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大剂量含服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9-01-1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丹参滴丸微血管复方

, , ,,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发展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为50.1%[1]。其中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低龄化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T2DM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其中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性肾病(DN)、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周围神经病变(DPN)等方面。DN是造成病人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亚太地区的患病率较高,有报道称达34.7%;DR是导致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患病率达24.7%~37.5%[2];DPN显著增加了足部溃疡和截肢的风险,发病率达51.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对T2DM病人高血糖的控制、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和减轻症状的关键。本研究对T2DM病人在给予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长期大剂量舌下含服,观察其对微血管病变并发症等疾病预后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病人90例。男38例,女52例;年龄42岁~76岁(58.4岁±6.7岁);病程4年~19年(7.6年±2.5年);空腹血糖(FBG)为(10.43±2.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10.35±2.14)%;血清胱抑素C(Cys C)为(1.07±0.12)m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0.87±0.14)ng/mL;尿蛋白肌酐比值(ACR)为(0.29±0.07),肾小球滤过率(GFR)为(53.47±6.23) mL/min,视网膜微动脉瘤数(6.45±2.16)个,黄斑水肿分级2.36±0.43。合并轻度高血压病24例,高脂血症15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方的知情同意选择,按治疗方法将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3]:T2DM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典型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 hPBG)>11.1 mmol/L。尿蛋白肌酐比值(ACR)>30.0 mg/mmoL,肾小球滤过率<90 mL/min。散瞳后视网膜出现微动脉瘤和黄斑水肿。排除标准:严重高血压、高脂血症。1型糖尿病,肾脏肿瘤、结核、结石、急慢性感染等;非糖尿病性肾病、急性肾损伤、肾炎性血尿、不伴有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等;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凝血障碍性疾病;不愿配合该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研究方法 ①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遵医行为;制订总热量食谱,严格饮食控制,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按病人的体重、活动量和血糖水平,制订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按需使用降血压、调血脂药物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注意口腔、皮肤和足部护理。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制药;国药准字:Z10950111;规格:每丸27 mg)舌下含服,每次15粒,每天3次,连服12个月为1个疗程[4]。

1.4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等指标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检测两组相关指标。采用直接法测定法检测HbA1c,ELISA法测定血浆胰岛素(FINS),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空腹C肽(FC-p);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和hs-CRP,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酶法测定三酰甘油(TG),Friedewald计算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毛细血管黏度计测定血浆黏度(N),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g);免疫分析法和酶法测定ACR,简化MDRD公式计算GFR;眼底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方法,检测视网膜微动脉瘤数和黄斑水肿分级等DR指标;观察双下肢触温觉、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等情况,测定踝动脉-肱动脉血压值(ABI)。

2 结 果

2.1 两组生化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Cys C、hs-CRP和IL-18炎症相关指标,N和Fg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相关指标比较(±s)

2.2 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HbA1c、FINS和FC-p等糖代谢指标,以及TG和LDL-C等脂代谢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糖脂代谢指标比较(±s)

2.3 两组微血管病变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微血管病变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的ACR、GFR、视网膜微动脉瘤数、黄斑水肿分级和ABI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微血管病变指标比较(±s)

2.4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口干、食欲减退等轻度消化道反应病例出现,经处理后缓解;其中观察组出现4例(8.89%),对照组出现2例(4.44%)。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微血管病变是T2DM的特异性并发症之一,典型的病理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血管内膜增生变性。T2DM病人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液黏度增加,血液循环阻力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肾脏和眼底视网膜等处的微循环灌流量下降,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和功能下降,血管基膜增生变性。肾小球细胞肥大和增生,出现蛋白尿,排泄功能渐进性下降;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瘤和局限性渗血,视力下降。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对微循环障碍具有多靶点改善作用,丹参酮能对抗白蛋白渗出,三七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血小板的凝集,降低白细胞黏附力,具有降低红细胞积压,并影响多种凝血因子,而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了胰岛及全血的微循环[5]。马梦瑾等[6]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明显改善T2DM病人的视网膜微循环,缓解视力的下降和失明,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陈伟强等[7]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滴丸通过多靶点目标对DN的肾脏进行保护,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中发挥了作用,延缓了DN的病情进展。杜雅琴[8]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显著改善了病人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和体征。

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等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9]。胰岛素抵抗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其主要原因是脂肪代谢异常;而肥胖引发的游离脂肪酸、瘦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诱导氧化反应引起氧自由基产生,血管平滑肌活性下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低度炎症反应和血凝异常,两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互为影响,是导致T2DM或糖耐量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复方丹参滴丸通过调节血脂,改善了胰岛及全血的微循环,抑制了胰岛素抵抗,增强了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高血糖状态得到平稳控制,显著降低了DR的发生风险。陈频等[10]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新发T2DM病人,具有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作用,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和TC/HDL-C的比值,提高HDL-C水平,减少血管内膜厚度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有效改善了脂代谢异常,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Cys 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中的一员,能有效对抗组织蛋白酶对动脉弹性蛋白的离解作用,促进炎症因子释放,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参与动脉血管硬化和微动脉瘤形成等微血管病变过程,作为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新指标,特异性较肌酐清除率更为敏感[11]。hs-CRP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动脉基底膜病变和粥样硬化的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是微血管基膜损伤、炎症及坏死的一个重要标志[12]。IL-18是一种作用强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刺激Th1和Th2细胞反应,可调节多种细胞发育及细胞因子分泌,其最具特征的功能是调节细胞增生、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生成,在Th1细胞分化和免疫反应中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3]。丹参多酚盐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过氧化物、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轻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的增生和浸润,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扩张血管,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增加了机体免疫力[14]。三七具有抗炎作用,能对抗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病变的炎症因子释放,减轻了炎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延缓和减轻了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病变过程,缓解了DN和DR病程的进展。吴栋良等[15]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N病人,hs-CRP和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下降,肾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复方丹参滴丸为纯中药复方制剂,舌下含服经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迅速起效,避免了吞服在胃内的降解损失和首过效应,提高了生物利用率,还减少了吞服导致的消化道症状[16]。本研究中采取较大剂量舌下含服的治疗方法,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并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和药物反应的强度。观察组有4例轻度上腹部不适、恶心、口干、食欲减退等轻度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好转,对治疗依从性无负面影响;未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和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显示出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长期大剂量舌下含服辅助治疗T2DM,能显著改善血脂异常和微循环,降低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炎症因子,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控制和延缓病人的肾功能和视网膜微循环的病程,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T2DM的致病因素很复杂,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微血管病变发生和进展的因素较多,与糖尿病病程、糖脂和血压水平等有关;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对研究对象的筛选和分组未能严格进行等原因,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一定偏差,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猜你喜欢

丹参滴丸微血管复方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只服用丹参滴丸可以吗?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