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19-01-15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玉年

治淮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淮河经济带流域

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玉年

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70年的治理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治理淮河当作治国安邦的大事,淮河成为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年来,淮河治理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在“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指引下,沿淮两岸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持续开展了大规模治淮建设,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也为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持续完善。淮河上游佛子岭、梅山、南湾等一批大型水库如明珠般散落在群山丘岗之中,拦洪削峰,蓄水利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如蛟龙横卧,在淮河中游立起一道百年安澜屏障;入海水道近期工程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给淮河800年无独立入海尾闾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众多的行蓄洪区和滞洪区,为防御不同量级的洪水提供了有效手段。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整治紊乱水系,开辟入海新路,沂沭洪水东调,泗运洪水南下,各有定槽,互不相扰,调度灵活,防控有效,堪称规划典范。茨淮新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淮沭河、梁济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型人工河道,分洪、排涝、灌溉、航运,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体系逐步建立。以淠史杭灌区为代表的库塘、河湖、机电井灌区星罗棋布,覆盖流域耕地面积70%以上,淠史杭灌区是中国的最大灌区,不仅为超过1000 万亩的良田提供了灌溉水源,还把大别山优质水源源不断地送往周边城市。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沟通起四大流域,实现了“大空间均衡”,不仅为本流域,更为京津冀和雄安新区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之源”,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加之引江济淮、苏北引江、河湖闸坝,基本形成“四纵一横多点”水资源配置大格局。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了大约13%的人口和12%的耕地,生产了1/6 的粮食,一半以上的小麦产自这片肥沃的土地。

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全覆盖考核和监测。淮河流域7 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全部通过验收。率先在沙颍河启动生态流量实时调度试点,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保护、维持河流生态安全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自2005年以来,淮河干流已连续14年未发生大范围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水质持续改善,从20 世纪90年代Ⅴ类及劣Ⅴ类水提升到常年保持在Ⅲ类水的水平。

通过不懈努力,淮河流域已基本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控制枢纽和湖泊等防洪工程措施与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共同组成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在行蓄洪区充分运用的情况下,可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流域性最大洪水,能够基本满足重要城市和保护区的防洪安全要求;初步建成了蓄、引、提、调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完善了水库、湖泊、闸坝等调蓄工程和沿黄、沿江引水工程,与淮河干流基本形成了淮河流域“四纵一横多点”的水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体系框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淮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水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二、加强淮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淮河流域既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重要粮食和能源基地,也是流域四省的经济低洼地,因而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淮河的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流域各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护好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和系统治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淮河生态环境保护。淮河上游山丘区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提升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资源调配和水污染治理,要加大力度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对污染较重的奎濉河等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积极支持省际、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在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生态工程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拓展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领域。支持洪泽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完善沱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下游要做好入江入海通道和重要湖泊水体的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此外,要充分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联合推进跨界断面水质联合检测和水环境质量信息共享制度。加强跨界水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建立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统一共享平台,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协调机制。

第二,保障淮河长治久安。淮河上游拦蓄能力不足,中游比降平缓,下游出路不畅,是淮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尽管淮河2007年以来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但也不能放松警惕。要继续完成进一步治淮项目,推进上游大型水库建设、中游行蓄洪区调整、下游入海水道建设,同时搞好流域协调管理,解决多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东调南下提标治理工程,提高防洪除涝标准,确保淮河安澜。

第三,推进淮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淮河水资源量有限,且丰枯极不均匀,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规划中要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在严重缺水地区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第四,推动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流域周边的大别山、伏牛山、沂蒙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淮北平原、淠史杭灌区、里下河地区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的质量提上去。徐州、蚌埠、淮安等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阜阳、六安等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第五,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淮河文化。以“劈山导淮、禹会诸侯”为代表的淮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和保护,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淮河故事”和“大运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让淮河造福流域人民。

三、统筹谋划,做好淮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上,淮河治理要紧紧围绕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淮河治理的新要求、新期待,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摸清问题、厘清思路,着力解决流域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行业全面监管等水安全保障体系。在治淮理念上,更加注重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更加注重实现治淮高质量发展;在治淮目标上,要统筹推进“安澜淮河、清澈淮河、富庶淮河,生态淮河、共享淮河、智慧淮河”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较完善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匹配的流域现代水治理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流域水利现代化,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水安全保障。

——全面升级流域水旱灾害综合防御基础设施体系。按照既定规划,继续推进治淮工程建设,加快关系治淮全局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建设等重大项目,力争早日完成进一步治淮38 项骨干工程,完善淮河水利基础设施骨干体系。加快上游重要支流袁湾、张湾等控制性工程建设,增加上游拦蓄能力;针对淮河中游行洪不畅、中小洪水“关门淹”、沂沭泗河水系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与其重要性还不相适应等问题,谋划实施淮河中游综合治理、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重大水利项目;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还湖,留足蓄滞空间。积极研究和科学谋划流域灾害防御标准和水工程建设标准的提升,不断增强监测预警和工程调度的精准度与可靠度,大幅度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灾害风险的能力,构建更加完备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显著提升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升流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引江济淮、沿海引江等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沿淮湖泊洼地洪水资源利用,建设一批水源工程,深入开展蓄水湖泊控制水位优化调整研究,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系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多源互补、丰枯相济的淮河“大水网”格局,增强洪水调度、水资源调配、应急生态补水和改善河流水动力条件等综合能力,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提供用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

——坚持节约保护,全面提升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彰显水资源管理“最严格”的要求,持续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建立流域承载能力的监测预警机制,严格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国家将节水目标纳入政绩考核,全面监管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各个环节。推进河湖保护管理,加强河湖生态空间保护、生态流量保障、河湖“四乱”的综合治理;依托“四纵一横”流域水资源配置大格局,构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区域重要生态廊道;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河道水系治理与管护,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谋划建设一批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水美河湖”,探索“河湖+村庄”模式,实施一批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水美乡村”,提高群众对水利发展的获得感。

——建立行业全面监管体系。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集中力量解决“四乱”等突出问题,在规划工作基础上,全面加强流域重要河道岸线保护、河道采砂监管,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强行蓄洪区管理,统筹行蓄洪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严控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水工程调度管理,开展主要枢纽、闸站、河渠联合调度研究,实现干支流控制性枢纽多目标联合调度。同时,强化行业监管,全面加强防汛抗旱、水资源、水工程、资金、政务等工作的监管。

总之,我们要在继续做好淮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和践行工作,尊重规律,统筹谋划,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治淮重大问题研究,保持历史耐心和担当意识,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做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绚丽的淮河篇章■

猜你喜欢

淮河经济带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淮河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沙颍河流域管理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淮河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