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送礼行为差异分析

2019-01-13吕琳

魅力中国 2019年41期
关键词:面子跨文化礼物

吕琳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交际手段和通讯工具等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交往程度日渐加深,各民族群众交往日趋频繁。需知,跨文化交际是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加之文化多元化局面形成,对于跨文化交际而言,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文化背景不同,交往时的文化冲突问题时有发生。送礼自古至今都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增加的今天,互相赠礼可以合理化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交际中所出现的困惑以及矛盾等,融洽彼此关系的同时,也会更加熟悉对方的习惯。因为文化差异,所以不同国家民族习俗迥异。基于上述而言,对中西方送礼行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找寻其根源所在,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旨在推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一、中西方面子观

面子是中国人的一种典型社会心理现状,在中国人心中,面子一般都象征着一种地位和声誉,是通过成功和表现来获取的。面子,是约束道德标准的社会戒律,与此同时,也是健全个人道德的关键点,此时以内部戒律形式出现。面子观,是中国人礼貌原则的核心彰显,日常工作生活中,不乏入耳的有“丢面子、好面子、给面子”等,诸如此类。以中国人角度来看,面子其实就是一种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表现给别人看的能力,我国面子文化中,怎样保全面子至关重要。鲁迅笔下的阿Q 身无分文且无一定社会地位,但他也是好面子的,遇到他人嘲讽、取乐,阿Q 也会竭力挽回自己的面子。人际交往过程中,大众讲究赏脸,最大限度上防止丢脸,一定要给足面子,因此,生活中对面子观念有着一定的贬义性,但追求“面子”并非消极和错误的。假设每个人都能够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尊严以及名誉等,那么人与人之间必定会和睦相处,大家的行为便日趋礼貌、文雅。

在西方,有专业人士对面子做出了解读,面子就是每个社会个体成员期待拥有个人自我形象,而后又按照个人需求对面子进行分类,即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前者主要是指在交际活动实践中,个体正面形象,或者说是个性,涵盖了自我形象受到认可的期待。西方国家中,人民的“赞美文化”最为典型,见面寒暄交流时都期待获得对方的赞许,实质上这便维护了倾听者的正面面子。负面面子主要是指交际活动进行中,大家希望拥有自己的各项权利,期待在交际活动中不会受到恶意侵犯,不乐意个人的行动自由和言语自由受限。负面面子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不好的,只是相对于正面来说,社会个人希望行动自由,也就是拥有自主决定的权力,凡违背个体成员此类诉求那便是对交际人员负面面子的侵犯。

二、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送礼行为差异

中国和西方国家中,送礼行为均十分常见。文化背景不同,使得送礼文化各不相同。

首先是送礼内容的差异。在我国,送礼在民众生活中十分常见,且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礼尚往来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很多中国人不善于在公共场合表达情感,因此赠送礼物就成为了情感交流媒介。礼物,可以表达主人的特殊愿望,传递特殊信息。中国人送礼注重礼物价值和档次,一般而言,礼物越是贵重就越能表达对赠予者的喜欢和尊重。每逢佳节,大家都会挑选各类精致礼品赠予友人和亲属。“拿不出手”对我们来说很是常见,意为“寒酸”之意,生怕对方嫌弃。西方国家和中国不同,特别是在美国,礼物的意义要大于礼物的价值。在社会中,如果送给对方“大礼”有一定贿赂嫌疑,会给对方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西方国家中,大众都尽可能的避免贵重礼品相赠。比如美国人,他们旅游时购买的一面小国旗或者小玩具都是广受欢迎的礼物类型,再比如法国,各式各样的鲜花都是送礼首选,因为鲜花品种不同,代表着心意也就不同,可以象征友谊,也可象征爱情,亦可象征亲情。中国人在别人婚丧嫁娶、升学满月等活动中都会以金钱作为礼物,但此种送礼模式在西方国家并不常见。

其次是送礼目的的差异。中西方国家送礼行为差异方面,在送礼目的上大有不同。通常而言,我国人民送礼目的性要远超于西方国家。友人互赠礼物,旨在增进友情;父母给子女礼物旨在融洽彼此关系;夫妻互赠礼物旨在升华感情;下属给领导送礼旨在巩固个人关系。旅游的时候,每当行李超重时我们都会赠送给工作人员小礼物,期待顺利过关。当寻求他人帮助时,预先赠礼慢慢成为了一种习俗。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看重的是礼物所赋予的含义,重要的不是礼物是什么,重要的是送礼物人的一片心意。西方国家一般在获取帮助之后赠送礼物给对方,以示感激。

