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茨淮新河工程调度管理问题及建议

2019-01-15任永杰

治淮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防汛流域河道

任永杰

茨淮新河工程全长134.2km,截引面积为6960.5km2,是治理淮河的一项骨干工程。东至怀远县荆山口入淮,西起阜阳市的茨河铺。河道上建有四级控制枢纽工程,包括上桥、阚疃、插花、茨河铺。茨淮新河工程主要功能是防洪保安,同时也有航运、供水、排涝、灌溉等作用,加强调度管理十分重要。

一、茨淮新河工程功能定位和效益发挥

1.功能定位

茨淮新河工程有防洪的作用,如果颍河、淮河干流出现洪水,会启用茨淮新河分洪,从而降低淮干正阳关河段的防洪压力。茨淮新河工程是安徽省淮北地区开辟的一条人工河道,对保证淮北大堤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工程的最大分洪流量为2000m3/s。茨淮新河与怀洪新河接力分洪,可降低蚌埠闸以上、淮干正阳关以下洪峰水位,能够避免淮干洪峰的叠加。

茨淮新河工程有航运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蚌埠到阜阳的航程。茨淮新河工程为淮北开辟了一条新的航道,提升了航运年货运量。

茨淮新河工程有灌溉的作用,可以沿河发展灌溉事业。利用大型河道节制闸,包括阚疃、插花、上桥,能够调节河道库容。茨淮新河灌区是安徽省淮北地区最大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远期为305 万亩。

茨淮新河工程有排涝的作用。能排除西淝河下游20 万亩农田的内涝,解除豫、皖两省的涝灾,涉及农田1500 万亩。

2.效益发挥

从1980年5月开始,茨淮新河工程实现全线通水,获得巨大的综合效益。从1980年5月至今,茨淮新河工程为灌区提供灌溉用水185 亿 m3,充分利用引、提、蓄相结合的效果,累计直接经济效益达 160 亿元,茨淮新河工程分泄颍河洪水及排泄流域内涝,达到283 亿 m3。2001年,在淮北地区出现罕见的春、夏、秋连旱时,茨淮新河工程八次开机抽水,累计3亿 m3,全年为灌区提供灌溉用水4.96亿 m3,灌区在大旱之年,百万亩水稻仍喜获丰收。2003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芡淮新河共排泄涝水达 42 亿 m3,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茨淮新河工程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颍河水质不稳定,自流引水实施难

对于蚌埠闸以上水源体系,《安徽省抗旱预案》中有明确的调度规定,符合水质、水量的条件,茨淮新河要做好相机引用颍河来水的准备。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颍河出现严重的水质污染,由于不符合条件,无法在高峰期引水灌溉,实施难度大。

2.管理体制不统一

在区域管理方面,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管理体制。如怀远县的涵闸、泵站,基本上是所在的乡镇、村分散管理;凤台县的涵闸、泵站是县水利局进行管理。阜阳市水利局专门建立茨淮新河管理处,对插花枢纽工程管理所、茨河铺枢纽工程管理所、茨淮新河管理所进行管理。利辛、蒙城两县也设立有茨淮新河工程管理所,管理沿河涵闸、泵站,以及河道、堤防;怀远县、淮南市潘集区、凤台县的河道及堤防,由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管理。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相结合,是茨淮新河工程管理的现状。基层水管单位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管理体制,影响了工程管理及水资源统一调度。

3.上桥抽水站灌排能力不足

近年来,茨淮新河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灌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拓展,同时用水量也不断增加。2011年灌溉高峰期,日均用水量已经超过10000 万m3,中上旬水稻泡田栽插期,上桥抽水站 5 台机组开始运行,流量已经达到145 m3/s,但还有大约1328 km2涝水不能自排。出现流域性大洪水时,如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强降雨,开启了上桥抽水站备用机组,抑制芡河水位持续上涨,虽然6 台机组全部运行,水位依然缓慢上涨,凸显上桥抽水泵站排涝能力不足。

