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传承革命文化的现实意义

2019-01-14杨惠娟

文教资料 2019年31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新时代大学生

杨惠娟

摘    要: 革命文化在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激发责任担当意识等方面,具有很强针对性和重要现实意义。新时代高校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充分挖掘革命文化教育资源,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引导大学生不忘本来,增强“四个自信”,砥砺前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革命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使我们伟大的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励精图治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革命文化承前启后,既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高校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对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传承革命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

新时代高校继承弘扬革命文化,是补足大学发展之“钙”,补足大学生精神之“钙”,固根守魂的关键举措。

1.革命文化是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固根守魂的关键。

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这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实践孕育形成的革命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精神品质、价值追求、高尚品德和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执着的理想信念和巨大力量。从革命文化中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对党的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和理论认知,坚持党和国家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多次曲折和失误,经受住前进道路上各种的苦难和挑战,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3],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4],刘绍南“大丈夫,要革命,立志创造新社会;为工农,谋幸福,百折不挠气不馁”[5],用行动诠释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理想和信仰力量。

当前,高校要及时关注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觉地用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铸魂育人,使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校园占据主导地位,主动引导大学生达成思想共识,知行合一,外化于性,树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使大学生坚守精神家园,继往开来,接续奋斗。

2.革命文化是坚定大学生党的历史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6]革命文化植根于近代中国特殊国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中,承载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探索史,凝聚着革命英雄无尽心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光荣历史的见证。继承革命文化,追忆红色记忆,让大学生在国史、党史的学习中,认知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不断增进政治理解,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代表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推进一党专制的军事独裁统治,违背人民的利益,被彻底抛弃;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第三条道路”主张,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也因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被放弃淘汰。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的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的国家前途成为时代和历史的选择。近代中国政治选择已经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是现实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虚无主义者罔顾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进程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罔顾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事实,肆意污化、诋毁、割断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大肆丑化、抹黑党的领袖、英雄人物,极力歪曲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合法地位,以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目的。高校传承革命文化,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党领导革命的探索历程、实践经验、理论成果、辉煌成就、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准确把握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大学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旗帜鲜明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观念和错误倾向的不良影响。

3.革命文化是强化大学生责任使命意识,激励奋发有為的有效载体。

革命文化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内忧外患中诞生、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后就义无反顾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大革命时期,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掀起了“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革命高潮。大革命失败后,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的武装斗争,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党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战到底,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广大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国民党反动统治,终结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能够担当和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用革命实际行动和革命事业辉煌成就给历史、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98年光辉历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的历史事实和精神品质,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擔当精神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榜样引领和示范激励。当前高校面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大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革命文化,就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历史担当精神,激发时代新人的担当意识,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将个人理想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

二、高校传承革命文化的实现路径

作为意识形态前沿主阵地的高校,在“三全育人”形势下,实施革命文化育人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又是发挥革命文化的资政育人作用的内在需求。利用革命文化优势资源,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将革命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向,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传承红色基因。

1.传承革命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相融合。

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是教师要坚持育人者先要自育。教师对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基本走向及重要关节点,革命文化蕴含的心系群众,众志成城,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新发展,敢于胜利的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将革命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为准确把握革命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要“依托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一批革命精神研究中心,构建革命文化资源学科体系”[7],开展革命文化传承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研究,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革命文化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挖掘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历史意义,要“防止教条主义照搬过去的革命话语,妥善处理革命文化和话语在当今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价值指向”[8]。只有正确把握革命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才能有效推进革命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发挥革命文化育人功能,要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协同和内外联动机制,形成“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工作局面尤为迫切和重要。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等之间要相互沟通,协调合作,及时反馈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困惑,将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使革命文化传承有的放矢。此外,加强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及革命历史遗址和遗迹等合作,形成革命文化共享实践育人基地;深化重大历史事件、重要节日的纪念活动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阐释宣传,强化革命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交互联动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传承革命文化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契合。”[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一脉相承的。革命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政治目标,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内容丰富、鲜活生动,极富感染力的革命文化资源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高校着力找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点,使革命文化引领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传承革命文化。

高校作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在“大思政”格局下,将革命文化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梳理总结革命文化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要用革命文化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优秀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用革命英雄人物的鲜活事例、革命前辈的感人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知、接受认同。高校在用革命文化优质资源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彰显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加深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感悟,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3.传承革命文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相连接。

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网络、手机已经成为其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新媒体已经深刻影响到对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0]高校要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信息接收习惯,因势利导,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传播的优势宣传革命文化,打开革命文化传承的新局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革命文化传承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发展,贴近学生网络生活的实际。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充分利用QQ、博客、论坛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等,澄清学生错误模糊的历史观念,传播历史的正能量,增强政治认同感。运用网络技术,采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样化形式,突出红色主旋律,共享革命文化资源,建设革命文化传承网络平台,增强感召力。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影响力。新媒体新技术与革命文化资源有效结合,要坚持国本创新,充实宣传内容与创新宣传方式相得益彰,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变质走味”,娱乐消遣历史。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旨在拓展革命文化学习渠道,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始终把握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点是政治教育,深耕教学内容,传递基本理论知识,弘扬主流价值观念。

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凝聚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品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革命文化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准确把握革命文化科学内涵,创新载体,继承革命文化,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13,196.

[3][4][5]革命烈士诗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12,16,18.

[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7]徐美英田小伟.革命文化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4).

[8]许慎.革命文化的出场、演进和生命力的内在逻辑[J].贵州社会科学,2018(4).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创新项目、2018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甘肃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研究”(项目批准号YB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