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复元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病人12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16,,,,,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复元中风证候

,, ,,,

中风起病急骤,症状多端,变化迅速,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首。我国是中风的高发国家之一,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疾病60%~80%,重度致残者可达40%以上[1-3],脑梗死恢复期如何尽快改善神经功能,增强病人体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中西医学面临的难题。目前对于中风的防治工作日益重视[4-8],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9-12]。我院脑病科病房收治脑梗死病人较多,我科李如奎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拟定神经复元方,临床疗效较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病例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市中医院收治的21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5例,男66例,女59例;40岁~49岁2例,50岁~59岁46例,60岁~69岁40例,70岁~79岁37例。对照组91例,男50例,女41例;40岁~49岁1例,50岁~59岁26例,60岁~69岁33例,70岁~79岁31例。全部病例入院治疗2周后,再门诊继续治疗满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13]中风的诊断及分型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4]。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中风病人,辨证包括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证以及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15]。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脑梗死病人,年龄40岁~79岁,第一次发病,病程半个月至6个月。

1.4 排除标准 意识障碍者;有严重的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等基础疾病者;依从性差的病人。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125例病人应用神经复元方+西药常规治疗。神经复元方组方:生地15 g,知母9 g,党参9 g,郁金9 g,全蝎3 g,僵蚕9 g,石菖蒲12 g,白芷6 g。并随证加减,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证加半夏9 g、白术9 g,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加天麻9 g、钩藤15 g。上方水煎每日1剂200 mL,早晚餐后各服用1次,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服用中药,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6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方法,以治疗前、住院治疗2周结束时和1个疗程结束时为时间节点,观察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的重复测量采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 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125例病人中临床痊愈1例(0.8%),显效3例(2.4%),有效100例(80.0%),无效21例(14.4%),总有效率83.2%。对照组91例病人无临床痊愈、显效病人,有效65例(71.4%),无效26例(28.6%),总有效率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NIHSS评分的比较 观察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2)。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 分

2.3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不同观察时间的中医症状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组间的中医症状评分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时间与组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 分

2.4 饮水试验评分情况观察(见表3)

表3 两组饮水试验评分情况 例(%)

2.5 改良Rankin量表的评分情况(见表4) 门诊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得分优势是治疗前的0.45倍,即3个月后更有可能改良Rankin的得分更高,说明在改善Rankin评分方面观察组在3个月后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情况 例(%)

3 讨 论

中风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的论述观点不一,呈多元化,可归纳为风、火、痰、气、瘀、虚、毒,可互为因果,互相夹杂,病机复杂多变,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扰脑窍,在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等,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动风、血随气逆,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瘀是中风病机之标,多种病理产物蕴积成毒,毒损脑络,导致脑脉痹阻,发为缺血性中风[16-18]。李如奎教授结合中西医理论,认为年老气衰、阴虚火旺、外感风寒,致使痰瘀互结,蕴化成毒,内生毒邪,损伤脑络,发为中风的重要病机[19]。我科以往的一些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理论[20]。因此,内生毒邪是中风主要的病理因素,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节,急性期、恢复期的治疗中当以解毒护脑为第一要旨,久病则热毒耗伤气阴,痰瘀阻滞经络,因此,恢复期以气阴亏虚、痰瘀阻滞为主要病机,因虚生风,风痰互结,病程缠绵,当治拟扶正养阴,清热解毒,搜风剔络,祛瘀化痰,运用这一治则治法,李如奎教授拟定神经复元方,方中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君药,知母清热泻火、滋阴解毒为臣药,党参益气扶正、养阴生津,郁金行气活血,补而不滞。久病入络,佐以全蝎、僵蚕搜风剔络、化瘀解毒,石菖蒲化湿豁痰、辟秽解毒,共为佐药。白芷引药上行,为使药。

本研究发现,使用神经复元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证候评分总有效率为83.2%(P<0.05),NIHSS评分门诊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 NIH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水试验、改良Rankin量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复元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病情康复。神经复元方对中风的确切疗效及作用机制仍需要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复元中风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的创新实践:复元理论下的案例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理中复元方结合针刺法治疗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因贪污被开除出党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