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意义

2019-01-15欧阳敏秀李克学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正常值弥漫性检验

欧阳敏秀,李克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凝血疾病,由多种疾病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引发的一种病理综合征,DIC不属于独立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发生障碍,激活血液内凝血机制,导致小血管内纤维蛋白广泛沉着,损伤器官和组织,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出血倾向[1]。患者临床可出现注射部位渗血、血栓栓塞、穿刺部位渗血、无法凝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该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因此及时给予诊断诊断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2],文章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0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范围16岁-47岁,平均(30.15±1.27)岁,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范围16岁-49岁,平均(30.19±1.25)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体检者均接受凝血检验。应用Werfen ACLTOP-700仪器进行检测,试剂由北京沃芬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嘱体检者检查当日早餐空腹,采集其静脉血液,应用1:9的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采血量为2 mL,剔除采血量过多、过少和有凝集的标本。将标本放在台式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调节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离心半径22.5 cm,离心后剔除溶血脂血标本,随后将标本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凝血检验,分析TT、APTT、PT、INR数据,计算FIB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TT、APTT、PT、INR和FIB指标。TT正常值[3]:10.30 s-16.6 s;APTT正常值:25.10 s-36.50 s;PT正常值:9.40 s-12.50 s;FIB正常值:2.38 g/L-4.98 g/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体检者检测结果的评估(n=100)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TT、APTT、PT和IN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详细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过程临床尚未明确,但有研究发现DIC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一系列基础疾病均可导致发生,包括严重感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重大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外伤和产科意外事件、输血反应等也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患者可出现血栓栓塞、急性出血等症状,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损伤患者多器官和组织功能,导致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死亡率高达31%-80%。因此要尽早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为临床确诊病情提供理论依据,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挽救患者生命。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TT、APTT、PT和INR水平均较高,FIB水平较低,分析原因发现,DIC病变的基础条件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异常激活,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TT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水平较高提示发生肝脏病变和DIC;PT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Fib和因子的水平,水平较高提示发生血栓性疾病和DIC;APTT是评估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指标,水平较高提示患者可能发生血栓形成;FIB由肝脏合成,具有凝血功能是体内重要的蛋白质,指标变化与冠脉硬化、心血管疾病、DIC以及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水平较低提升凝血功能出现异常。

综上所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用凝血检验指标检测时TT、APTT、PT和INR水平有所升高,FIB水平下降。

猜你喜欢

正常值弥漫性检验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