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园区对接新需求 融入企业共建“厂中校”

2019-01-17曾庆毅唐雯雯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曾庆毅 唐雯雯

【摘 要】本文以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论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系列校企合作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不断改进企业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81-03

《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 年)》强调,职业院校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可见,校企合作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为例,探讨当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一系列校企合作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并进行推广。

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背景

(一)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梧州市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电子信息产业是梧州市重点规划建设项目,而且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经济市场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如出现季节性需求,有生产旺季和淡季的现象出现,因此有用工需求能够灵活安排的要求。

(二)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经过走访调研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面,了解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学习效率较低。二是本专业实训耗材费用较大,为了节省教学成本,很多学校的教学仍然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三是长期在教室上课,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具备的技能脱节,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行为习惯的培养难以达到企业对人才岗位能力的要求。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必须紧密对接梧州电子工业园区产业新需求,将课堂搬进车间,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过程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组建专业团队多次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到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发展新需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制定了适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企业深度合作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定期召开阶段性总结会,不断改进反思,建立“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和“柔性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对接工业园区新需求,建立“厂中校”教学点。2012 年以来,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了解到新兴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主动对接梧州工业园区新兴产业需求,新设与之相适应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学生直接到企业参与生产性实训。因为经济市场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如出现季节性需求,有生产旺季和淡季的现象出现,生产旺季时需要补充大量生产人员,淡季时企业技术人员较为空闲,在企业生产旺季时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在生产淡季时由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依据企业生产旺季和淡季科学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开展贴近企业、贴近生产、贴近专业技术技能的“柔性化”合作。学校先后与广西鑫华通科技有限公司、梧州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 14 家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 3 个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專业“厂中校”教学点。

(二)实施“车间组织型”的教学模式。在“厂中校”教学点,专业与企业开展生产与育人合作,实行不同学年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车间。在教学中将学生按车间班组分组,由企业技术员担任班长,负责生产、组织与管理,学生根据生产工艺分为质检员、工艺员、安全员、操作工等,定期分项目轮岗,配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1 个师傅负责 4 个学生,带领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实际的产品和项目,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可以保证实训耗材的充裕,实施“厂中做、厂中学”的“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

场景一:“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的“学”。

在“厂中校”教学点进行音频设备与维修课程教学时,企业技术人员一对一地给学生讲解音响设备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领;企业技术员罗荣金对学生进行“扬声器基本知识”的培训,结合企业实际产品—— 扬声器,从扬声器基本结构、命名方法、扬声器基本装配流程及零部件质量等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音频设备与维修”这门课的知识要点。

场景二:“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的“做”。

在教学点进行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实训时,学生在车间即可对半成品的电线进行线路组装;进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实训时,学生在车间现场对设备进行电线包胶操作;进行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课程实训时,学生可对车间的电气控制柜进行检修。

(三)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建立“柔性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广西鑫华通科技有限公司、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例。每年 8~12 月为手机、平板电脑、音响设备生产旺季,2~7 月为生产淡季。2013 年开始,学校主动与企业对接,校企双方商讨校企合作方案,修订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时序,保证规定的在校教育总时间两年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企业课程学习环节,校企共育、共管学生。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在学生三年中职学习过程中全程实施体现,实行体验(一年级 1 个月)、尝试(二年级 3 个月)、顶岗(三年级 8 个月)的递进模式。按照班级轮流进入合作企业开展一个月的体验学习,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内容包括有安全操作、经营范围、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等;按照学生在第三个学期生产旺季到企业从事与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岗位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企业课程学习”;在第五个学期生产淡季回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在第六个学期生产旺季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就业。这样的合作模式,让学生提前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参与生产性实训或顶岗实习中获得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和一定的报酬,提前找到了就业岗位。

(四)人才共享,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一是与梧州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利用“厂中校”教学点为契机,专业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训项目,从产品设计、安装调试、售后维护、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二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学校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环节。三是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多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了解和熟悉“车间组织型”的教学模式。四是加深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科研项目分别获得 2014 年自治区一、二级立项;校企共同编制《电子测量仪器》《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并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校本教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五)探索创新,总结提高。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根据企业生产的旺季和淡季灵活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大胆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同时专业组定期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总结经验,扎实推进“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经常到“厂中校”教学点与企业、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实施的情况,收集分析各阶段的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改进,明确下一步“车间组织型”教学改革目标。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成效及推广情况

(一)校企合作模式成效显著。表现在以下方面:

1.育人效果显著提高。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毕业生竞争力明显增强,招生人数由建设前的 645 人增加到现在的 1012 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由 98.53% 提升到 100%,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由 85.88% 提升到 87.1%,毕业生“双证”获取率由 96.08% 提升到 98.8%。近两年,该专业学生参加全区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文明风采大赛、梧州市中职学生技能比赛获自治区级奖项 20 人次、市级奖项 28 人次。

2.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发挥“厂中校”教学点优势,与人社局、扶贫办开展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班、复退军人就业培训班、两后生培训班、职业技能鉴定等满足社会需要的培训项目,与电子信息工业园区联合开展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等工作。两年来开展社会企事业人员培训 3000 多人次,职业技能鉴定 200 多人次,对外技术服务 20 多项。

3.企业实力持续增长。校企深度合作,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训或顶岗实习解决了生产季节性的用工需求,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确保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并获得了一批技术较强、可直接上岗的紧缺人才。例如梧州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目前五分之一的员工为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企业课程学习的学生,企业每年上缴市政府税收达 3000 万元,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技术保障。

(二)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经验的推广。具体如下:

1.校内推广。“柔性化”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在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开始探索,首批 130 名学生赴广西鑫华通科技有限公司的进行“企业课程学习”,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并在学校汽修、农村电气、电子商务等 8 个非重点专业推广。学校共计为园区和各类企业培养一百多名专业技能型人才,提供各种技能培训达 1000 多人次。

2.校外推广。学校不断创新推广校企合作模式,区内外职业学校到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参观考察,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为其他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提供有益经验。2015 年 4 月 24 日,在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办的“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战略联盟”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建设交流会上,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工业园区企业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得到了贵港职教中心、玉林高级技工学校、岑溪职校、横县职教中心等兄弟学校的高度赞扬。2015 年 5 月 8 日,在园区组织召开的“梧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暨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上,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學校与梧州市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长期合作开展企业课程学习作为典型案例,得到了园区企业、中高职院校的积极评价。

四、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和思考,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一)不断改进企业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教学转移到企业、把课堂搬到车间,学生普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大为提高,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不断加强,但需要校企共同探讨研究,建立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的“厂中校”教学点。

(二)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加快了教学模式改革进程,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但要关注生产与教学的矛盾,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需求,确保校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而学校的专业教师通过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担任教学任务,他们视野得到拓宽,能力得到提高,但教师的实际操作、研发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紧随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成功地解决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探索实施“车间组织型”的教学模式和“柔性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生、校、企”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红卫,刘小宁.深化高职校企合作的思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

[2]胡成龙,焦红卫.高职“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3]牛志斌,裴炳文.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8)

[4]吴海东,郝 超,周同根.“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17)

【基金项目】梧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2014年度A类课题“校企共建电子CAD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视角”(2014A007)。

【作者简介】唐雯雯(1982— ),女,广西桂林人,高级讲师,硕士,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研处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工电子类的教学、机电一体化技能比赛的指导、学校科研管理和技能大赛的开展等工作;曾庆毅(1981— ),男,广西梧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梧州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基地负责人,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专业建设等工作。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