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江西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9-01-20

图书馆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服务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46)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图书馆的生存状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极大地强化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于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地获得图书馆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省、市级图书馆无论在建筑规模还是在现代化设施、服务水平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江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地区独立或通过合作的方式由政府主导、财政提供保证的,各级图书馆成员共同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2]。目前,江西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县级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南昌市青山湖区图书馆新馆于2014年投入使用,馆舍建筑面积5 600m2,提供阅览座席468个,电子阅览室面积200m2多,馆藏总量达30万册。东湖区图书馆新馆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建筑面积5 000m2,全馆配备电脑65台,存储容量达20.2TB;修水县图书馆新馆于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建筑面积7 000m2,阅览座席588个,电子阅读室面积达204m2,配备计算机90台;婺源县图书馆经过扩建,现有馆舍5 000m2。近年来,江西全省新建、改扩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达80%以上。同时,江西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县乡村各级各类图书馆、图书室、文化站进一步完善了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位。如:南丰县洽湾镇在景区打造融文化和旅游为一体的村级阅览室,配有自助借阅设备和各类新书,效果甚显。

2.2 经费投入不断提高

根据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部地区标准,年财政拨款总额150万元为县(区)级一级馆的评估必备标准之一,江西省有38个县(区)的公共图书馆年财政拨款超过150万元。如:南昌市新建区图书馆2017年度财政拨款304万元,较2016年的174万元,提高了近75%。新增藏量经费2017年度为28万元,较2016年的20万元提高了近20%。青山湖区图书馆2017年度财政拨款327万元,较2016年的250万元提高了近31%;修水县图书馆2017年财政拨款达343万元,较2016年的230万,提高了近50%;德安县图书馆年财政拨款237万元,较2016年的151万元提高了近57%。新增藏量购置费2017年为147万元,较2016年的59万元提高了近150%;弋阳县图书馆2017年财政拨款达234万元,较2016年的172万元提高了36%。2016年江西全省公共图书馆年财政拨款达32 619万元,较2015年的23 537万元提高了38.6%;2016年江西全省公共图书馆新增藏量购置费5 473万元,较2015年的2 325万元提高了136%。同时,农村图书馆事业经费也在不断增加。如:金溪县专门拨付336万元用于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德兴市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作为2017年政府承诺的为民10件实事之一,先后投入近2 000万元对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奖补。经费投入的不断提高,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3 数字化服务初见成效

江西全省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基本配备了电子阅览室和电脑阅览座席,所有县(区)图书馆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书目数据全部实现ILAS管理,图书报刊实行电子化借阅。数字资源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所有县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实现零突破,自建数字资源总量也有显著提高。该省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基本配有电脑终端、电子阅报器、电子借阅机等,满足了读者线下借阅和线上学习的需求。互联网、无线通信、有线电视的全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市民获取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多种渠道。如靖安县图书馆业务管理采用ILASIII自动化集成系统,有效推进了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并在多个文化站设立数字阅读机,将海量的正版数字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受益,将“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

3 江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设施配置有待提高

根据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部地区标准[3],以2017年为例,江西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没有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4 500m2)的有86所,没有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4 000m2)的有77所。县级公共图书馆中未设置电子阅览室的有4所。23所县级公共图书馆未实行总分馆设施配置建设。在已经实施总分馆的图书馆分馆中,大多数分馆设施都未能达到标准,且藏书质量不高,集中体现在文献种类偏少、复本量大、新书比例较低,没有开辟少儿阅读专架,低质量的藏书严重影响了服务效能发挥。在江西省99所县级公共图书馆中,于20世纪50年代投入使用并至今仍在使用的有1所,20世纪60年代投入使用的有1所,20世纪80年代投入使用的有22所。

3.2 经费投入仍需加强

以2017年为例,按照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部地区标准,江西省(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年财政拨款总额在二级馆(130万元)以下有58所,县级公共图书馆年财政拨款总额在一级馆(150万元)以下的有61所。该省有5所县级公共图书馆2017年度新增藏量购置费为0,有34所县级公共图书馆(不包括新增藏量购置费为0的5所公共图书馆)每年新增藏量购置费低于10万元。图书馆建设不仅需要场馆建设、场地装修、设备配置、图书采购,还涉及图书更新、人员工资、图书流通等费用,没有长期稳定的运行保障经费,势必影响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发挥。