4.防汛道路不能满足防汛抢险需要

茨淮新河工程保护面积5723km2,堤防防洪标准是百年一遇,属于II 级堤防。堤防上大部分是土质路面,在阴雨天影响通行,也影响抢险救灾、防汛检查等工作的开展。

5.茨淮新河河道非法养殖,影响正常排涝

2010年,茨淮新河突发强降雨,尤其是西淝河流域,一些村庄出现严重的积水,农作物受淹,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按照规定开闸泄洪排涝时,由于一些群众在河道上网箱养鱼,出现网箱冲毁的情况,对正常排涝造成不利影响。

6.跃进沟流域排涝不畅

跃进沟流域很容易形成内涝,因为下游地势低洼,整体河道狭长。如果出现洪涝,容易淹没农田、学校、村庄。排涝沟渠不畅,虽然上桥抽水站单机流量为24m3/s,但开开停停,影响效果,无法有效发挥泵站的排涝效益。上游长时间集聚涝水,容易发生洪灾。大型机组开机流程复杂,反复开启,容易影响机械性能。

三、茨淮新河工程调度管理的建议

1.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茨淮新河工程要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覆盖所有控制流域范围。充分利用水利信息化系统,建立防汛抗旱调度管理系统,包括对水资源的运行监控,优化配置水资源,防洪决策支持,信息采集传输等。利用现代水利信息化系统,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洪水进行实时调度、预报,及在线监测。充分结合水资源利用及防洪的作用,为保护水环境、优化配置水资源、防汛抗旱的调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2.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统一调度机制

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需针对各地、各时段、各单位的需求,进行科学严密的分析,充分了解茨淮新河工程状况。基于特有的管理模式,应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构建统一的防汛抗旱调度机制,对流域的旱情、雨情、水情能够及时掌握,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为整个工程防汛抗旱调度提供支撑,使茨淮新河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加大清障力度

在茨淮新河河道上,由于河道泄洪断面被网箱侵占,涝水下泄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需加大清除力度,全面清除河道阻水障碍物,避免对正常供水、通航、排涝、泄洪等造成不利影响。

4.修建防汛道路

根据相关要求,要尽快整修茨淮新河防汛道路,实现路面的通畅。茨淮新河堤防属于II 级堤防,两岸防汛道路应铺设混凝土路面,有效提升茨淮新河的抢险能力、查险能力、防汛能力。

5.加大从颍河自流引水力度

经水质检测,颍河水质与调水的要求相符合。当阜阳闸流量达到957m3/s,根据相关规定,可征求蚌埠、淮南、亳州、阜阳的意见,实行引颍济茨。在灌区用水的高峰期,要时刻关注颍河的水质、水情,与各地防汛指挥机构及时沟通协调,缓解茨淮新河水资源紧张状况,加大颍河调水力度。

6.完善排涝工程建设,发挥综合效益

茨淮新河跃进沟地下涵、排涝闸都在跃进沟末端,涝水直接排入淮河。在淮河水位较高时,排涝闸无法自排,跃进沟流域严重内涝,可开启跃进沟地下涵,引入涝水,排入茨淮新河,然后排入淮河。今后应针对排涝能力不足的情况,重新科学规划跃进沟流域排涝系统,解决排水不畅问题。可通过建设怀远县找郢乡上桥泵站,将跃进沟地下涵废除;或者结合跃进沟流域概况,提高跃进沟排涝工程效率,重建综合排涝工程。

四、结语

茨淮新河减轻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怀远间的洪水负担,提高了颍河防洪标准,缓解了下游洼地涝灾,工程防洪、排涝、航运、灌溉效益显著。目前茨淮新河在调度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不统一、排涝能力不足、防汛道路标准偏低、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调度机制,完善行洪排涝工程及配套设施,促进工程的顺利调度,进一步发挥茨淮新河综合效益,为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防汛流域河道
夏季防洪防汛
压油沟小流域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防汛当前莫添乱
沙颍河流域管理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乡村防汛 浚沟当先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