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9-01-15刁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阶段呼吸机通气

刁毅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外科,重庆 402260)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ICU重症ARDS患者为例,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ARDS患者60例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0例;实验组男(n=17),女(n=13),平均年龄为(64.12±0.88)岁;参照组男(n=18),女(n=12),平均年龄为(64.15±0.85)岁。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

1.2 研究方法参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行早期分阶段康复锻炼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患者循环不稳定,运用呼吸机保持患者呼吸畅通,调整呼吸机参数,潮气量在4毫升/千克-6毫升/千克,高呼气末正压通气设置在15 cm-25 cm H2O,其中1 cmH2O=0.098 kPa,患者每次肺复张报纸在30 s-2 min,一天12次;指导患者肢体训练,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1次即可;(2)患者循坏较为稳定,使用药物维持的同时,适当增加呼吸机的潮气量(增加2毫升/千克),同时降低高呼气末正压通气值(降低5 cmH2O),延长肺复张时间(3 min-5 min为宜),频次要相对减少(6次-8次为宜);指导患者肌力锻炼,比如利用握力器,或上拉皮筋等,每天锻炼3次,时间以15分钟为宜;(3)患者循环稳定,呼吸机治疗要间断性,患者可以带机状态下每天活动2 min,逐渐增加;脱机状态下,指导患者吹气球、深呼吸等,每天锻炼2次-3次,每次时间为15 min-30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氧合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行SPSS 17.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阶段氧合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肺康复前,两组氧合指数无差异,而肺康复后第3天与第7天,实验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肺部原因引起的,主要特征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具有很高的致死率,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危重疾病[1,2]。患者发病后,多以呼吸窘迫、发病急为临床表现,常规氧疗很难纠正,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挑战。此类患者多数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运用最多的方法为通气治疗,有效方法仍待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气治疗时间长,因此,其进行早期肺康复锻炼被临床证实为安全可靠。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技术可以配以呼吸机通气治疗,在气道管理、锻炼指导与体位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行护理措施[3]。气道管理可以将分泌物引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而合适的体位可以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分阶段康复锻炼,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保证患者呼吸功能。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运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与常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肺康复锻炼前,两种方法的效果基本一致。在第3天与第7天,实验组改善明显,远远好于参照组,说明分阶段锻炼可以逐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

表1 两组患者不同阶段氧合指数比较分析(Mean±SD,mmHg)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ARDS患者中,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可以优化氧合指数,改善患者病情,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分阶段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不通气的鼻孔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