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

2019-01-14彭黎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反思

彭黎明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等起到重要作用,高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高校建设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以及模式构建,在优化创新中持续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同时满足我国社会发展中对其客观需求。

关键词:浅谈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反思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8(c)-0183-02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有机结合,需要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人才培养特征,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以及素养。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某类学科教育,属于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其出发点以及落脚点,是教育革新的重要助推器。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多样化特征,如先进性、灵活性、实践性等,高校要在反思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些特征,在把握现状中科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1 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某些高校将重心放在专业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特征等认识以及理解不够深入,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对其在人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某些专业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误认为只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法、技能等培训,忽视了学生创新以及创业能力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形式化,影响专业学生对其深入认识,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不高,很难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多方面作用,不利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要在深入反思过程中有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2 科研项目孵化形式化,多方合作不到位

科研项目孵化形式化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反思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某些高校没有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加大和行业相关企业合作力度,实施基于创新创业的科研项目,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形式化。在此过程中,多方合作不到位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呈现的问题,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实现多方合作,将高校和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孵化机构等有机联系,在形成合力过程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1.3 专业实践重视度不高,忽视创新创业教育中多方面结合

专业实践重视度不高以及忽视创新创业教育中多方面结合都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呈现的问题,要在深化认识、把握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科学构建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专业实践模式、综合模式,在发挥优势作用过程中高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客观展现新时期人才培养新亮点。

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

2.1 科研项目孵化模式

高校要在深入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中提高思想认识以及重视程度,结合自身各方面实际情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优势资源等,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科学构建科研项目孵化模式。在该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中,高校可以通过多样化路径吸引大批专业学生参与到导师科研项目中,在多样化实践过程中开阔眼界、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精神等,和导师一起有效转化对应的科技成果,寻找多样化的创业机会,借助创业实践孵化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此过程中,高校也可以根据当下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任务等,和行业相关企业合作,提供相关的科研项目,借力校内外的创业导师,对参与其中的学生进行合理化指导,在内化、整合、巧用专业课程知识中完成项目研发的工作,后续在合作企业中产业化工作等,在多样化實践中实现人才孵化目标。

2.2 多方合作模式

高校要在反思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构建多方合作模式,借力利益相关主体,如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效开展。具体来说,在构建的多方合作模式中,高校是核心主体,专业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巧用可行的方法手段,实时向班级学生传递相关的知识、技能,在优势资源整合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机会以及平台。政府部门可以根据高校建设发展中各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向其提供政策、资金等层面的支持,为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在调研、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融资,比如,有着较高的市场开发价值,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孵化机构可以向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创业服务,对其进行创业辅导;企业可以围绕创业项目,优化利用自身多方面优势资源,构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等。在多方协调统一过程中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合力,确保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在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相互作用下顺利进行。

2.3 专业实践模式

专业实践模式的实现形式包括4大类,即引进来、送出去、增体验与打比赛。首先是“引进来”与“走出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习实训室以及校内基地,和相关企业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机整合自身在专业、设备、项目、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在和合作企业对接中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有效引进企业优势资源,在优势互补过程中共同建设不同类型校内外基于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其次是“增体验”,借助多方力量,构建体验类的创新创业平台,让专业学生在组建团队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思维发散过程中实践,获取创新创业体验。最后是“打比赛”,通过多样化路径构建竞赛类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多样化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多样化竞赛过程中深化发展创新以及创业能力。

2.4 综合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化是综合模式强调的关键点,在综合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将相关的多个方面协调统一,比如,课程培训、基地平台、师资队伍、服务体系、创业实践,便于学生在创新以及创业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意识、精神以及能力。在综合模式构建中课程培训包括创新基础理论课程、KAB课程、SYB课程,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又包括创业心理学、创业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内专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两大层面,服务体系包含线上、线下两大类,开发创业服务网站、构建创业数据库、提供创新创业咨询等属于线上,线下主要体现在创业辅导服务方面;创业实践包括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实训等。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肩负教育以及社会双重责任,是培养各类社会人才的核心阵地。高校要在实践探究中有效反思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模式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中进行良好创新创业实践,在发展多方面能力中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持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朱西括.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和推进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4):74-78.

[2] 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33-39.

[3] 唐俭欣,吴坤.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偏离与实践误区 ——兼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8(2):108-111.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反思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