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动发力 助教师“动态”成长

2019-01-15葛玲玲

江苏教育 2019年86期
关键词:课题动态目标

葛玲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需要教师以献身教育的使命感,寻求积极有效的成长途径和策略,激活自身成长的内驱力,多措并举,“动态”成长。

一、信念“发动”——确立信念,坚定不移

1.内心认同,爱岗敬业。

教师的成长,首先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发自内心的认同,热爱自己的岗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是提高人生幸福指数的需要,更是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需要。

很是认同苏州一位特级教师的观点:“教师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假如我不喜欢教育工作,我的生活只能从下班后开始,那等于是无形中缩短了我的寿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职业将伴随我一生。假如我找不到教育的幸福感,那么我人生的幸福感也要大打折扣。”

2.培养深情,树立信念。

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他对自身所从事工作的热爱程度。你热爱自己的工作,珍视你的岗位,那就意味着你在工作上有着巨大的潜能,舍得付出,愿意为之倾注毕生精力。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讲,职业活动将贯穿一生,只有将自己日常从事的工作变成自己的兴趣所在,变成自己的一种行走方式,以虔敬的心态敬畏自己的职业,并为之付出努力和艰辛,人生才有幸福可言,才能创造出事业与人生的精彩和奇迹。

二、目标“启动”——明晰目标,执着前行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和指南。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有相应的行动策略。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个人的专业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成长目标。

1.科学规划,明晰目标。

教师的发展目标应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连贯性来讲,三个阶段性的目标一般要求同时制定。每个阶段性目标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远期目标对近、中期目标具有统领作用,中、远期目标的要求必须体现在近期目标中,并通过一个个“近期目标”的达成来不断逼近和最终实现。

2.立足实际,力求可行。

制定阶段目标,应十分重视目标的难易度和可行性。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让设定的目标贴近实际,易于操作,确保在预定的时间内有达成的现实可能性,以此唤起自信,实现自我肯定、自我激励,引导自己向更高的目标稳步迈进。

3.有序实施,分步达成。

教师个体制定成长规划时,首先要把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然后按部就班,有序实施,分阶段达成,逐个落实。比如,教师每学期的“六个一”计划、每个月的“三个确保”计划等。

总之,教师要用目标来统领、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行动。没有目标,一切工作将会陷入盲目、随意,从而导致工作低效甚至无效。

三、读书“推动”——丰富内涵,练就内功

黑龙江特级教师白金声说过,一个教师完整的工作流程应当包括读书、教学、研究和写作四项活动。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首先在于是否养成了阅读习惯,是否有很好的阅读积累。因为,阅读积累决定着一个教师的知识视野,决定着其认知的高度和厚度,是教师健康发展、快速成长的前提和关键。毋庸置疑,教师真正的成长,应是从读书开始。

读专业书籍。教师要注重阅读专业书籍,尤其要读本专业的新书,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打好专业的底子,让自己始终站在理念的最前沿,保持知识的专业性,保持理念的先进性。

读教育经典。真正的教育经典,是经过久远历史的检验沉淀下来,并在人类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著作。读经典,不仅可以提高阅读品位,丰富阅读收获,还能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增添底气和厚度。像《学记》《论语》这一类经典,都是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基的作品。

读教育理论。对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也许最难亲近的书籍之一,就是教育教学理论。其实,教育理论揭示的是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据可依,获得支撑,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前瞻性和精准性。比如,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心理学基础》这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内容丰富、表述精准、深入浅出,理论性和应用性有机结合,突显了科学性、研究性、应用性和趣味性,是一线教师不可多得的教育理论读本。

读权威杂志。经常阅读权威的专业杂志,可以让教师站在时代的前沿,生成新的教育理念,在提升理论素养的同时,也能揣摩优秀论文的写作思路,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读人物传记。读人物传记,可以在阅读中追寻名人成长的足迹,吸取人生的精华,更好地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比如,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能够真切地体验和感受残疾人成长中的艰辛和无奈,更好地激励自己锁定目标、执着前行,努力塑造自己的幸福人生。

读文学名著。读文学名著可以帮助我们占领文化的制高点,可以从人生观、思维方式、文学素养、知识视野等方面带给我们诸多的积极影响。

读历史和哲学著作。从历史中可以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必须读历史著作。读哲学,则可以教会我们辩证地看待世事,思考问题。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但不是一日之功。教师要用好书来“伺候”自己,让阅读为自身的成长奠基,让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常态,常读不懈,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四、科研“驱动”——潜心科研,实践提升

1.重视科研课题,真做研究。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就是依托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以课题为抓手来进行研究和实践,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教师养成严谨作风的需要,也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严谨、科学、规范,减少随意性、盲目性。

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以应用研究为主,从自身特长、兴趣爱好、知识储备、资料占有等方面综合权衡,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内容进行研究。因此,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切口要小,要从实际出发,以教师实践中现实的问题或困惑为课题;内容要真,不虚假,易实施,要便于在课堂的情境中操作;探究要实,过程清晰,研究有梯度,能够循序渐进;观点要新,思考有深度,问题有新鲜感和时代感。

归根到底,课题研究是为了促进师生发展,教师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放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改善上,因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互学共进,逐步提升。

2.总结提炼,撰写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教学实际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梳理,描述教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撰写教学论文,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不仅是对成功教学经验的总结、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而且对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教学论文写什么?这是很多教师颇为困惑的问题。其实,教学论文可写的内容很多,比如,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写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写教学实践中个性化的经验做法,写教育领域中的焦点、热点话题,写教育教学中的奇思妙想等等。

如何恰当选题?这可能是教师在操作层面遇到的又一难题,也是论文成败的关键。笔者以为,要写好论文,选题必须做到“七个突出”,即:突出实用性,宜实不宜虚;突出时代性,宜新不宜旧;突出针对性,宜小不宜大;突出简洁性,宜短不宜长。另外,还可优选冷门生僻的话题,突出新奇性;优选自己兴趣浓厚的话题,突出趣味性;优选正在实验的话题,体现话语权。

3.扎根课堂,实践探索。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无论是基于教师成长的课题研究,还是基于经验梳理和提炼的论文撰写,最终都应该指向课堂研究。教师只有树立清醒的问题意识,让问题产生在课堂、行走在课堂、总结在课堂、应用在课堂,不断研究课堂,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五、团队“拉动”——智慧共享,抱团前行

萤仅自照,雁不孤行。当一个人身处群体中时,他思维的严谨性、敏捷性才能处于活跃的状态,想象力和创造力会被团队奋发向上的氛围所带动,从而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汲取团队的智慧,积极寻找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优秀品质,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己,才能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好的释放和发掘,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成就自我,从而与团队成员互助共进,同步发展。

六、榜样“带动”——借鉴名家,汲取吸纳

每个脱颖而出的名师,都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对那些一心向学的教师而言,这些名师都是一个个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资源库。若潜心解读,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名师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颇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堪称教育的艺术和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研究名师成功的经验,破解名师成功的密码,借鉴分享,博采众长,多方吸纳,从而提升自己。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教师的个体行为,又是整个社会的需求和期待。教师的成长除了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行动援助,更主要的是教师个体应积极主动,启动内需,找准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汇聚自身发展的一切积极因子,多渠道、全方位发力,“动态”发展,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猜你喜欢

课题动态目标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动态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