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PI 服装规格品价格质量控制思考

2019-01-19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代表性规格服装

“同质可比”是价格调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代表规格品选择和替换的核心。服装因其季节性的特点,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对规格品代表性的把握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商家促销手段多变,使得服装实际成交价格更加“扑朔迷离”。本文基于采价工作实际,分析服装价格采集的痛点和难点,并审视和思考服装价格调查的质量控制办法。

服装类规格品采价面临的困难

消费价格调查中,需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规格品,同时要采集到商品的实际成交价。然而在服装价格调查中,规格品的代表性很难把握,也不太容易获得实际成交价格。

(一)规格品更换频繁导致代表性不强

1.市场化竞争使得卖场品牌更换频繁。随着居民消费的升级,服装市场优胜劣汰加快。各商业综合体为了抓住有限的线下市场,品牌更迭屡见不鲜。金鹰商城位于扬州文昌阁商圈,是扬州历史悠久的老牌核心商圈。调研中发现,金鹰商城在品牌管理上格外严格,如果品牌的年度营业额低于预期标准,则专柜必须接受商品强制性低价出售,以填补营业差额。而强制性的折扣销售往往是没有盈利、甚至是亏本出售的,因而不能纳入价格调查的采价范畴。长此以往,必须经常更换规格品,增加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给采价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2.服装更新换代导致规格品替换难度加大。服装是季节性商品,款式品种更新快,上下市涨跌幅度大。不少规格品选定一个月左右,就可能面临降价、断货、售罄、下市。调研中发现,女装品牌依恋,新款上市时是原价销售,一个月后就降为五折促销。该规格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五折价作为成交价。按照现行的价格调查制度,服装规格品必须满足尺码、花色齐全等要求。但从市场调研情况看,柜台销售的中高档品牌服装往往是一个尺码或是一个花色仅此一件或是少数几件。一旦出现断码的情况,也很难从其他地方调货。尤其是高档的服装,“限量款”的营销手段更加突出,导致替换规格品难度显著增加。

3.实体店部分消费规格品单一。价格调查中,抽选的服装价格调查网点要大、中、小兼顾,尽量涵盖大中商场、专卖店、专营店等。传统服装实体销售正受到电商的猛烈冲击,实体店铺人流量和成交量偏少,不能反应映居民消费层次需求。调研中发现,在商城中童装品牌楼层较高、占地较少,可供选择的代表规格品也偏少。一旦出现撤柜、清仓等大规模的调整,甚至需要更换调查点寻找替代规格品。例如,童鞋、婴儿服装等衣着可供选择品种较少,在实体店采价都存在困难。

(二)价格变动幅度大导致实际成交价格难以获取

1.季节性商品固定周期波动大。服装商品的季节较强,如冬装每年仅销售3-4 个月,其余月份一直处在缺价状态。目前,服装类商品下市后的价格处理办法是沿用最后一期价格,直至新品上市后用新价格替换。季节性规格品在下一年新品上市时采用上年固定的采价周期。在实际采价中,天气等因素会影响服装上市时间,服装规格品会在前后两年的相同月份产生一定的价格差异。例如,当年入冬时气温偏低,冬装提前上市,导致折扣活动出现时间早,12月初次采价时就已经是折扣价。第二年冬季转温暖,12月冬装陆续上市,新品一般按照原价销售,折扣空间少。初次采价时的价格会明显高于前一年同周期价格。

2.促销手段繁多难以把握成交价。国内外各种节日、周年庆、双十一等主题活动成为商家必争的销售热点,商家让利促销也是各出奇招,如阶梯打折、赠送礼品、限时抽奖、满减返现,掌握实际成交价难上加难。现行价格调查方法制度规定,服装类大多数采价频率是一月两次,即每月的10日、25日,并且促销(折扣)周期在七天以上,才能纳入采价范围。调研中发现,商家促销活动以一天、三天为限的不在少数,导致部分优惠活动无法在采价结果中体现。

3.商家配合程度意愿不高。价格调查方法制度规定,必须采集实际成交价。调研中发现,商家会采取会员折扣、员工优惠价、买赠活动等多种优惠,并存在一定的议价空间。因此,实际成交价与挂牌价、销售人员提供价格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商家为了保护所谓的“商业机密”,或是由于对采价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意提供实际成交价格。采价员如果仅仅采集吊牌价格,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服装类的价格变动趋势。

提升服装类采价质量的思考

服装价格的采集既要严格遵守价格调查方法制度的各项规定,也要能够准确反映当地服装价格的走势。在采价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制度要求、行之有效的调查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服装价格采集质量的有效保障。

