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

2019-01-18于庆霞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表象教学内容动作

于庆霞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004)

1. 前言

表象训练又称想象训练,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大脑中进行想象和幻想动作的方式来实现训练的效果。啦啦操对于学生的动作以及团队配合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考验,是集人体的健和美于一体的运动方式。结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借助表象训练的方式能够实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运动技巧学习,剩下的借助老师教学的方式进行弥补。因此,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表象训练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习的效果与质量,通过大脑想象和构建技能表象,同时在实际锻炼中加以记忆和练习,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 啦啦操教学训练中表象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表象训练效果不佳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啦啦操的表象训练中。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表象训练的目的和意义,致力于提升学生对表象训练的热情与积极性,才能够达到理想的表象训练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表象训练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在啦啦操训练活动中,部分教师会向学生介绍关于表象训练的作用、训练方法以及巩固方式等内容,从而来深化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与认知,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啦啦操的学习过程中融入表象训练,使其学会表象训练的具体措施和应用技巧,从而促进啦啦操的学习和掌握。

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味的追求课堂效率,为了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多讲一些知识和技能,从而将课堂重点放在啦啦操动作技巧的教学、演示以及队形训练等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动作的练习,却缺乏对表象训练的重视、引导和落实。因为课堂时间大部分投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上,从而导致学生能够进行大脑想象、回忆等表象训练的时间比较欠缺。即便学生能够对啦啦操学习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认知,但是因为没有吸收、重建的表象训练,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有效的把课堂上获取的视听信息转变为身体信息,容易出现认知偏差、记忆错误等问题。

2.2 教学过程本末倒置,课堂实践和表象训练比例失衡

俗语有云:“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在运动项目中尤为适用,啦啦操教学也不例外。若想有效的提升啦啦操教学水平,最重要的便是学生能够对啦啦操的动作和技巧进行细致的钻研,通过多次的练习和纠正来提高动作标准度以及团队的配合度。借助表象训练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课堂教学的动作要领以及相关内容进行理解记忆、强化巩固以及构建重组。虽然表象训练作用显著但仍然无法代替实践训练的作用和效果,因此,需要将表象训练合理的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相互弥补、取长补短的训练效果。

在啦啦操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过分的看重表象训练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强化啦啦操的表象训练,在教学和讲授完啦啦操的动作技巧并进行示范以后,选择让学生自行对刚刚教学的动作和技能进行回想、消化、重组等表象训练,给予学生太多的表象训练时间而忽略了实践演练的重要性。教师过分的强调学生对所教学啦啦操的内容进行自主记忆、巩固、构建和回想,却忽视了更加重要的实践动作练习以及队形训练,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对于提升学生的啦啦操水平不利。只有正确实施表象训练和动作实训组合训练,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而过分依赖表象训练导致教学比例严重失衡的状况,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也会造成表象训练的真实效果难以得到发挥。

3. 啦啦操教学训练中运用表象训练的措施

3.1 完善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对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课堂学习和知识的吸收。相反,错误的认识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此,在啦啦操课堂教学中,要能够对教学内容加以规范和整理,形成科学、有序、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所以,在表象训练实施过程中要能够提升啦啦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完善性以及实用性。结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学校在开展啦啦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倾向于选择通过技巧和动作讲解进而示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讲解内容的科学合理性以及演示效果的规范性都对啦啦操表象训练有着积极的促进效果,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视觉表象的重要前提。

所以,在啦啦操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以及记忆水平和吸收能力,进而对啦啦操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设计,保障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教学层次分明,简单易学,能够有效的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演练进行科学的结合,借助优化完善的教学内容设计来促进学生对啦啦操动作技巧、队形变化形成更加深入、清晰的表象认识,能够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从而便于理解、记忆和学习。通过教学内容的完善和优化,能够为学生的表象训练创设良好的条件,为啦啦操学习提供较好的帮助。

3.2 促进表象训练和实际练习的平衡化,形成优势互补

结合啦啦操的特点来看,其与单纯的舞蹈有一定的区别,是融入了力量性、时代性等特点的运动方式,因此,啦啦操是集力量、美感以及韧劲于一体的综合型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动作完成度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模仿学习的方式难以较好的吸收和掌握啦啦操运动的精髓,除此之外,因为学生在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领悟水平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通常会有部分学生可能难以跟上音乐的节拍,出现身体不协调或遗忘动作等问题。所以,在啦啦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将内容讲解、表象训练以及实践练习进行合理的结合,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促进表象训练与实践练习的均衡性,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啦啦操教学的水平和效果,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提高讲解方式的趣味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在保障学生思维发散和运转的前提上,强化表象训练在学生脑海中的效果。教师在讲解和演示完之后,要留有合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表象训练,之后再展开复习和巩固教学。

3.3 丰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规范性

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与发展,摒弃传统讲解、示范加练习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等方式更加形象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立体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例如通过啦啦操教学视频的展示,为学生细致呈现啦啦操的细节动作,通过慢速播放或反复回放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加细致清晰的学习动作和技巧,进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动作表现,通过学生在脑海中多次的回忆、重建与再现来强化对啦啦操动作和技巧的理解、学习和掌握,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表象训练的方式更好的体会啦啦操运动的趣味与魅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啦啦操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思维和体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完成一些复杂的动作,还要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和需求来进行队形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阻碍和困难。在啦啦操教学活动中,借助表象训练的方式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文章围绕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表象训练的应用。

猜你喜欢

表象教学内容动作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表与里
表与里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动作描写要具体
透过表象看公式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