再者是送礼方式的不同。中西方文化中的送礼方式截然不同,在我们国家,公共场合赠送礼物会让人感到不正常,此种行为会让人觉得你在当众贿赂。只有是送礼,必须亲力亲为,否则对方会表现得特别反感,认为你不重视他、不尊重他。送礼的时候,虽然礼物很贵重,但送礼人会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收到礼物的一方,一般都会婉言拒绝,但在送礼方再三坚持下才会收下来,将礼物放在一旁,然后相互攀谈。西方国家人民的送礼方式和我国不同,他们一般都是在公共场合里进行。收到礼物时会立即打开,感谢对方相赠且对礼物进行夸赞。

最后是送礼禁忌的不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双方都需要了解彼此国家送礼禁忌,反之则会造成一定误解以及文化矛盾等。我国人民送礼的避讳有很多:第一是忌讳送“钟”,因为它与“终”同音,尽量不要选“钟”作为礼物,因为你不确定对方是否反感;第二是要留意礼物的颜色,西方国家,黑白这两种颜色通常都会和葬礼相关联,有晦气之意,所以不要用黑白色去包装礼物;第三是礼品数量,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单数代表孤立、孤单、孤独、分离等意,因此送礼务必双数。西方国家中,礼物太贵重是一种忌讳。商业交往过程中,如果礼物带有企业商标,那会被视为不真诚。送花的时候,特别是送花的数量,在西方人来看,双数花朵数量不吉利。带有数字13 的礼物备受嫌弃,因为在西方,这个数字代表厄运。法国,花朵颜色若是黄色的,意为不真诚之意。

三、中西跨文化交际中送礼行为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起源所致

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备受各界青睐。华夏文化深层概念里,儒家思想渗透在各个方面。仁义礼智信构成五常,“礼”是儒家思想中的最受推崇的一类美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其思想的“礼”影响着送礼方式和内容。中国人普遍好面子,收到礼物时先是拒绝一番,因为要顾全面子,接受礼物时不会立即打开,先是搁置一旁。送礼内容方面,我国人民重视礼物价值,廉价礼物很难拿出手。西方国家和中国截然不同,西方文化源自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他们的宗教思想里没有仁、礼概念,崇尚自立和外向的人格,其普遍认为,作为社会的个体需要独立自强,因此过于贵重的礼物反而不受欢迎,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宗教信仰所致

佛教是中国宗教主流,道教次之。中国人信奉佛教是由于国民习惯寄托美好夙愿在佛身上,希望神灵来帮助自己实现愿望和理想。因为中国备受佛教思想影响,在国民送礼上也会寄托个人期望,比如说小孩出生时,亲属们会给新生儿一副金镯子,希望孩子未来健康茁壮成长,对于国人来说,镯子代表快乐、长寿,一对镯子意欲好事成双。西方国家崇尚基督教。圣诞节的地位就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是西方人最盛大的节日。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民,送礼要特别注意在礼物包装时不能出现十字架形状。另外,因为自然环境和历史差异等状况存在,中西方国家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比如说给中国人送礼以红色为主,代表幸运和吉祥,给西方人送礼不能用黑白包装,这样十分不吉利。

(三)价值观所致

中西方文化差异存在,大都源自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实际上是指喜欢一类事态且不喜欢另一类事态的基本倾向。中华文化归属于集体主义文化范畴内,西方文化归属于个人主义文化范畴内。基于集体主义文化的的中国人,将集体利益视为重点,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有国才有家,小家成大家,大家汇成国,所以,中国人拥有着明显的集体依赖性特点,总是将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视为第一位,旨在构建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送礼过程中,中国人看重的是礼物价值,通过礼物赠予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西方的个人主义与我们的集体主义思想背道而驰,西方人民认为人即为独立个体,个人利益和目标的达成当然是最重要的,这就造成西方人礼物相赠时不会注重礼物档次,更加关注的是礼物本身的价值。一张CD、一朵花、一张明信片均能成为心意礼物类型。正因为个人主义影响,西方送礼目的并非获取帮助,仅仅是单纯的表达问候语祝福。与此同时,这便有效诠释了为何西方国家员工给领导送礼的情况甚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化差异的存在让世界更加精彩,但同时也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很多影响。送礼是文化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送礼文化不同点众多,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跨文化交际中的送礼行为,了解各自文化差异,旨在达到送礼目的且实现高质量交际,要以掌握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更好更优的进行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面子跨文化礼物
面子≠尊严
某贪官的面子
《做错题》《给足面子》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