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视是一种病,得治!

2019-01-14王新梅,王乾力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眼轴屈光度屈光

目前,我国已成为近视眼大国,戴眼镜也成为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从临床工作总结来看,多数家长对孩子配戴眼镜的看法仍存在诸多误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将近视视作疾病。但实际上,近视在医学上是眼疾的一种,而且高度近视目前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视力低下最常见的一种病因。

一、低龄化近视需引起重视

近年来青少年儿童的近视患病率逐年上升。统计数据表明近视发病社会平均年龄是8周岁。8岁前发生的近视都属于早发性近视。

1.临床资料

患者:

洪某,男,4岁。

主诉:

发现近视半年余。

遗传史:

母亲高度近视,父亲近视。

视力检查:

VD:0.16

VS:0.20

小瞳验光:

右眼:-2.00/-0.75×180=0.4

左眼:-2.00/-0.75×180=0.5

阿托品慢散后验光:

右眼:-1.75/-0.75×180=0.5

左眼:-2.00/-0.75×180=0.5

Covertest+△:-12(sc,33cm)

眼轴测量:

右眼:23.99mm

左眼:24.00mm

诊断:

屈光不正ou;外隐斜ou;矫正视力低下。

治疗:

配镜:右眼:-1.75/-0.75×180=0.5

左眼:-2.00/-0.75×180=0.5

复瞳后视觉训练:

镜片阅读、flipper训练、集合训练;医院与家庭训练相结合。

5周后复查:

VD:0.8

VS:0.8

右眼:-1.75/-0.75×180=0.8

左眼:-2.00/-0.75×180=0.8

2.病例分析

该患者4岁,属低龄化近视,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一般近视发病年龄多在8岁,低龄化近视更易发展为高度近视。该患眼轴过度发育(24mm)有遗传因素存在,矫正视力低下,该病例特点决定该患者有发展为高度近视的风险。

3.治疗方案

由于该患者年龄较小,所以采用0.1%阿托品慢散验光,需尽量足矫配镜,该患矫正视力0.5,低于同龄儿童应有的矫正视力,33cm伴有外隐斜-12△,有一定程度的集合不足,辅助调节训练、集合训练提高视力,增强调节力;对于此类低龄近视,同时伴随矫正视力不良者,应慎用常规精细训练、光栅、红闪等弱视训练方法,否则会加速近视的进展。

4.密切随诊

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3个月)复查,及时监测眼轴增长和屈光度增长;及时干预,控制近视的发展。

二、屈光参差是一种疾病

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度不一致,当双眼屈光度差2.00D以上者视为病理性屈光参差。

1.临床资料:

患者:

王某,女,11岁。

主诉:

发现左眼视力不佳1年。

视力检查:

VD:1.0

VS:0.2

美多丽散瞳验光:

右眼:-0.50DC×145=1.2

左眼:-4.25DS=1.0

Covertest+△:-16△(sc,33cm),

-8△(sc,5m)

BCC:OD:+0.25

OS:0

NRA/PRA:OD:+2.25/-3.00 OS:+1.25/-1.50

眼轴测量:

右眼:23.91mm

左眼:25.72mm

诊断:

近视、屈光参差。

治疗:

左眼角膜塑形镜矫正,配合双眼视觉训练。

复诊:

配戴角膜塑形镜配合视觉训练1个月后复诊,主诉视远视近清晰,无不适症状。左眼视力明显提升,双眼视力均为1.0,眼表健康。

Covertest+△:-6△(sc,33cm),-2△(sc,5m)

2.病例分析

屈光度大于2.50D,会产生不等视,造成融像困难。

该患者根据眼生物测量可见,左眼眼轴25.72mm,双眼眼轴发育严重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屈光参差。对于屈光参差大于2.00D者,近视屈光度大的物像变小,双眼看到的物像不等会严重影响大脑,于是很难接受框架眼镜,尤其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儿童,屈光度较高的眼睛仍会继续增长,进而增加屈光参差的差距,长期不戴眼镜还导致外隐斜的发生。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左眼予以角膜塑形镜矫正。

3.解决方法

a.减少双眼像差;

b.减缓左眼近视增长;

c.左眼矫正后,左眼动用较之前更多的调节,因为调节、集合、瞳孔缩小是三联动现象,所以带动更多的集合,同时矫正部分外隐斜。同时辅助调节、集合训练,恢复正常眼位。

三、高度(病理性)近视是一种疾病

高度近视指屈光度>-6.00D,并伴有眼部其他并发症的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

1.临床资料:

患者:

骆某,女,54岁。

主诉:

视力下降加剧2年余。

病史:

发现近视40余年。

视力检查:

VD(裸):CF/40cm

VD(裸):CF/40cm

VD(矫):0.1

VD(矫):0.32

验光检查:

OD:-16.00/-2.00×95°=0.3

OS:-12.50/-2.75×65°=0.6

Worth 4 dot:三图形(右眼抑制)

眼压:

右眼:19mmHg

左眼:18mmHg

眼轴测量:

右眼:31.54mm

左眼:30.36mm

角膜曲率(FK):

OD:41.75@ 121°

OS:41.25@ 58°

角膜(-),前房(-),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正常,豹纹状视网膜,视盘颞侧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灶,血管走行正常,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

