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与社区体外反搏模式治疗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2019-01-1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全科我院

社区卫生服务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就诊人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量逐年上升,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度与认可度也逐年提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以及建立大健康事业的进程,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重要[1]。我院为促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自2013年开始,依据《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率先在我院下属的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立体外反搏工作室,推出了社区体外反搏服务。将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及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体外反搏技术引进社区[2]。这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心脑血管康复服务模式,充实了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该模式是通过建立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全科护士组成的体外反搏工作室,在社区为心脑血管疾病病人提供从接/转诊-评估-体外反搏-效果评估全程服务。该康复模式的开展,基本实现了有需求的病人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就享受到体外反搏服务。从2013年至今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病例,但这种新模式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如何,则需要病人及时提供反馈和意见。本研究对实施医院体外反搏模式和社区体外反搏模式治疗的失眠病人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体外反搏门诊筛选150例失眠病人,在征得病人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A组、B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3组病人性别、年龄和病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各组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3]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科疾病所致失眠的情况。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失眠诊断标准;门诊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4]总分大于11分;病程超过2个月;未服用过镇静催眠药品或停药2周以上;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从未使用过体外反搏治疗;排除体外反搏的禁忌证。

1.4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艾司唑仑片(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1117)1 mg,初始每天1片睡前服用,且不超过最大剂量。A组病人通过双向转诊到病人家庭附近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体外反搏工作室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使用重庆普施康P-ECP/T1型体外反搏床,每天40 min,连续治疗14 d,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品;B组病人在医院体外反搏中心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天40 min,连续治疗14 d,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药品。我院下属有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立体外反搏工作室,无论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及定期考核均由医院体外反搏中心统一管理,确保设备操作技术水平一致。

1.5 观察指标 研究期间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问卷测量[4],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7大自评分项目,共计21分,分数越高,病人睡眠质量越差,分数>11分提示病人处于失眠状态。比较3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后14 d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得分情况。

表1 各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治疗14 d后及结束后1月随访病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结果评定。治愈:总分<7分;好转:7≤总分<11分;无效:总分≥11分。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 3组治疗前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 d后,3组与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组治疗方法均有效;将A组、B组及对照组在治疗14 d后及结束1月后睡眠质量指数进行两两比较,A组PSQI指数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病人失眠改善均优于B组和对照组;B组PSQ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论在治疗14 d还是在1个月后下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变化 (±s) 分

2.2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随访3组在治疗14 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有效率,A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体外反搏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重要康复手段,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上已经超过了40年,是心脏和神经系统缺血疾病的重要康复手段[2]。但因其设备费用高、技术和操作要求严格等因素,目前治疗多集中在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随着近年来体外反搏技术应用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也拓展到肾脏疾病、消化疾病、内分泌疾病、五官科、运动康复等多个治疗领域[5];伴随城市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失眠作为社区老人主要常见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失眠可导致一系列身心问题,多表现为睡眠障碍、早醒、易醒,严重者彻夜难眠,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6]。目前社区治疗失眠病人主要是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存在不良反应、药物依赖及滥用的风险。国内外研究提示体外反搏治疗失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等作用[7]。

本研究根据我院的实际,利用我院下属的21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立的体外反搏工作室及设备,结合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加全科护士的共同管理对社区体外反搏模式治疗的失眠病人观察,该模式治疗效果较传统医院专科医生单纯经行体外反搏具有以下优势:①就医体验,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作为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管理者,在与病人的日常接触中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在治疗中以亲切、体贴、耐心的态度消除病人不信任感,引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得到良好的就医体验[8]。②医疗设备,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日益显著,卫生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社区医疗设备的投入,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配置相关的硬件设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③医疗费用,医疗服务费用高常常是影响病人依从性的重要根源,而依从性高低是治疗效果的关键[9]。深圳在社区卫生医疗费用上,为病人提供了优惠措施,相比深圳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一档收费,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体外反搏治疗费用减少了20%,若使用医保支付还将再享受费用七折的优惠,使得病人有较高的依从性。④就医环境,相比综合医院的内部设计,社区的体外反搏工作室设计秉持简洁的设计原则,不但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而且对隐私权要求更高,有利于病人与医生良好沟通;运用明亮色调烘托温馨的气氛,给病人营造一种放松、柔和的环境,消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紧张情绪。⑤健康干预,全科护士在治疗过程及后期将一对一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定期随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提高病人对失眠的认知,使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10];还通过社区便利的健康教育服务改变病人不良作息习惯,促进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达到健康干预的效果。

综上所述,社区体外反搏模式能有效治疗失眠症, 且效果持久,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充实了社区卫生服务内涵,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社区开展体外反搏技术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全科我院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