3.3 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江西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人员的缺少,难以开展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也无法对乡镇文化站进行业务指导,影响基层图书馆工作的开展。部分馆员认为图书馆是清水衙门,对工作不求上进,难以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县级图书馆编制少、人员少,能力稍微强点的工作人员经常被上级主馆部门借用,留在单位工作的往往是“老弱残兵”,年龄偏大,缺少开拓进取和敢闯敢拼的精神。此外,部分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缺位缺为,服务效能较差,人员结构和素质与工作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对通借通还系统操作不熟练,仍然依赖传统的手工登记借还。

3.4 数字化服务水平存在差距

在信息时代,电子媒介和纸质媒介相得益彰。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互联网已成为读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与纸质文献相比,电视和网络等电子媒介凭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图像更具有吸引力,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爱好。据2018年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显示,纸电阅读成为了主流趋势,约19%的受访者表示以阅读电子书为主,而阅读纸本图书的约占受访者的12%[4]。从电子文献年入藏量来看,受经费、设备、技术等因素影响,江西省基层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数量和总量都非常少,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电子文献年入藏量为0的有3所,数字资源总量为0的有6所,自建数字资源总量为0的有37所。

4 信息化时代江西县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4.1 以法律、法规规范公共图书馆建设

201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规划,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要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要加强绩效考评,保证资金的用途;对于未履行公共文化保障职责等方面的,要追究法律责任[5]。201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根据本区域的客观环境和情况,确定公共图书馆相关的设施建设[6]。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县为基本单位,规范各项目落实情况,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公共图书馆等为主要阵地,流动数字服务作为常态化的馆外流动服务[7]。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工作原则之一是服务基层、提升效能,就是要把基层的公共文化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要向基层倾斜。同时,还强调要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发展的规划中,纳入领导考核当中[8]。《“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需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接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平台,以提供标准的、均等的数字文化服务。同时,要打造新媒体数字服务新业态[9]。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为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关部门和图书馆工作者要贯彻落实法律和政策,保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保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经费落到实处,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保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让群众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4.2 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达8亿,新增网民2 968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7.88亿,新增手机网民3 509万人。2018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流量达266亿GB[10]。配合当前文化精准扶贫举措,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一良好的平台,结合“宽带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积极主动与行业内的先进单位和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及相关企业和厂家进行互联互通,除提供纸质文献外,也应提供多种电子格式的资源,如有声书、电子图书、电子报纸和讲座音视频等学习资源,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将馆内的所有资源通过互联网、云服务等连接起来。在提供电子资源的馆外服务方面,让读者在区域内任何IP内均可免费访问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和查找图书馆的所有纸质资源,让读者可以享受均等的数字文化服务[11]。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基础上,要帮助乡镇的基层文化工作站建立数字文化平台,打造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让数字资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4.3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人才资源是创新的动力,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关键。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县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该创新人员管理体制,引进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创新管理办法,让人才能“引进来,留下来”,给县级公共图书馆增加新鲜血液[12]。对于新上岗职工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相关知识,还要重点培训图书馆业务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在职馆员定期进行培训,参加省级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各类型的培训,如自动化采访和编目相关培训,信息咨询工作相关培训,未成年人服务、残障人士服务、老年人服务等工作相关培训。特别要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让县级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真正会运用计算机相关系统为读者提供服务。同时,要建立健全人员考评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工作进行评估,以评估成绩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晋升机制。管理机制人性化,让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图书馆服务工作。

4.4 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半径

4.4.1 阵地服务活动多样化

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连省、市公共图书馆,下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中枢作用,同时指导乡镇文化站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以“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月”“服务宣传周”为契机,以中国的传统节日、科普日和民间传统文化庆典等为背景,开展如春节送福、剪纸、元宵灯谜,感恩母亲、欢乐六一、欢庆七一、感恩祖国等讲座、展览和亲子或少儿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提高群众的爱国爱党意识,也让群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的传统习俗有更深的认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13]。在政府大力提倡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大背景下,图书馆也可以采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企业或社会组织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阅读素养。

4.4.2 流动服务常态化

各县级图书馆可以开展常态化的流动服务,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将“书香赣鄱”“书香童年”等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定期将流动图书车走村入户,进入农村、社区、军营、企业、机关,让不同地区的群众和特殊群体也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利用流动图书车上配备的纸质图书、报刊和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可有效地缓解交通不便地区读者借书难、看书难、读好书难的问题,还可提高群众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普及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认知,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流动服务不应流于形式,要真正落实下去,保证将流动服务真正做成馆外服务的重要途径,让群众能定期享受精神食粮[14]。

5 结语

信息化时代是科技发展的时代、科技应用的时代,为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永恒不变的职能。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法律和政府的保障下,服务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多元化、人性化发展。信息化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图书馆的价值,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保持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向群众提供均等化、标准化和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数字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答数字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