诊断:

双眼病理性近视。

治疗:

配镜矫正。

2.总结

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眼轴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常伴随退行性改变,继发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玻璃体视网膜张力增大,造成玻璃体后界膜脱离、玻璃体混浊,对于视网膜牵引力增加导致视网膜脱离、黄斑劈裂等,最终引起视力的不可逆的器质性损伤。因此对于高度近视者应保证定期复诊,早期正确的验光配镜有可能提高患眼的视力,对其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四、遗传性(先天性高度近视)是一种疾病

1.临床资料

患者:

张某,男,12岁。

主诉:

发现近视8年余,近1年加重。

遗传史:

父母均近视,母亲为高度近视。

视力检查:

VD(裸):0.05

VD(裸):0.05

VD(矫):0.6

VD(矫):0.6

验光检查:

OD:-16.00/-0.75×20°=1.0

OS:-15.75/-0.50×180°=1.0

Worth 4 dot:四图形

BCC:+0.75

NRA/PRA:+2.00/-1.75

Covertest+△:-14△(sc,33cm),-6△(sc,5m)

眼压:

右眼:19mmHg

左眼:17mmHg

眼轴测量:

右眼:32.26mm

左眼:31.86mm

角膜曲率(FK):

OD:41.70@ 22°

OS:41.8@ 175°

眼前节(-),眼底视盘界清色可,视网膜呈豹纹状,血管走行正常,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

诊断:

双眼高度近视。

治疗:

离焦全角膜镜矫正,建议进行后巩膜加固术。

试戴镜片:

OD:8.3/-6.00/10.6

OS:8.4/-6.00/10.6

配适评估:

OU:镜片中心染色暗区,周边染色明亮,镜片定位正,移动度1.5mm。根据顾客角膜直径考虑,不改变原有直径。

结合片上验光处方:

OD:8.3/-14.25/10.6

OS:8.4/-13.00/10.6

复诊:

取镜后主诉视物远近均清晰,无不适症状,1周、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定期复查,1年后双眼视力均为1.0。

2.病例分析

该患者父母均近视,母亲为高度近视,4岁即发现近视双眼均为-4.00D,每年近视以1.00~2.00D幅度增长。其年龄小,屈光度大,眼轴长,眼底视网膜薄,豹纹状眼底,对于此类高度近视儿童及青少年,应注意要及时矫正,以免产生弱视。矫正高度近视,可选择全角膜离焦硬性角膜镜,其原理与角膜塑形镜相似,均为减少周边远视性离焦,硬性角膜接触镜透氧性高,长期配戴不易引起角膜缺氧,且视力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

五、假性(调节性)近视是一种疾病

调节性近视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不良环境和体力与心理条件影响下,视力负荷增加,调节一时不能放松,出现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12岁。

主诉:

视力下降,眼痛,复视3个月。

视力检查:

OD:-2.00=1.0+;

OS:-1.50/0.50×180=1.0+;

worth4dot:五图形(同侧);

三棱镜+遮盖:+12△5m,+12△33cm

同视机检查:

异常视网膜对应。

诊断:

调节过度,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异常视网膜对应。

治疗:

近距离阅读镜,家庭药物结合视功能训练,治疗一周。

视力检查:

裸眼视力:OD:1.0

OS:1.0+

训练后复验:

OD:-1.00(1.5+)

OS:-0.75/0.50×180(1.5+)

worth 4 dot;四图形;

同视机检:

正常视网膜对应;

CT+△(5m):+8△

CT+△(33cm):+10△;

复像:

33cm/5m:无复像。

2.病例分析

假性近视是由于长期用眼过度,调节紧张导致的,该患者长期学习钢琴,近距离学习时间久,导致睫状肌紧张、痉挛导致调节不能放松,同时调节过度带动集合的增加,从而产生内斜视,此时双眼黄斑中心凹所指向的物像是不一致的,此时形成复视,为减轻视觉干扰,斜视眼选择视网膜另一个点,与主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对应形成双眼视觉,于是产生异常视网膜对应。治疗应分析病因,此病例病因在于调节过度引起的调节性内斜视,首先应选择放松调节训练,散开训练辅助近距离阅读镜等对症治疗。

六、讨论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引起50岁以上人群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近视不仅是眼部屈光问题,其同时带来视功能、眼位、眼底病变等问题。尤其是病理性近视已然成为隐匿的“视力杀手”,亟待解决。近视的治疗并非仅仅是配镜矫正视力,还存在很多功能性和器质性的病变,在近视矫正的同时更需要整体化考虑控制近视增长、预防病理性近视、避免屈光问题造成双眼视的障碍或严重的眼部病理性变化。所以近视是一种疾病,不是单纯配镜矫正视力就可以解决的,针对每一个患者都应该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诊断拟定治疗方案,针对每一个患者症状、体征不同特点采用个体化的验配、个体化的治疗,以解决每一个视功能问题,提升视锐度、改善视功能、满足用眼需求。

猜你喜欢

眼轴屈光度屈光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低色温光源为预防近视提供新方法
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效果观察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客观评价眼轴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青少年屈光不正合并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自身双眼屈光要素差异性对比分析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