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1-14陈素

文教资料 2019年31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核心素养

陈素

摘    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素养的人才。本文从隐性价值取向与显性价值引领教育相结合、坚持真理的理性精神与秉承价值的人文关怀教育相结合、法律规范约束与伦理道德判断教育相结合、理论融会贯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个方面探析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从而实现高中政治学科育人目标与价值。

关键词: 高中政治学科    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要形成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个体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素养。只有具备社会主义“政治素养”“品行的素养”“能力素养”“理性素养”“公共素养”“参与素养”等素养和能力,才能在现实活动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高度统一。从心理层面看,高中生处于心理认知体系不稳定阶段,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生活依赖性的矛盾、旺盛的精力和经验能力发展水平有限的矛盾、意志的自觉性与冲动性及易受暗示性的矛盾等心理特征交织在一起,心理的形成受外界影响明显。正因如此,通过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培育和强化中学生的认同感、自我责任、社会责任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提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对他人和事物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隐性价值取向与显性价值引领教育相结合的政治认同培育路径

增强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核心,对事物的认同,从心理发生到现实的行为,一般要经历疑—知—信—行四个环节,确定的政治认同同样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要使学生从认知模糊到认知确认,再到情感认同、价值一致,最后体现为实际行为,需要创设立体的教育情境。

首先,无论是学校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还是讲课教师,都需要有旗帜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体现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为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要围绕现实生活展开。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政治理论和知识,形成一定的理论认知。另一方面结合生活场景和议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真实的政治生活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碰撞中感受和收获真知,使学生产生正向的政治认同情感和心理。

再次,从教学手段和途径看,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可以采取设置问题,学生课堂辨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也可以采取课外指导学生通过线上网络参政议政活动、学校党员团员专题访谈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体验真实的政治生活,把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统一,体会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实现政治认同。

二、坚持真理的理性精神与秉承价值的人文关怀教育相结合的理性精神培育路径

具有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动既坚持了真理原则,又坚持了价值原则,实现两者统一的意识和行为才能称为理性的。所谓真理原则,就是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坚持和执行真理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真理原则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客体内容和检验尺度决定的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本规则、准则。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作为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身来讲,不仅包含知识性、科学性,尤以革命性和价值性见长。作为科学信仰的真理,确定和实现既要诉诸人的工具理性,又要诉诸人的价值理性;既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又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因此,培育高中生的理性精神,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要加强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认识,在教学时以课本为主,同时不唯课本,认真备好课前内容,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其次,要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神灵魂。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而是改造客观世界,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神灵魂。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思想,不是一门单纯的学说,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理论工具。在课堂上讲授时,一方面不应机械地为讲而讲,要联系当下世界和社会及学生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讲课时要把握好一条主线。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再次,授课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多读书,定期向学生推荐必读经典,并写出读后感。

最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之所以不太喜欢这门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实中用不上。大道理过多,理论性过强,跟学生联系得过少,以致造成理论跟实践脱节严重。在教学中应尽量反映学生现实中碰到的问题,以引起他们的共鸣,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把握。如,针对大学生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的情况,要用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理论,让他们明白,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的度之后才能发生质变,要有平静的心,不要拔苗助长,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法律规范约束与伦理道德判断教育相结合的法制意识培育路径

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强烈的伦理道德底线意识和遵循法律规范意识。道德底线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必须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識。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引导,采取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道德推演、价值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日常伦理道德法律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对社会热点法律案件和道德困境等进行评议、审判和判断,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断,在反思中形成法律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理论融会贯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公共参与培育路径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不可能脱离社会生存和发展,每个人只有具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具备一定的公共精神和公共道德,积极参与公共社会,才能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因此,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教育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形成社会要求的能力与品格,有利于学生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要培养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质,一方面要将理论与现实融会贯通,将理论性、抽象性较强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讲解和分析。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角色互换,师生相互体会。授课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要讲内容的问题,或以社会中及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写教案、讲授、评课等环节,以师生角色互换方式体验一番教学活动,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这样做不仅能激励学生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更能让教师从学生角度体味学生的真实感受,促进双方的共同理解。

第二,注重实践教学,减少空洞的理论教学,强化多媒体应用能力。授课时一方面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当前世界与我国出现的新问题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力求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精美的课件、直观形象的影视资料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让每节课承载更多的教学信息。同时,还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教学难点、重点和现实焦点、热点问题列为讨论主题,有时涉及学生比较关心的自身利益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对话,掌握基本理论的方法,包括设题、讨论、总结三个主要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讨论中理解消化知识,同时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合理利用网络传媒的隐性教育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参与社会。

第四,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大量实践调研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从理性上领悟真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调研时强调集体实践调研与个人调研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刘灿辉.谈从培养幸福感着手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J].职业时空,2012(5).

[2]刘娅.基于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3]周問奇.“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策略——以高中《政治生活》课程为例[J].福建教育,2017(24).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核心素养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