、法律知识,以生活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和安全问题的防范与处理能力。与网信、公安、司法等部门合作建立校外网络安全教育基地,让网络安全素养教育既能引进来又走能出去。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安全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