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四性”,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2019-01-20湖南省益阳市一中

天津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四性逻辑性语文课

■湖南省益阳市一中 甘 健

语文教师可能都会有相似的体会,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易,让语文课永葆吸引力,让学生永不厌听更难。每个学生似乎都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听懂语文课,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学生习惯对语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一、知识性

语文是百科之母,这个百科之母有一层意思是指语文是其他各科的信息载体。语文课堂应该有各学科的席位和影子,语文课是包罗万象的。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和地理的样貌,看到星云的谱系和银河的走向,看到逻辑的美丽和数字的准确,看到山的轮廓和水的丰姿,看到树叶的飘落和柳絮的纷飞。语文是生活,语文是社会,语文是各种错综关系的总和。所以,一堂语文课,不只是情感的扑朔迷离和词语的山重水复,还应该有知识上的传递和输送,只有用知识的骨架撑起一堂课的身躯,课堂才不至于羸弱、空洞、浮华。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取的知识越多,课堂才会越充实,学生学习的感觉才会真实和饱满,才会更有获得感,这样学生对语文课的依赖就会慢慢增强,兴趣也会积极提升上来。

二、趣味性

如果把课堂比喻成一汪湖水,语文教师应该使这湖清水碧波荡漾,生机盎然,而不应该让其成为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当课堂的气氛渐趋波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就要懂得往里面投入趣味的“石头”,激起课堂学习的波澜。有一次,我在讲到王尔德的一句名言,“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拒绝”。学生沉默了两秒钟,继而大笑不止。这句话的趣味点在于把一句简单的意思用别样的方式表达,谐趣立现,效果顿出,这是句子本身自带的趣味。语文教师如果能在上课的时候恰切地运用这些闪烁智慧光泽的名言警句,自然会起到激活课堂的效果。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幽默来感染学生,或肢体语言,或语气的变化。趣味如味精,使一个寡淡的教学环节妙趣顿生,滋味百出。

三、逻辑性

一堂课也应该像一首诗或者一篇散文一样,体现一个完整的逻辑性。有首尾呼应,有起承转合,有设悬有释疑,有问有答,有演绎有归纳,有总分或分总。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完整而规范的流程,才能使课堂的波涛在自己的河床里潺潺流动,不至于漫溢或匮泛。富有逻辑性的课堂能够借助逻辑的力量抓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裂不倦怠。我在上《故都的秋》的时候,抓住了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总分总。文章开头说,“北国的秋,却来得特别的清、静、悲凉”,中间从具体的情景中体现出这三个特点,最后感叹,这故都的秋,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减去生命中的三分之二,去换取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我的上课流程正是体现了这个逻辑特点。中间的环节是让学生分组讨论作者是通过哪些场景或者细节来表现故都秋的特点的,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覆盖面广,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意见归纳整理,课堂又非常紧凑地聚拢来。这样有收有放、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和课堂紧紧贴合。

四、文学性

虽然文学性不属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是一堂缺乏文学照耀与点染的语文课,其内涵、其生动、其深刻,其对人的感染和熏陶势必大打折扣。语文的价值和功用中我们提到了人文性,一堂语文课,教师要尽可能将人文性发挥到极致。人性的光辉、大自然的美好、社会的繁华、理想的缤纷灿烂,甚至人生的挫折、前路的坎坷、奋斗的失意,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能画龙点睛,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我平时上课虽不至于妙语连珠,但也是旁征博引。有同学说,听我的课是一种享受,我想,这与自身的语文素养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四性逻辑性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一种民机四性指标论证辅助系统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例说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