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15张建忠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罗非班氯吡阿司匹林

张建忠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AMI为冠心病常见类型,患病机制在于冠脉痉挛或不稳定斑块纤维帽破裂,形成血栓,造成心肌缺氧缺血而坏死。临床治疗AMI的方法较多,有学者指出联合治疗能获得理想的效果[1]。现探析本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0例AMI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1,000例患者均证实患有AMI,入组时间2013年4月-2017年4月,两组例数一致,治疗组男286例,女214例,年龄48岁-76岁,均值(62.85±6.94)岁。参照组男290例,女210例,年龄49岁-72岁,均值(62.90±6.72)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性小(P>0.05),满足研究指征。

1.2 方法 (1)参照组:入院后即刻给予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嚼服治疗,实施急性冠脉造影,结合造影结果对梗死动脉实施PCI治疗。完成手术后给予4,100 I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续治疗5 d。给予75 mg氯吡格雷和100 mg阿司匹林口服,每日一次。(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前提下,术前冠脉内给予10 mg/kg替罗非班注入,静脉泵入,时间为3 min,其后以每小时0.15 mg/kg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时间为36 h。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间为3天;给予75 mg氯吡格雷,每日1次,持续治疗≥1年,并给予100 mg阿司匹林长期口服,每日1次。

两组均结合病情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1.3 疗效标准 评价两组TI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和TMPG(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血流分级标准:无灌注,冠脉闭塞远端无向前血流提示0级;无灌注,出现渗透提示I级;部分灌注提示II级;完全灌注,闭塞远端向前血流速度接近于近端血管床充盈速度提示III级。TMPG分级标准:梗死动脉支配部位无磨玻璃样心肌灌注为0级;轻度缓慢磨玻璃样心肌灌注为I级;轻度磨玻璃样心肌灌注且30 s后依旧无法消除为II级;典型磨玻璃样改变与清除、充盈过程为III级。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相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研究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术后TMPG II级-III级例数多于参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AMI是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资料显示,及时开通梗死冠脉[2]与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救治AMI患者的关键。

本研究对纳入的1,000例AMI患者制定了单一治疗方法(参照组)和联合治疗方法(治疗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参照组,其中TMPG分级II级-III级448例远多于参照组的365例(P<0.05),说明治疗组采用的联合治疗方案能更显著地改善心肌供血与冠脉血流;替罗非班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能使患者的近期预后得到改善。PCI治疗AMI效果可靠,但因治疗时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会影响到术后恢复效果及手术质量,因此存在一定争议。替罗非班能有效结合血小板膜上糖蛋白受体,阻碍血小板糖蛋白受体与凝血因子之间的结合,继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小板形成血栓,最终减少术后并发症。

总之,对AMI患者采用PCI及替罗非班治疗效果可靠,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心肌灌注,临床推广价值高。

猜你喜欢

罗非班氯吡阿司匹林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