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刊蕴情于读
——小学语文感情朗读教学指导

2019-01-20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中心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基调火烧云脉络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中心小学 杨 柳

朗读,一直以来都是理解作者内心真切感情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我们常能够在语文课本上的一些韵味深刻的文章的课后任务中看到这样几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确实能够增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仿佛是读者在与作者之间进行语言交流一样,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蕴情于读,不失为一种最贴近作者的学习方式,但是应当如何把握朗读感情和朗读节奏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寻找文章情感脉络,把握朗读情感基调

要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就需要先对整个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情感脉络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要先知道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到底是轻快的,还是哀伤的,是愤怒的,还是卑微的。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感情基调决定了朗读的情感,那么要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感情基调呢?首先就需要通读全文,通过文章的描写,寻找到全文的情感脉络,从而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例如,教师在讲授四年级上册文章《火烧云》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文章的情感脉络,从而确定朗读文章的感情基调。《火烧云》是一篇散文题材的写景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把整个火烧云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显然整个文章的感情基调应当是轻快且活跃的。学生在朗读时便可以以轻快的节奏进行朗读,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全然表现出来。

二、剖析文章人物特点,深化人物情感诉求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应当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比如遇到以人为主题的文章就应当首先剖析文章中所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以及思想感情。同时,描写人的文章的朗读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因为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于这个“人”的看法和态度,是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和认识进行朗读的一种文章类别。对于写人的文章理解起来往往会比较容易,所以感情基调也比较好把握。例如,学生在朗读六年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前,则需要教师先将整个文章给学生讲解后,让学生了解“鲁迅”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同时也确定作者对于鲁迅先生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深刻剖析了“鲁迅”的人物特点之后,再进行朗读,才能深化文章中所描写人物的感情诉求,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鲁迅”的了解和尊敬。

三、强化学生朗读技巧,深化感情代入能力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要以高声朗朗的姿态将文章诵读出来,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能够理解到这个层次,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纠正。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都贯穿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升。学生读的能力提升了,语感强了,说和写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所以教师需要在课程中强化学生的朗读技巧,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错误习惯,更进一步地深化学生在朗读时的感情代入能力,力求以最饱满的精神,最真切感情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流露出来。

四、结语

朗读,就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直观的方式。蕴情于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将作者的感情以实际的语言表达出来,朗读出来,是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当然,朗读教学的途径远远不局限于上述所讲内容,在朗读中教师还应该营造文章的主导感情氛围,引导学生启用想象能力,身临其境的朗读表达;同时,单单只是干燥的以文章而读文章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所发生的事情,与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才是生动的,活的,有灵魂的;最后,还需要教师寻找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延伸拓展,以类比的方法,自行把握同类文章的朗读技巧,自行领会不同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更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猜你喜欢

基调火烧云脉络
中央定基调 明年经济工作这么干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火烧云》的“变”
火烧云
火烧云
火烧云
俏丽基调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总基调: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