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2019-01-15李珊珊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献血者负性空腹

李珊珊

(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相关工作的宣传,民众对无偿献血的公益性活动认知逐渐提升,无偿献血的人数也在每年持续增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献血志愿者会出现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不仅增加献血者的痛苦,还会对其工作生活造成影响[1]。为了提升无偿献血的安全性,巩固和扩大献血队伍,必须了解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从而执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通过将某血液中心的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某血液中心的8,804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105名,女性3,699名,年龄22岁-48岁,平均(36.2±5.7)岁。所有献血者均满足《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排除不合格献血者。

1.2 不良反应判定标准[2]即在献血过程中因操作技术等多种原因,而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并且引起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短暂血容量急剧下降等为主的综合征。轻度反应:在献血期间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麻、眩晕等症状;中度:除上述症状外伴有恶心呕吐、心悸、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症状;重度:除轻度/中度症状外,伴有晕厥、心律不齐、意识模糊等情况。

1.3 方法

1.3.1 血液采集方法 ①采血地点和操作人员。该中心实行不同采血点轮转制度,采血点的护士均具有专业执业护士资格证,进行专业急救培训、血液安全和采供血机构人员I类岗位培训资格证者。②献血流程。招募献血者、体检、初筛检验,均合格后采集血液,并发放献血证。③血液采集操作。取肘部弹性良好且充盈饱满的静脉进行穿刺,于距穿刺部位上约6 cm处系止血带,阻断动脉血流。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开启采血仪,血液采集结束后拔出采血针,并用敷料保护好穿刺点。采血完毕后密切观察献血者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变化约15 min-20 min,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2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将献血者依据年龄、性别、献血量、献血次数等进行分组,年龄分段18岁-25岁、26岁-40岁、41岁-48岁[3];献血量分组,即200 mL组和400 mL组;献血次数为1次组,大于等于2次组;心理因素:伴有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组,情绪正常组;睡眠状态:充足睡眠组,睡眠不足组;空腹饥饿:空腹组,非空腹组;采血操作原因:操作不当组,标准操作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偿献血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8,804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中18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其中轻度者82例(45.56%),中度者67例(37.22%),重度者31例(17.22%)。

2.2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 分别从性别、年龄、献血量、献血次数、心理因素、空腹状态、睡眠状态和采血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献血量越多、伴有负性情绪、空腹、睡眠质量差以及采血操作不合格均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详见表1。

3 讨论

无偿献血志愿者在献血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不仅给其心理造成巨大负担,也会影响其以后献血的积极性,因此明确诱发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在献血前的检查时依据是否伴有高危因素酌情采血,不仅能够取得志愿者的理解,同时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血源。

本次实验分析发现,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因素采血操作不合格、空腹状态下献血、一次性献血量较高、伴有负面情绪、缺乏睡眠以及青少年群体。采血操作者的技术不够熟练,在血液采集完毕之后没有对志愿者进行健康宣教,比如按压时间短会导致皮下淤血等,会给献血者造成心理负担。面对该种情况具体的预防措施,如定期对血液中心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或者定期对献血中心的护士人员进行专业考核,每次考核通过方可上岗,不合格者继续进行培训。空腹状态下献血、一次性献血量较高会导致志愿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继而发生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为了避免献血者出现该种情况,尽量再采血前叮嘱其用餐后再行献血;此外,叮嘱患者献血间隔时间不得小于6个月[4]。

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本次实验中18岁-2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高,主要的原因在于18岁-25岁年龄段献血者对献血的认知不足,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缺乏信心,在献血过程有过度紧张、焦虑情绪,而负性情绪会导致迷走神经异常兴奋,身体在短时间内处于应激代偿状态,脑血流量急速下降,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下降继而伴随其他不良反应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阅历逐渐丰富,同时对献血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更低。所以,在青少年献血者采血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此外,对于伴有负面情绪的献血者,在采血前先由护士做心理疏导,若情绪得以舒缓后再行采血;若依然伴有紧张、恐惧等状态者,则婉拒其献血要求[5]。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一般睡眠质量较差的人群普遍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尽量婉拒生理上有明显不适人群的献血请求,以保护志愿者身体健康为第一要务。

表1 导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导致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作为献血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为献血者提供有良好的环境,在献血前做系统的检查和情感疏导,采血后需要叮嘱其注意事项,婉拒身体不适志愿者的献血请求,提升无偿献血志愿的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献血者负性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空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