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操作程序

2019-01-19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郭青晓

天津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教学活动考试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郭青晓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都是为考试服务的,而这是由我国客观国情决定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行各业选拔人才的基本标准便是各个阶段的升学考试与学生的毕业成绩,且从儿童阶段开始,教师、家长都一直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初中语文教育也不例外。

尤其是我国推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意味着初中生在毕业之后不再享受义务教育政策的保护,必须凭借自己的“真本事”才能进入不同等级的学校教育,而初中生早早便明确意识到中考必将成为决定各自人生的重要分水岭。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开始以中考为指向标,组织了“唯考试论”教学活动。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为过于集中理论灌输的学科教学活动大大限制了初中生的思维发展与迁移意识,且过于繁重的应试压力也严重减弱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并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新课改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重新强调了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与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希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尊重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天性,全面保护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使其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准备。

本文将从组织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活动、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探究活动、合理改善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三个角度分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组织趣味性的语文教学活动

当学生们进入初中学校之后,便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凡事都要听从师长建议的稚儿,而是有着独立思想与自主意识的青少年,且会随着学习变化与人生成长而逐渐变得成熟。但是,这并不代表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行为自制力与约束力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内听讲。

相反,初中生的生活经历十分单纯,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以他们身上依然保留着天真、活泼、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趣味性课程资源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比如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情境,设计灵活多变的语文教育游戏等等,以便保护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后续成长做好准备。

汉字学习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却并不受学生重视,因为汉字学习需要学生的长期积累。为了激发初中生的汉字学习兴趣,我会经常组织“比划猜词”游戏,有时候以单一的词组为主,有时候以成语、俗语与谚语为主。初中生可自由分组,一人根据自己对某个汉语词组的理解做出相应的示范动作,另外一个学生则应根据肢体动作提醒进行猜测与分析。这个语文游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积累汉字知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个语文游戏组织起来十分简便,所以本班学生经常在课下自主参与游戏活动。再如,我也经常利用一些影视资源来补充学生的汉字知识与语法知识储备量。

一般情况下,我会随机在课堂上播放深受学生喜爱的影视剧作品片段,鼓励学生自主观察人物台词,通过主人公的口语描述与字幕提示找错字、纠语病,由此训练初中生的汉字、语病识读与纠正能力。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改善初中生轻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不良观念,且能帮助初中生养成一个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知识的思维习惯,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学习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探究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探究是最符合学生学习特性的一种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发现为基础。在初中成长阶段,学生的生理会有明显改变,逐渐趋于成年人,渴望当家做主,不再满足于接受现成知识,反而十分渴望通过自己的发现与创新来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由此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这一成长特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质疑、去创新、去证明,促使初中生在语文探究中良好学习。

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活动还可以促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自主感悟语文知识的生成过程。这就便于初中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能够对学生的一生发展产生影响。

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教学中,为了训练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我将5 个学生组建成一个学习小组,同时提出了明确的探究任务,即通读课文,初步积累基础知识;学习本课所使用的精彩比喻,分析这些比喻句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了解李大钊这位革命先烈的主要事迹,通过课文概述李大钊先生所具有的高尚精神与伟大情怀,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三个学习任务可以很好地帮助初中生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主题思想与人物特征,能够有效丰富初中生的文学鉴赏经历,促使初中生在阅读学习中实现进步与成长。在小组内,初中生要积极合作,通过探究本文的行文线索与篇章脉络,从整体上鉴赏本文的文学价值与写作风格。

另外,为了进一步深化初中生的合作探究程度,我还会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引出细节化阅读问题,比如艰难的国运是什么?到底是怎样艰难的国运呢?文章所提到的雄健精神具体是指什么?请利用课文原文进行解释;文章中使用了哪些比喻?这些比喻句表达了作者所具有的什么样的情怀与品质?你能不能再用其他的历史人物来说出雄健的精神与人格风范?文章结尾句使用了“有趣”这个词语,而且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趣味”,请问这些“趣味”到底是指什么?

在这些问题的刺激下,初中生会反复品读与剖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在小组内部积极阐述个人想法,而这也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全面丰富初中生的阅读理解。

三、合理改善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

考试是初中生不可逃避的一个学习活动,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正确对待语文考试,不懂参与语文考试的目的是要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归纳不足,以便制定出更合理的语文学习计划,反而难以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再者,有着一定功利心的初中语文教师也会用成绩将学生分等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然而,人类的天性是优胜劣汰、争强好胜,初中生亦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善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既要用学生个人的纵向成绩变化明确学生的学习进步与不足,也要以层次化的横向考试成绩组建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使初中生在他人刺激下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

一般来说,在实施考试评价的时候,我会先从学生自己的试卷得分与失分比率角度出发,引导初中生正视自己的解题错误,反思与回顾自己的解题思路与犯错原因,保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生成的错误资源实现学习进步。

然后,我就会对比与汇总初中生在历次语文考试中的成绩变化,结合语文试卷的难度水平判断学生在这个周期内是否实现了有效学习。如果是,那么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如果不是,则鼓励学生自主阐述个人学习计划与方法,及时提出修改建议。这就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评价,客观对待自己的解题错误与解题能力。

另外,我还会观察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素质,为不同的学生挑选一个追赶榜样,用客观的成绩差异刺激学生,同时向学生表达自己的信任,希望学生可以相信自己,自觉向榜样看齐,由此在全班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追、赶、超氛围。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逐渐深入,初中语文教师势必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来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以学情为起点、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确保初中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受益终身。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观察学情,实时更新学情信息,在方方面面落实生本意识。

猜你喜欢

初中生教学活动考试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你考试焦虑吗?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