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2019-01-15张洁杨华张怡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量表心脏情绪

张洁,杨华,张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心脏介入手术属于一项新兴手术,患者容易因不了解该手术,对手术效果、安全性等心存顾虑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建议加强心理干预[1]。本研究旨在明确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以分组对照方式,对一组符合心脏介入术纳入标准的病历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共94例,纳入时间是2016年7月-2017年7月,并按病人所用护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为51岁-75岁,平均年龄为(62.45±8.4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16±2.18)年;研究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为50岁-75岁,平均年龄为(62.75±8.2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0.75±2.05)年;两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受教育年限等对比有同质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初筛显示其HAMA评分、HAMD评分均>7分;②可正常沟通,病历资料比较完善;(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危及生命安全的躯体性疾病者;②存在严重精神疾患、认知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按护理常规进行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病房整理、作息和饮食指导等;(2)研究组则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行心理干预:①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尊重患者需求,理解其难处,善于倾听患者主诉;同时,分析并分清其归属,了解病人既往手术史、既往史、治疗史,掌握其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心理支持系统等,探查其主要心结所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其理解手术方法、意义;②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耐心讲解心脏介入术必要性,为其客观介绍手术可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帮助,并注意实事求是,不可扩大,避免患者认为手术可解决心脏病全部问题,而在术后因未出现“奇迹”而心理失衡;③了解患者对于手术看法,针对性地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消除其既往误解之处,并为其介绍成功案例,请病友与患者交流,解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告知其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以及配合事项。此外,告知患者如何避免不适感发生,若发生后如何应对等,消除其顾虑。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HAMA量表、HAMD量表评分比较(Mean±SD,分)

1.4 观察指标 参考HAMA量表、HAMD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A量表、HAMD量表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量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心脏介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病的新兴、有效治疗手段,并在大中型医院中广泛开展,但该术式存在创伤性,有一定风险,加上可能对患者的病情预估过重,多数患者术前存在程度不等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是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4],对于其手术耐受性可能有影响,严重时可影响其预后,因此应加强相应护理干预。然而,常规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有限,对于患者情绪状态的正性影响不明显,建议加用心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护理服务,改善其心理状态。笔者即以分组对照方式分析心理干预在改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上的作用,取得理想效果:研究组护理后的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针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情绪障碍,分析其症状归属,以知识宣教、病友交流等方式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

猜你喜欢

量表心脏情绪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心脏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