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临床及CT影像特点分析

2019-01-13韩冬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肺叶支原体阳性

韩冬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肺炎儿童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致病菌感染的类型将全部患儿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对照组患儿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每组患儿为19例,对比两组患儿的阳性指标变化情况以及CT检查情况。结果:全部患兒均接受CT复查,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14例患儿的肺部结构、功能恢复正常,占比为36.84%,存在肺不张症状的患儿为15例,占比为39.47%,存在明显的囊性病变的患儿为5例,占比为13.16%,存在胸膜增厚的患儿为2例,占比为5.26%;两组患儿的阳性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叶实变、强化低减区以及腔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死性肺炎患儿的主要表现,随着患儿的病情不断好转,患儿的肺实变会相应消退,但同样也会存在部分影像表现遗留时间相对较长的现象。

【关键词】

儿童;肺炎支原体;坏死性肺炎;CT影像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极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经过有效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可痊愈,并且不会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但仍然存在部分患儿经过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发展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该种肺炎具有较强的危害性,临床中应给予早期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当下临床中主要以CT以及化学实验诊断为主[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研究对象为36例到本院治疗肺炎的儿童,将患儿致病菌感染的类型作为分组依据,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患儿为研究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为对照组,每组患儿为18例。研究组患儿中,男性患儿为8例,女性患儿为10例,患儿的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5.34±1.16)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为19例,女性患儿为9例,患儿的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5.64±1.32)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儿均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扫描部位主要为患儿的胸腹部,检查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疏导,使患儿能够保持平稳状,设置CT相关参数,设置层厚为2mm,层距设置为2mm,首先进行常规平扫,平扫完成后,注射碘海醇对比剂,注射速率控制为2mL/s,注射剂量为10mL,采用静脉团注注射完成后进行增强扫描。观察患儿CT影像学变化结果。

参与本研究的患儿全部需要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患儿病后1个月、3个月以及12个月分别进行CT胸部检查,并详细记录各项患儿的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便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阳性指标变化情况以及CT检查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患儿所有数据均行SPSS 17.0软件处理,阳性指标变化情况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CT特点

患儿入院后,1~3个月患儿行胸部CT检查,具体情况:单侧大叶实变的患儿为30例,占比为78.94%;1个肺叶实变的患儿为26例,占比为68.42%;2个肺叶实变的患儿为8例,占比为21.05%;3个肺叶病变的患儿为2例,所占比例为5.26%。

12个月后,患儿经过CT检查表现为:全部患儿均接受CT复查,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14例患儿的肺部结构、功能恢复正常,占比为36.84%,存在肺不张症状的患儿为15例,占比为39.47%,存在明显的囊性病变的患儿为5例,占比为13.16%,存在胸膜增厚的患儿为2例,占比为5.26%。

2.2两组患儿的阳性指标对比

两组患儿的阳性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就当下临床医疗手段而言,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尚未得到确诊,当下医疗学者普遍认为与患儿的治疗方法不当,存在侵袭性感染等相关因素有一定联系,由于小儿免疫力较低,患儿病程大约持续时间在30d左右,经过有效治疗后,患儿可得到较好的恢复效果[2]。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坏死性肺炎,在临床中受到了高度重视,CT诊断是最为明显的诊断方式,影像学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34]。

从本次探究中可以发现,患儿入院后以及发病1个月后,经CT检查,发现患儿普遍存在肺叶实变,强化减低区、空肺等主要表现。导致该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患儿的肺部始终保持炎性、病理性改变,使患儿的肺动脉分支和肺泡毛细血管发生闭塞,使肺部的血液流通受到了阻断,最终导致肺部缺血现象的发生,进而导致坏死[56]。经过多次随访发现,患儿CT随着治疗可发生明显变化,而肺实变强化减低区会逐渐消失,大部分患儿能够恢复到正常的影像学状态,但仍有部分患儿会出现肺不张,囊性病变等症[7]。

参考文献

[1] 张秀霞.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坏死性肺炎临床及CT影像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8,06(22)8990.

[2] 李素荣,牟京辉,常丽.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坏死性肺炎30例胸部CT表现及转归[J].中华儿科杂志,2019,51(03)3637.

[3] 王国俊,蒲鹏,刘丽.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坏死性肺炎的胸部CT诊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05(16):41234124.

[4] 吴俊,雷文芬,付小丽.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坏死性肺炎肺空洞形成十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38(03):216218.

[5] 宋蕾,彭芸,刘志敏.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28(03):397400.

[6] 唐瑞琪,黄英.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8,08(11):5658.

[7] 马红玲,陈杰华,杨方方.细菌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16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29(06):442446.

猜你喜欢

肺叶支原体阳性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假阳性患者特征分析
雪后
检验呈阳性不一定是坏事
幽灵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