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粗隆间骨折选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优势

2019-01-15罗茗赵罡秦征兵陈玮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髋关节

罗茗,赵罡,秦征兵,陈玮

(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骨质脆性增加,一般方式的人工关节置换往往容易产生脱位、增加卧床和死亡风险现象[1]。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粗隆间骨折选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行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高龄老年患者26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3例。所选取的患者年龄均为70岁以上,受试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由于肿瘤、长期激素应用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者;(2)合并严重器质性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3)全身多处骨折或股骨干近端粉碎不完整者;(4)严重肺部感染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侧卧位手术方式,切口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PFNA内固定;试验组采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假体柄长度为200 mm、250 mm两种。术后常规X线平片观察所有患者关节置换效果,显示无明显脱位,关节假体对合良好。

1.3 随访和观察指标 嘱咐患者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进行CT影像学复查,记录患者12个月时患肢短缩、脱位情况。Harri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各时间段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学资料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患肢短缩、脱位情况比较 术后12个月内,试验组患者的患肢短缩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脱位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Harri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比较 Harris功能评分三项,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患者未获得完整24个月随访,获得随访的患者显示6个月(T1)、12个月(T2)、24个月(T3)评分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术后12个月内患肢短缩、脱位情况比较

表2 患者各时间段Harri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比较(Mean±SD)

3 讨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原则在于安全、可靠以及可以早期活动,人工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已经发展成熟,目前针对老年人骨折的特性临床采用加长型股骨颈假体有良好的优势[2]。有研究显示,固定大小粗隆至股骨骨干髓腔狭窄部分的举例约为(144.4±17.1)mm,因此在选用老年人髋部假体时,其使用的柄往往需要达到或者超过这一长度[3]。

生物型加长柄是目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手段,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其能够解决大部分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这种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早期下地,减少卧床并发症等优势,而且术后假体涂层骨长入较快、较多,稳定性好,避免了术中骨水泥反应造成老年病人死亡的风险。本研究在观察两种治疗方法中发现使用加长型假体可以有效提高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功能,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案。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髋关节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