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长应如何面对小学新生入学的焦虑

2019-01-13尹媛媛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恐慌家长同学

尹媛媛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友谊大街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刚融入一个集体里时,都是充满期待,同时也有很多焦虑情绪。尤其是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时,一方面担心孩子身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更担心孩子心理受到伤害,这种焦虑情绪往往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其实让孩子内心更加不知所措,失去安全感,这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而且传递给孩子一种恐慌的情绪,增加孩子内心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的不信任、不确定感,造成一种负面情绪。孩子们初初离开家庭,离开无限宠爱自己的亲人,和父母以外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么长时间的接触,离开了自己在家随意、霸气、所有人都迁就的环境,有很多孩子还不会如何表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适度的和他人交往,概念里更不知道什么是分寸,何为尺度。所以在初步适应了小学的节奏后,孩子们慢慢开始放飞了自己,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呈现,下面列举几个交往摩擦的例子,家长朋友可以看一看,了解一下孩子们在校所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下出现的同学代号纯属随机,代表不同孩子,和姓氏无关。

例子一:

课间,学生A面色惊慌,尖叫着冲进办公室:“老师,老师,B同学要勒死C同学。”老师大惊,急忙冲出,找到当事的两位同学,发现风平浪静,并无A所叙述的如此惊悚场面,把提着的一颗心放下,细细询问始末才得知,B同学和C同学玩跳绳,不满于平时的跳法,想寻找一个新奇之法,两小孩一拍即合,用跳绳套在对方脖子上玩老牛拉车,一方拖着另一方走。此景被热心的同学看到,遂报于老师。

处理方法:给B和C同学讲了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此玩法将会带来的危害。讲玩儿的尺度。表扬热心的A同学,同时教给A同学继续保持自己热心的品质,但是要慢慢学会如实汇报所看到的情况,以免引起其他不明事情始末的同学恐慌。

例子二:G和H同学互相打了起来,问原因,H同学想跟G同学的同桌玩儿,言语直接,稍显生硬“你起来我坐这儿。”G同学觉得是自己的地方不起来,H就推G,推着推着就互相招架了起来。问H为什么让G起来,自己挺理直气壮的说我想和他同桌玩儿,他不起来。显然,在如何和他人说话,表达自己意图时,孩子还是白纸一张,要从头教给他要学会礼貌的说话,座位是G同学的,自己想在人家那里坐一坐首先要礼貌的征得座位主人的同意,要礼貌的说出自己的请求和意图,可以说G同学,我想和你的同桌玩一会儿,可不可以同意我在你的座位上坐一下呢?或者我能不能和你合坐一个凳子?我们也可以一起玩一会儿?G同学表示如果H同学能这样跟自己说话自己肯定会让他坐一会儿的。由此可见,孩子们缺乏基本的交往方法,在家里自己最小,总是带着自己在家庭里大人都会迁就自己的惯性和他人相处。

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男生女生都有涉及,比如站路队时总是无故动手拽拽小朋友的头发,动手推一把、抬腿踢一脚,将某某从台阶上推倒,跑跳的时候互相碰撞导致摔倒,事件天天有,猛然有一天没有人来告状,老师们自己都会感觉内心发虚,今儿孩子们怎么这么老实?不会有别的事情吧?从孩子们踏入这个校门,这一天会发生什么,大家都是未知的,因为孩子们是鲜活的,是具有明显特性的。此时,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躁感。在孩子们遇到各类问题时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安抚,给予阳光的正确的导向性。

班主任的亲身体验也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长面对同一事件想法和做法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里不仅仅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对人、对事认知观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交性群体,我们毕竟是要和他人接触的。面对年幼的孩子,每天面临的肢体冲突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发生,肢体冲突的原因往往由于缺乏恰当地表达情绪情感的方式和能力。孩子之间的很多矛盾,是孩子不懂用语言进行交涉、社交技巧不完善造成的,这时,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及时,当面的进行疏导和教育,多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方式,去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情绪情感,注重培养孩子宽容、谦和的品质,以及必要的规则和礼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会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的提高,生活经验的积累,问题会慢慢解决。如果出现多次犯同样的错误,不能及时修正自身行为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一定会作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在孩子成人的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断地修正其身上的毛病,并不能一昧的通过说教来进行教育。

大家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来,孩子就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纽带。一切的沟通和互动都是源于孩子。在整个的家校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既是家校沟通活动的载体又是教育最终的受益者。家庭和学校就是孩子成长的客观环境。这个环境里包含了4种关系,即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好4种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为孩子创造出有利于他(她)成长的大环境。这就是所谓的客观环境。这4种关系在事件中往往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无法割裂。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做到四个不:不恐慌,不逃避,不猜疑,不轻信。不因为孩子遇到事情而恐慌,不因为恐慌和承担而逃避,不轻易猜疑他人,不盲目轻信孩子。相信学校,相信老师,正确处理好4者关系,更利于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各位新入学的家长能够正确面对孩子刚进入学校时的各项心理活动,平缓心态,积极应对。愿家校紧密配合,助力学生成长,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猜你喜欢

恐慌家长同学
考虑抢行行为的恐慌状态人员疏散研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我心中的好家长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家长请吃药Ⅱ
恐慌星期六Miya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