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体育的社会化发展问题研究*

2019-01-15王晓红

山西青年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事业社会化

陈 鹏 王晓红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需求更加多样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被人们所追逐。新型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在人们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保持个人体质的健康。而体育社会化发展追求的结果就是促使人们形成这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这对于保障人力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社会的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体育社会化的发展现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健康中国的建设是现阶段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要求,健康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国家不仅在医疗卫生事业上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而且鼓励国民个人积极投身大众体育活动当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自我。不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身也呈现出较大的需求,自愿性参加各种社会体育锻炼的群众越来越多。经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比从2007年的28.2%上升到2014年的33.9%。①同时,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青年群体正在逐年增加,健身已不再仅仅停留于老年人群体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体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加,因而体育事业所需要的设施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开展大众化社会体育事业的时机逐渐成熟。截至2013年底,我国体育场馆数量达到169.46万个左右,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②虽然体育事业的硬件设施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但是让人们走出家庭,暂时放下工作,放下电子产品,充分参加户外活动,参与到体育事业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体育社会化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管理体制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模式、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欠缺。政府相关部门、机关单位、学校等地占据着多数的体育资源,社会团体和各种体育组织因限于资源困境而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对传统的体育制度下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存在依赖性,针对体育上新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去解决,导致组织中也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现象。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才能适应新时期的体育发展。

(二)体育社会化的普及程度低

我国的社会体育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一切非竞技体育活动,因此对于体育社会化普及程度不高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学生和社会人士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是我国传统在于学生应该一切以入高等学府深造为重,体育课经常性被其他课程挤占,学生缺少必要的锻炼时间,也接收不到系统的知识,长期以往其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二是社会人员的体育锻炼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导致不能合理妥善的处理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同时,伴随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民众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个阶层的社会人员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工作时间相对的增多,导致了社会各阶层无暇顾及社会体育事业。

(三)体育环境的不完善

体育社会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为基础,而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械作支撑。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城镇体育场地96.27万个,占58.61%,乡村体育场地67.97万个,占41.39%。东部地区71.10万个,占43.29%;中部地区40.39万个,占24.59%;西部地区42.63万个,占25.96%;东北地区10.12万个,占8.49%,③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地区的体育发展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相对于职工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来说,我国的农村体育建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一半以上,但体育基础设施却存在很大缺口,体育场馆少之又少,基本以露天场地为主,许多体育基础器械存在老化、缺失、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对于农村地区的体育器械的使用,群众缺乏专业指导,常常是模仿他人进行使用,这样不规范的健身方式导致了健身不达标,有时还会出现身体损伤,影响着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四)社会组织不健全

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和政府组织一样,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同利益为目标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其组织系统内部体系不完善,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组织人员由于目标、需求、利益等方面的不同,在实现共同目标时,常常会出现相互扯皮,推诿,效率不高的情况。同时社会组织在推动体育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政策、资金、专业人员的支持,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促进体育社会化发展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创新管理机制

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转变后,人民追求的目标不再是实现供需平衡,而是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发展,我们需要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应当坚持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优化体育资源配置,转变政府的传统观念,合理处理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对资源的分配,避免竞技体育一家独大,导致社会体育畸形发展;政府在体育事业上要简政放权,使得体育社会组织团体能够拥有较大的自主决定权,在一定程度上能进行资源的配置;同时政府要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传统体制下的部分陋习能够及时修正,使其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二)提高体育社会化的普及率

在中国这样基数庞大的人口大国中促进体育社会化,需要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协作。

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学校通过制定系统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师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枯燥乏味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从而一定程度上扩大体育人口。

社会体育教育的重点在于人们健体意识的形成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构建。体育社会化的发展需要资金、政策、专业人员的支持,同样也需要人们对运动健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而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电视、报刊、图书、广播、电影、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将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健身运动的重要性,向民众宣传推广,使民众在意识层面上重视体育健身。同时还要加强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群众的健体运动需要有专业的社会指导员的辅导。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不同地区、职业、年龄层、需求,我们要有不同的指导方案,因材施教才能实现个体的更好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策的制定,财政预算的支出以及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对城市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既要保障它们三者的建设用地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的落成,也要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的后续工作做到位。针对农村地区基础器械老旧化、缺失、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及时调查上报,由政府出资进行定期设施维修,保养,以保障群众在运动健身过程中的安全和运动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如企事业单位、各种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来发展体育事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体育建设的积极性,扩大体育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对社会大众开放场馆,实现场馆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体育场馆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新时代是我国体育快速发展的一个机遇期,“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和“全民健身计划”方案的施行不仅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能使体育社会化加速发展,改变长期以来社会体育缓慢发展的状态。体育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创新完善其管理体制,从学校教育、国民体育意识的普及、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三方面提升社会体育的普及率。同时还要保障体育社会化发展的基本体育环境的良好。总之,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历程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 注 释 ]

①数据来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分析(图)http: // www. chyxx. com/ industry/ 201801/ 603685. html.

②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③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事业社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与管理研究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