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探析

2019-01-15汤君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静脉炎家属静脉

汤君

(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300)

留置针穿刺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能长时间留置,还能避免或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不易发生渗液、漏液、刺破静脉等情况,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小儿患儿因年龄较小,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治疗时较易发生留置中止,通过分析小儿发生留置针中止的影响因素,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留置针意外的几率[1]。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我院2018年1月-5月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8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有64例患儿。研究组64例患儿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0.9岁-7岁,平均年龄(3.3±0.3)岁。对照组64例患儿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0.7岁-6岁,平均年龄(3.2±0.5)岁。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分析并记录两组患儿发生中止留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由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输液期间的相应情况、家属询问以及查询医疗记录等方法予以分析。然后对照组患儿给与临床基本护理,主要是选择弹性好、无穿刺的血管以向心方向进行留置穿刺,成功穿刺后告知患儿或家属切忌擦碰穿刺部位,尽可能不要用穿刺肢体活动,叮嘱家属密切观察输液情况,一旦发生穿刺部位肿胀或疼痛便要马上告知护理人员。研究组患儿给与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有:①选择适宜血管:掌握患儿血管状况,尽可能选择弹性好、穿刺少以及相对较粗的血管,还要选择手背血管、头皮血管、足背血管以及大隐血管等合适部位。②心理护理:为患儿进行留置针穿刺时给与相应心理护理干预,积极鼓励患儿放松身体,要家属用玩具、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方式来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患儿的紧张与恐惧等心理,减少穿刺阻力,提高患儿配合度。③获得家属的配合:若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止时,应分析具体原因并将其如实告知患儿家属,获得家属的谅解,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④留置针拔出后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穿刺部位,如果有红肿或疼痛等现象时要即刻通知医护人员处理,叮嘱患儿与家属切忌用手触碰穿刺部位,可用热水温敷或涂抹药物的方式来改善红肿、疼痛。

1.3 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发生率以及发生中止留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18.0统计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64例患儿中,10例患儿发生静脉留置针中止,静脉留置针中止发生率是15.6%;对照组64例患儿中,26例患儿发生静脉留置针中止,静脉留置针中止发生率是40.6%。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留置的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894,P=0.002)。

2.2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的影响因素对比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静脉炎、堵管以及针体滑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的影响因素对比[n(%)]

3 讨论

此次研究发现,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静脉炎、堵管以及针体滑出。静脉炎是引发意外中止留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患儿头皮和足背皮下脂肪层相对较薄,一旦出现摩擦便会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同时护理人员的穿刺水平也会影响静脉炎的发生,要准确掌握封管方法、进针角度以及力度。关节活动会造成套管脱落,从而对血管内膜产生摩擦效应而引发穿刺部位红肿,再加上患儿远端血液流动速度较缓,当患儿哭闹或竖抱时会使得穿刺部位血液压力升高,从而造成导管堵塞。此外,护理人员未能妥善固定导管,或是未做好备皮工作与局部皮肤消毒工作时,可能影响贴膜粘贴效果,从而发生针体滑出[2]。

本次研究显示,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因为受到针管堵塞、静脉炎以及针体滑出等因素的影响而易发生中止留置,通过加强患儿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儿所受影响,降低中止留置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静脉炎家属静脉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