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话语研究”专栏

2019-01-14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话语语境建构



“文学话语研究”专栏

主持人语(潘红):

文学创作是一定社会历史语境下的话语实践。文学话语作为对社会生活一种修辞化的言说方式、对人类生存哲学的审美化追问,所建构的虚拟世界展现出人类千姿百态的生活状态、生存哲学、世界认知特征和精神寄托,赋予文学一种世界认知和知识建构的功能,即透过文学话语认知社会心理,认知人的生存理想,认知人类对生存意义与人性的不懈探索。文学话语展现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思想意识,再现渗透在现实社会中的知识体系和权力运作方式。文学不是封闭的审美性语言文本,而是充满了社会、历史、政治和文化冲突的场域,文学为理解、建构现实世界打开了一条通道。文学研究只有从狭隘的语言学模式中突围出来,打通学科的边界,才能通达文学的本真。

费尔克劳等学者的批判话语分析包含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话语的意识形态功能、话语隐含的权力关系、话语的历史性、话语建构社会与文化、话语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强化了文本研究的语境化路径。当语言淡化为文学研究的背景,话语作为关键词进入文学研究的前景,聚焦于文学话语形成的历史考察,文学特有话语体系所呈现的是作品意义的核心,即特定语境中文学表征的社会现实、建构的思想意识以及这一过程中各种权势关系的博弈。

本栏目的四篇论文以话语研究视角探究文学文本的深层意义,展示文学话语与社会语境的互为建构关系。钟晓文以《人性的污秽》中复现的white/spook为话语线索探究小说的叙事驱动,文本中的话语权力关系所蕴含的种族主义思想建构了小说的主题­。陈斌峰基于文学是话语实践的立论剖析了《记忆传授人》中房子、苹果、河流、雪花等意象的话语意义,阐述了文学意象与社会意识的互动关系。殷贝从隐喻视角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沃灵帝国原有话语体系分崩离析的原因,从隐喻及其认知特点解析帝国走向衰弱的根源。王诗客追溯《浮生六记》的历史语境,以特定历史时期文学体裁观念的变化为视角,观察三个英译本的内容选译侧重,揭示了不同体裁观念对英译方法与译本意义建构的影响。四篇论文整合了文学、语言学、符号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不同经验,是解读文学话语的一个新尝试。文学话语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有机构成,不是自我封闭的孤立文本。文学研究如果囿于自身的界域和思辨逻辑,既无法看清文学所展示的世界,也无法看清文学本身。文学叙述所取不应该为学术叙述所弃。

猜你喜欢

话语语境建构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