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餐负荷前后血脂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2019-01-1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比值进展硬化

,,, , ,

目前,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危害我国国民的首要杀手,血脂代谢紊乱则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ApoB/A1比值在预测ASCVD方面的价值可能更优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传统血脂检测指标[1],但无论是血浆脂质和(或)载脂蛋白,其与ASCVD的相关性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腹状态下,而人体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非空腹状态,且餐后血脂水平远远高于空腹血脂水平,因此研究餐后血脂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其相关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拟通过建立动脉硬化模型,定期给予脂餐负荷,定量测定负荷前后各血脂指标,尤其是ApoA1、ApoB及ApoB/A1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家兔10只,5月龄,体重 2.5 kg ~3.0 kg,由太原市清徐养兔场提供,饲料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单笼饲养。

1.2 建立模型 定期给予脂餐负荷,给予所有实验兔高脂饲料(含1%胆固醇、10%蛋黄、89%基础饲料)12周,初始、第4周、第 8周、第12周禁食12 h,给予高脂餐负荷(含2%胆固醇、20%蛋黄、78%基础饲料),胆固醇由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血脂测定 实验初始及第4周、第8周、第12周禁食12 h予脂餐负荷,空腹及负荷后2 h、4 h、6 h 、8 h,经耳缘静脉取血2 mL(分离胶促凝管),离心(3 000 r/min,15 min)后将上清液取出至EP管中,留置于-70 ℃的冰箱中待测。全部实验结束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水平,包括TC、TG、HDL-C、LDL-C、ApoA1、ApoB。

2 结 果

研究结束时,实验动物均出现了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动脉硬化过程中,脂餐负荷前后各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详见表1~表8。

表1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TC的变化(±s) mmol/L

表2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TG的变化(±s) mmol/L

表3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HDL-C变化情况(±s) mmol/L

表4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LDL-C变化情况(±s) mmol/L

表5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LDL-C/HDL-C变化情况(±s)

表6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ApoA1变化情况(±s) g/L

表7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ApoB变化情况(±s) g/L

表8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脂餐负荷前后ApoB/A1变化情况(±s)

3 讨 论

20世纪70年代Zilversmit[2]首次提出“餐后阶段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时期”,后来陆续有学者认为餐后血脂相比空腹血脂,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更加密切[3-4]。但目前国际上就餐后高脂血症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尚无统一的说法。

对餐后血脂的研究,目前多采用脂餐负荷试验来模拟,有研究表明,餐后血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TRL)、乳糜微粒和三酰甘油(PTG)升高,而TC、LDL-C等变化不显著[5]。PTG浓度越高,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内皮损伤等越严重,从而增加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的风险[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作为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有研究发现,餐后2 h高TG与其密切相关[7],目前雅典等国家的专家共识认为脂餐负荷试验后4 h血浆TG的含量对预测ASCVD最有价值[8]。本实验发现,TC、TG、LDL-C、HDL-C、LDL-C、HDL-C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呈持续上升趋势,但TC、LDL-C、HDL-C,LDL-C/HDL-C在脂餐前后无明显变化,TG达峰时间在4周内约为餐后2 h,8周后则延至餐后4 h,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实验动物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均增强,这与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除了上述传统血浆监测指标,有学者提出ApoB、ApoA1及其比值在预测ASCVD方面具有重要价值。ApoA1作为HDL的主要载脂蛋白,占HDL蛋白质成分的 80%~90%。ApoB作为LDL的主要载脂蛋白,约占LDL-C的90%,主要成分为ApoB100,其次是ApoB48。因此,ApoB、ApoA1 的含量及其比值实际上反映了机体促动脉硬化和抗动脉硬化的抗衡倾向。zhy YM等[9]和Albers等[10]研究发现,ApoB和ApoA1及其比值与ASCVD显著相关,其比值在预测ASCVD方面的价值优于任一项胆固醇比值。目前关于ApoB、Apo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腹状态,餐后状态的研究甚少。有学者发现ApoB是餐后高脂血症的敏感指标[11],而有学者则认为餐后ApoA1水平可以预测ASCVD,而餐后ApoB及ApoB/A1比值则预测价值极小[12]。本实验发现,ApoA1水平在8周内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8周后则呈直线上升趋势(P<0.05),8周内脂餐负荷前后变化不大,8周后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时间约为餐后4 h(P>0.05)。ApoB水平随着动脉硬化进展呈升高趋势(P<0.05),谷值时间在4周内约为餐后8 h,8周后则前移至餐后6 h(P>0.05)。随着动脉硬化的发展ApoB/A1比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时间约为第8周(P<0.05),8周内脂餐负荷前后变化不大,8周后以脂餐负荷后4 h最低(P>0.05)。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实验动物的个体化差异及实验总时间偏短,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一些不完整或片面的地方。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多的血脂检测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的机制,尚需加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比值进展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