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研究

2019-01-13刘亚娟

魅力中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法治

刘亚娟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研究价值

其一,就理论价值而言,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与法治。近年来从整体上看,我国学者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现状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和深刻,特别是有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之论述上,而且也缺少针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现状的分析。本文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受教育主体进行法律教育的现状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实证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论进行研究,这丰富了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理论,也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范畴。

其二,就实践价值而言,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展开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推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进与完善。通过完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修养》,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掌握一定的法律实践能力,培养法律信仰,最终成为符合全球一体化之下所要求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另外,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展开系统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让大学生能够明理守法,有利于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培养提升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必要性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把遵守法律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首要标准,这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新要求。我国现在注重培养“四有新人”,大学生只有提升了自身的法治素养,才能为成为“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依法治校的关键基础。坚持依法治校就必须要加强校园法治的普及,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校园的管理体系、教育体系有法有据。对于大学生而言,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就意味着对他们的法治意识、法律意识、法治实践进行提升,让他们更能参与到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大学生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群体,他们拥有独立的思维方式,能够很好地分辨对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建设者。大学生的自身法治素质基本就体现了未来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的层次,只有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得以提升,才能保障依法治国的战略更好地实施。

三、大学生法律素质特征

首先,是政治性。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政治性(阶级性)指在阶级社会中,直接反映并代表本阶级的物质利益和诉求,是为既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中教授、传播、影响的政治观点、民主意识、法治理念,这些观点、认识和理念都是统治阶级对于法律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的观点、看法和认识的总和。因此,对我国大学生开展法律素质教育,必然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通过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素质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是时代性。第一,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的发展。开展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应构建较为合理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指标体系。比如,较完整、扎实的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拥有较强的法律逻辑推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完善的法律信仰精神和职业伦理修养等。第二,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及思路要符合时代变化。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应符合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其基本思路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应对大学生开展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和法律情感的教育,使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更理性的认识,培养的具体举措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对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再次,是融合性与实践性。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融合性(开放性)是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将法律素质教育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教育相互融合,从而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统一体。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实践性指在对大学生开展法律素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进行知法、守法、用法等法律相关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大学生完整知识体系,使大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工作中有立足之地,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途径

(一)创建校园法制环境,重塑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理念。第一,树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新理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形成健全法律人格的重要阶段。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依法行使自身的权利和法定义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第二,转变大学生的观念与意识转变。大学生除了要刻苦学习本专业本学科内的知识,还应当学习、掌握基法律在内的通识教育在内的基础学科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第三,依法治校,创建校园法制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的引导。第四,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养成大学生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

(二)完善法律教育学科内容,拓展法律教育途径。要深化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增强法律教育实践环节,适当增加案例的运用,减少大量的法律条文及专业术语,增强教材的可读性。适时开展法学基础知识的延伸课程与交叉学科,如法理学。增加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强化法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增强学生对法治的理性思考,对大学生进行融会贯通的法学理论教授,包括正义、公平、自由与法律、道德与法律、守法与违法、权力与义务、法律责任及法治原则等诸多相关理论就成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显著特点,同时,抓好法学课教育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改革教育方式和方法。如围绕怎样预防大学生犯罪,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可开设预防经济犯罪专题讲座,提高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实效性教学,重视专业课规范诚信意识的训练,塑造大学生的职业操守。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组织校园普法活动,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互联网具有较好的操作能力和亲切感,法律教学要想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充分运用互联网展开教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当不断学习运用互联网授课和教学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枯燥内容以视频、音频、图片等方式多元化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构有效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能力。(1)建立长效规范保障机制。学校要建章立制把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制定的教学大纲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实践活动的形式、目标、要求及操作程序;规定检查评估制度,督导实践活动的开展,确立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竞争激励机制。(2)设立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设立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更能促进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长期维持下去。例如模拟法庭。学校根据需要与当地司法、执法、行政等机关和有关媒体的法制栏目组进行联系,组织学生旁听庭审、参观考察或开展其他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现实中的法庭,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经验。(3)建立有效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竞争激励机制。确立公正、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热情,使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更加高效的完成。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通过奖励表扬其成绩,肯定其能力,增加其收益,使大学生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民主意识,为他们毕业后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奠定基础。

(五)健全法律运行机制,营造法治社会氛围。重合力,营造“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家庭、学校甚至于社会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只有从学校教育入手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打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教育格局,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积极活跃,对社会法治持向上态度,期望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民主、法治;他们勇于参与政治,积极投身国家法治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就需要立法、执法、司法部门的相互协作,做到立法科学化、执法程序化、监督规范化、守法自觉化,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素质素质教育法治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