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14尹超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期
关键词:梗阻性肠梗阻开腹

尹超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0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35例)和导管组(35例)。支架组采用支架置入方式进行肠道准备,导管组采用肠梗阻导管置入方法进行肠道准备,随后择期行腹腔镜肠切除术与吻合术,对比两组置管/支架中是否出现出血穿孔等情况,并记录中转急诊手术发生率,并对比两组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时间消失时间,术前减压准备时间及腹腔镜术后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均成功置入导管或支架中,置入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无中转急诊手术者。导管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肠管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术前减压准备时间均显著少至于支架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性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应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降低中转开腹和术后并发症风险。

肠梗阻是结直肠癌的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需急诊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局部肠管肿胀、浸润严重无法立即行手术治疗,故需采取有效的术前处理措施,以保障手术安全。肠梗阻导管与支架为梗阻性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前肠道准备的主要方法,但是两者临床疗效差异尚不明确[1,2]。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0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比分析了支架和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0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导管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需进行术前肠道减压准备,且符合腹腔镜下直肠/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指征。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2岁,平均(56.14±16.12)岁,肿瘤位置:21例乙状结肠,9例降结肠,其他5例;其中腺癌30例,黏液腺癌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2~72岁,平均(57.12±15.02)岁,肿瘤位置:21例乙状结肠,10例降结肠,其他4例;其中腺癌31例,黏液腺癌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支架组采用支架置入方式进行肠道准备,导管组采用肠梗阻导管置入方法进行肠道准备。支架置入方法:术前肌注地西泮5mg、山莨菪碱10mg;患者左侧卧位,先行清洁灌肠,随后采用急诊电子结肠镜检查,探查狭窄部位后,在X射线透视下观将超滑导丝插入近端结肠内,对近端结肠进行造影,根据结肠狭窄度,置入扩张导管,扩张狭窄部位,取出超滑导丝后,重新置入超硬导丝;取出造影管后,置入支架,保证支架两侧末端超过结肠狭窄部位2cm以上。肠梗阻导管置入方法:术前肌松、镇静药物、清洁灌肠、同上、电子结肠镜检查及造影同支架植入。确定肠道狭窄的程度、梗阻近段肠管情况后,钳道扩张器插入扩张肠管,退出肠镜,延导丝退出扩张导管,置入肠梗阻导管,水囊内注入蒸馏水以固定导管;接上“Y”型接头,注入200mL 35~37°C的生理盐水,冲洗,并接负压吸引器排出梗阻近端肠腔内粪便及积气。两组完成肠道准备后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择期行腹腔镜肠切除术与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支架中是否出现出血穿孔等情况,并记录中转急诊手术发生率。观察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时间,复查立位腹部X射线平片观察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统计两组术前减压准备时间。腹腔镜下直肠/结肠癌根治术后,对比两组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置管/支架效果评估

2组均成功置入导管或支架中,置入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无中转急诊手术者。导管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为(2.76±1.25)d,支架组为(3.31±1.24)d,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导管组肠管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为(3.56±1.13)d,支架组为(4.19±1.22)d,组间差异,P<0.05;导管组术前减压准备时间为(7.56±1.56)d,支架组为(8.59±1.37)d,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腹腔镜手术效果比较

导管组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为2.86%(1/35),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支架组手术中转开腹率为14.29%(5/35),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8/35),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肠癌及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为大肠癌常见类型,多需手术治疗,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可靠的治疗术式。梗阻性结直肠癌的非手术疗法不能解除致病的解剖因素,因而患者病情极易反复发作,故应行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3]。

传统梗阻性结直肠癌开腹治疗术式,手术效果可靠,但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创伤性较大,且并发症风险也较高[4]。近年来,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的根治术已经广泛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术前存在腹胀、肠管梗阻扩张等问题,术中视野不清、操作困难,需在术前进行肠道准备,改善局部症状,以保障手术安全性[5]。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梗阻性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两组均成功置入导管或支架中,置入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无中转急诊手术者,但是进一步监测发现导管组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肠管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术前减压准备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可知肠梗阻导管对术前肠道减压效果更快、更好。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导管组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为2.86%(1/35),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显著低于支架组(14.29%,22.86%),可知术前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有助于改善腹腔镜手术效果,临床应用效果优于支架组。

综上所述,梗阻性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应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降低中转开腹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可作为手术准备首选方式。

猜你喜欢

梗阻性肠梗阻开腹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与诊断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