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2019-01-16陈小静王海燕董桂平李桂芳赵家鑫张世阳

安徽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少症握力腰围

陈小静 胡 睿 王海燕 董桂平 荣 荣 李桂芳 赵家鑫 张世阳

肌少症是一种老年性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增龄相关性的肌肉质量减少、肌力的减弱,和/或体能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肌少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1]。肌少症与多种老年性综合征的发病有关,而代谢因素可能与肌少症的发病相关。国外研究[2]显示,36.8%的男性和18.8%的女性肌少症患者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老年肌少症患者出现咀嚼吞咽困难、活动能力下降、跌倒、抑郁和认知障碍的风险明显增高[3-6]。骨骼肌是最主要的葡萄糖摄取和储存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肌肉质量减少与代谢性疾病均为增龄性改变,研究[7]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肌肉质量下降的风险明显增高,而肌肉质量的下降与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8-9]。本研究对住院老年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的发生进行分析,探讨导致肌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以期为肌少症的预防和早期发现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43例具有肌少症风险的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推荐的肌少症的筛查策略[1],肌少症风险患者的纳入标准:近期出现躯体功能的减退或受损;意外性的体质量下降,且1个月内下降超过5%;抑郁情绪或认知障碍;反复的跌倒;营养不良;患有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结缔组织病、肺结核感染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1.2 研究分组 根据是否患肌少症,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51例)与非肌少症组(92例)。肌少症是以增龄性的全身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或活动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本研究参照AWGS的推荐的诊断标准[1]:以握力及步速作为肌力和活动能力的评价方法,低握力和/或低步速,加低肌量即可诊断肌少症,诊断临界值:男性握力< 26 kg、女性握力<18 kg为低握力;步行速度<0.8 m/s为低步速;男性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 (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RASM)<7.0 kg/m2、女性RASM<5.4 kg/m2为低肌量。

1.3 方法 本研究参照AWGS推荐的肌少症检查方法和流程[1],即对纳入对象进行握力和步行速度的检测,再检测骨骼肌肌量。握力检测:使用握力计评估研究对象的肌力。步行速度:采用6 m步行法评估研究对象的活动能力。肌量:采用双能 X 线吸收仪检测研究对象的四肢骨骼肌肌量,四肢骨骼肌含量除以身高的二次方即为RASM。

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的指标,包括既往病史,性别、年龄、体质量、腰围、身高、体质指数、舒张压、 收缩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 TG)、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推荐的诊断标准确诊代谢综合征[10]。

2 结果

2.1 肌少症及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 纳入的143名研究对象中,肌少症的患病率为35.66%(51/143),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2.66%(61/143)。肌少症组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2.75%(32/51),非肌少症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1.52%(29/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2=11.832,P=0.001)。

2.2 临床资料比较 肌少症组患者的体质量、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及LDL-C均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代谢综合征指标比较

2.3 代谢综合征指标与RASM线性回归分析 以RASM为因变量,分别以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及LDL-C为自变量,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及LDL-C与RASM呈负相关(P<0.05),HDL-C与RASM呈正相关(P<0.05),见表2。

2.4 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年龄、性别(男=1、女=0)、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C及LDL-C为自变量,以肌少症为因变量(是=1、否=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LDL-C是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采用向后法(进入=0.05、除去=0.10)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收缩压和LDL-C是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2 代谢综合征指标与RASM线性回归分析

表3 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代谢综合征指标与肌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国外对老年人肌少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相关性研究开展较多。亚洲老年人群的研究显示,当以四肢骨骼肌肌量/体重为标准评价肌量时,在澳洲老人人群中,肌少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7]。相反的是,当以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二次方为标准评价肌量时,在澳洲和韩国的老年人群中,肌少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11]。另一项在韩国开展的研究[12]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以四肢骨骼肌肌量/体重值低于青年人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肌少症的诊断标准时,男性和女性肌少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均高于非肌少症患者(65vs35%、53vs46%)。来自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以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二次方值低于青年人平均值2个标准差为肌少症的诊断标准时,肌少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而与代谢综合征无相关性[13]。本研究采用 AWGS推荐的诊断标准,结果显示老年住院患者中,肌少症组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达62.75%,而非肌少症组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1.52%,明显低于肌少症组。研究同时显示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及LDL-C水平与肌少症的发生呈高风险相关,而上述5个指标是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参考标准,此结果提示代谢综合征与肌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结合目前研究可知,肌少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受特定的研究人群、不同的肌少症诊断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

肌肉质量是肌少症的主要诊断指标,台湾的1项以中老年人群为对象的研究[14]发现,与正常肌肉质量的男性相比,低肌肉质量男性群体的腰围更大,TG的水平更高,HDL-C的水平更低,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同时,与正常肌肉质量的女性相比,低肌肉质量女性群体的腰围更大,空腹血糖水平更高,HDL-C 水平更低,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这一研究[14]结果提示低肌肉质量人群更易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与之相似,本研究显示,腰围、收缩压、舒张压、TG、LDL-C与RASM水平呈负相关,而HDL-C与RASM水平呈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低肌肉质量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呈高风险相关。目前的研究表明,激素水平改变及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低肌肉质量与代谢综合征高风险相关的潜在机制。睾酮可以增加肌肉强度和肌量,研究表明,在社区男性人群中,睾酮水平与腰围及血压呈负相关,睾酮水平增高,发生代谢综合的风险明显降低[15]。鸢尾糖是一种新发现的激素,其参与糖和脂类的代谢。研究[16]表明,鸢尾糖与空腹血糖、腰围呈负相关,与体力活动及肌量呈正相关。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鸢尾糖可以出现代偿性的增高[17]。

总之,在老年住院患者中,一些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与肌量减少及肌少症的发病呈高风险相关,对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肌少症的筛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但本研究以住院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量小,不能代表老年人群的整体水平。同时本研究结论不能明确代谢指标异常与肌少症的因果关系,因此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

猜你喜欢

肌少症握力腰围
巧练握力益康寿
肌少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