(一)用“图文展示”记录规格品的特征

一是详细做好规格品登记、替换台账。选定的规格品尽可能做出详细的商品特征描述,包括服装功能、品牌及档次、面料及主成分含量、款式特点等。当商品出现缺货、下架等特殊情况时,详细描述具体的采集方法和缺货时间等提醒要求。规格品替换时,及时登记调查点和规格品替换台账,完整记录新规格品的详细描述和替换时间等信息,并拍照留存。坚持用电子照片的形式全面记录规格品的外观、价格、商品标签等信息,记录规格品从上新到不再具有代表性的价格变化过程,为规格品替换提供基础资料。一方面供专业业务人员及时在CPI 数据管理系统中进行更改,保证后台和手持采价器规格品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为上报报表说明提供基础依据,并形成规范的规格品替换管理模式。

二是设置辅助规格品作为备用。每年在确定代表规格品的同时,增选一个同一品牌档次接近的商品作为辅助规格品。当代表规格品开始打折促销时,采价员可参考辅助规格品价格走势,并与销售人员及时沟通,判断规格品的价格变化是否具有代表性。现行方法制度规定,每年更换代表规格品的时间是在年底的初始化过程中,而单薄的夏季服装在冬季已基本停止销售。在确定这类服装代表规格品时,夏季就预先确定好销量大的品牌和款式,作为下一年初始化调整中的代表规格品。下一个采价周期如品牌相同、材料相同,款式略有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价格进行采集。

(二)用“弹性调节”提高季节性商品代表性

一是灵活把握季节性商品采价周期。在日常采价中,注意观察各品牌服装的上下市时间,总结各卖场服装更新规律。加强调研各大型商场的服装销售走势,咨询商场管理人员和专柜销售人员的意见,在征求总队同意后适当调整服装上下市采价时间。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商场,运用扫描数据分析所有服装类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验证其是否与代表规格品价格走势一致。如果不一致,表明规格品在这一时段暂时性失去了“代表性”。

二是根据季节性灵活调整权重。考虑跳出“规格品篮子”的限制,将同质规格品合理定义为“类”来整体对待。在分类商品中,考虑季节性原因,将大衣、毛线衣、夹克衫、羽绒衣等单独分类,因3月份后销售量大减,将其所占权重进行处理,待冬装大量上市后再重新计算,尽量消除缺货商品的影响。

(三)用“折算价格”反映价格波动趋势性

一是将电商平台纳入采价体系。在实体采价基础上,将网上服装规格品采价纳入调查范围。选取天猫商城等销售量大、代表性强的网络销售平台,抽取与实体店相对应的品牌旗舰店作为调查网点,采集相同品牌下的相同或相似规格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在实体店出现暂时性缺货时,可以进行规格品价格替换,及时反映价格微小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比较线上线下的价格走势是否一致,以确保规格品的品类代表性。例如,冬装、夏装等季节性强,线上平台销售时间较长,可以缓解线下规格品缺失的问题。在服装规格品的网络采价中,按照“一日一价”的原则,及时登记网上采价台账。提前知晓电商、店铺活动,把握价格变化趋势,可以避免因采价日采价导致的价格波动变化被平滑的现象。

二是规范处理商场促销的成交价。季末换季清仓降价时,如3月份的冬装、6月份的春装等基本属于清仓甩货,折扣率会低于上市时价格的七折,此类价格不予采集。当商场进行满减、返券、打折、积分等促销活动时,尤其是遇到买赠和返券的情况,需要询问销售人员“如果不参加积分、返券能打几折”,按照这个折扣率来计算规格品的价格。如果商家开展满减活动,要按照满减规则计算单件服装折后的价格,如果不能享受现金减免,那么记录规格品的原价。

(四)做好“前期研判”增加服装消费的预见性

一是完善消费价格调查网点设置。目前,服装调查网点大量集中在大商场,建议选取一些大众化、亲民化的服装品牌作为新增采价点,如优衣库、ZARA、H&M 等服装品牌。调研中发现,这类服装卖场品类多样,物美价廉,上市时间一般比商场提前一个月左右,覆盖各层次居民消费特点。这样的采价点可以更加全面反映居民服装消费趋势,给服装采价提供前沿参考。

二是利用大数据掌握居民消费变化。根据天猫、唯品会、京东商城等网上平台了解居民消费走势和销售特点。服装换季时,要深入调查网点开展实地调研,与销售人员、商场经理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所采规格品及同类商品本年度价格与上年度相比变动情况,掌握当前市场流行态势,把握规格品价格总体变化趋势。同时还要多关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传递的价格信息、商场经营方式的改变等情况,更好地判断服装整体价格走势。

猜你喜欢

代表性规格服装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让人心碎的服装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呼光华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闽台地区代表性道地药材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