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15赵化忠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逆转录西药艾滋病

赵化忠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周围神经病变是指病变累及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临床以手足麻木、肢体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也是艾滋病的早期合并症之一,艾滋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达30%-67%[1],严重影响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不仅与艾滋病本身有关,还可能由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引起,因为该疗法所使用的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扎西他滨等药物有很强的神经毒性。目前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多采用B族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中医根据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痹症”的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瘟毒”入侵,耗气伤血,正虚邪恋,留着筋脉、肌骨,阻碍四肢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故以补气养血,通经活络为治疗原则。因此,研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本省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36例,西药组23例。

1.2 治疗方法 中药组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基础上用独活寄生汤随症加减水煎内服联合苦参、蛇床子、当归、川芎等中药水煎外浸治疗,西药组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基础上用维生素B1、B12和能量合剂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疗效判定 (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麻木、疼痛、乏力、肢冷、汗出异常和感觉异常(如针刺、蚁行)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按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级;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3版)》将肌力减弱、反射感觉缺失、感觉异常、小脑功能失调等神经损伤表现按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级[2]。(2)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和(或)神经损伤表现未降低一个等级,甚至加重者则判定为无效;降低一个等级者则判定为有效;降低二个等级或以上者则判定为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 结果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西药组采用的维生素B1、B12和能量合剂都是营养神经类药物,目的是减少神经损伤,缓解周围神经病变,但这类药物在发挥营养作用存在盲目性,无法区分周围神经和其他神经及组织,使药效分散到全身,真正作用于周围神经的有效成份很有限,而且其营养作用并不能逆转周围神经的病变,所以这类药物对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没有明显治疗作用,基本上与安慰剂无异。因此,表1中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的结果,可以证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中医认为,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因为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免疫机制,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无力抵抗外入侵,即 “正虚邪犯”;也无力将外邪从体内驱除出去,造成邪气滞留于四肢,即“正虚邪恋”;邪气阻碍了四肢气血的正常运行,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即“不通则痛”。此外,对于中医来说,西医所谓的抗病毒药物都属于其“清热解毒药”的范畴,所以治疗艾滋病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其实就是中医的“清热解毒”疗法,但艾滋病患者正气本就亏虚,再予以清热解毒,会使其正气更虚,给外邪可乘之机,这也是艾滋病患者本来没有周围神经病变,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后反而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原因。因此,本研究中中医组针对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本虚标实之病机,利用独活寄生汤中的黄芪、山药、白术等中药益气健脾,赤芍 、桃仁、当归等中药补血活血,独活、寄生等中药通经活络,以达标本兼治之效,还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外用苦参、蛇床子、当归、川芎等中药活血通经,迅速缓解肢体麻木、疼痛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总之,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艾滋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逆转录西药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疑难点的解读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