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近期疗效比较

2019-01-15谢黎张守亮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胃肠开腹内镜

谢黎,张守亮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江苏 镇江 212002)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软组织肉瘤,好发于胃和小肠,其中以胃所占比例最高,约占70%[1]。胃间质瘤一般呈局限性生长,但具有潜在恶性的生物行为,即使瘤体较小(最大径小于2 cm)也可发生肝、肺等远处转移[2]。因此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及手术切除是治愈胃间质瘤的关键。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被广泛地应用于胃肠外科领域,而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不需要常规清扫淋巴结,更能凸显其优越性。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胃间质瘤病例临床资料,对比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1月-2018年5月由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病例,纳入标准:术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明确为胃间质瘤。排除:肿瘤浸润或转移至其他脏器行联合脏器切除。两组手术麻醉方式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根据瘤体大小及位置行胃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切线距肿瘤边缘≥2 cm)以完整切除胃间质瘤,术中常规行快速病理确定病变性质及切缘。术后标本常规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CD117、CD34、Dog-1、Ki67等),符合NCCN指南诊断标准[3]。主要临床资料:①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②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日切口疼痛评分、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

1.2 统计分析 运用Graph Pad Prism 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胃间质瘤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病例资料统计表(Mean±SD)

续表1

2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胃间质瘤病例70例:24例行开腹手术,46例行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但开腹组瘤体平均最大径较腹腔镜组大。腹腔镜组手术切口平均总长度明显小于开腹组手术切口平均总长度,而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但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术中均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 d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而两组均在术后48 h左右拔除胃管,腹腔镜组恢复进食时间较开腹组短。腹腔镜患者平均总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开腹组,而开腹组平均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术后均无重大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性死亡病例,见表1。

3 讨论

目前胃镜及超声内镜是诊断胃间质瘤的首选方法,超声内镜可进一步观察病变起源深度、边界、回声情况并可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4],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像学手段可评估肿瘤危险度,为胃间质瘤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5]。根据2018年NCCN最新指南,即使最大径≤2 cm的胃间质瘤,如合并高危因素者应考虑及时手术完整切除[3]。内镜下切除创伤小、定位准、术后恢复快,是切除较小胃间质瘤的首选方法,但对于较大的胃间质瘤(>4 cm)内镜下切除可导致胃穿孔及腹腔感染的风险增加[6]。因此对于较大胃间质瘤,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较为安全的首选的治疗方式。

虽然本研究中腹腔镜手术时间及总体住院费用则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其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总体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因此腹腔镜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此外,在2018年NCCN最新的指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拓展到合适的肿瘤解剖部位,而不限定于肿瘤大小[3],进一步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间质瘤方面具有优越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确认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术具备更好的手术安全性和较小的手术创伤,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猜你喜欢

胃肠开腹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