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秽素理论(Ⅱ)

2019-01-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稳态胆汁体质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阿育吠陀(Ayurveda)是源于古印度最古老的《吠陀(Vedas)》(3080B.C.)经典的关于生命科学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体系。阿育吠陀医学治疗模式是在三秽素理论(Tridoshatatwa,TheTridoshaTheory)指导下形成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模式。5000多年来,印度次大陆和喜马拉雅地区各国的医疗实践证明,指导阿育吠陀治疗模式的基本理论——三秽素(三体液)理论是充满实践智慧的、成功的理论假设。欧美国家医药卫生保健领域的科学家和众多普通民众对阿育吠陀医学诊疗实践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关注。因此,向国内传统医学界同行和感兴趣的读者编译介绍阿育吠陀医学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 三秽素与现代生理学

阿育吠陀医学认为,人类生理学功能受支配于三大基础物质的调节。据此,一个精通西方医学的印度人——M.K.Gananath Sen(1877-1944)尝试用人体生理学功能解释三秽素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其理论解释概要介绍如下。

第一种物质是动力(或动机)物质(dynamic or motive principle)——Vata(汉译为体风素[1],蒙医学称其为“赫依”,藏医学称其为“隆”——编译者)。这种动力物质源于受精卵繁殖的细胞。在受孕过程中,当这些细胞渐渐分化、繁殖和生长成为活体时,动力物质也渐渐转变成了固有的动能。阿育吠陀把这个动能称作vayu或vata。在体风素的影响之下,不同的细胞承担着发育成为不同器官的功能,静脉、动脉和神经网络等发育成为人体肉眼可见和不可见的精细部分。总之,体风素的影响涉及人体各项功能,它是弥散于细胞之间的、维持生命的能量之一,也被称作细胞力(cellular force)。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调节和整合细胞内的一切活动,体风素似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这种功能。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高度类似于体风素的功能。

第二种物质是热能物质——Pitta(汉译为胆汁素[1],蒙医学称其为“希拉”,藏医学称其为“赤巴”——编译者)。胆汁素的影响是在吸收、消化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它与各种新陈代谢和生热作用过程相关,它的主要作用是主导人体的氧化反应与产热效应,保持恒定体温。另外,胆汁素还为外界光能在人体感官中的转换提供物质基础,胆汁素的此项功能与主司视觉的Alochokapitta(汉语音译为阿里其可皮塔[2],蒙医汉译为能视希拉[3],藏医汉译为能视赤巴[1]或赤巴同且[4])相关。现代科学认为,成像是发生在视网膜白色边缘上的光化学反应造成痕迹的结果。因此,光化学反应或光敏物质是视觉功能的生理基础。据推测,阿里其可皮塔的功能类似于这种光敏物质。胆汁素的另一个亚型—Bhrajakapitta(汉语音译为巴其可皮塔[2],蒙医汉译为明色希拉[3],藏医汉译为赤巴多塞[1]或明色赤巴[4])的功能可能与皮肤、肌肉细胞内的新陈代谢相关。古代阿育吠陀医生认为,胆汁素就是指“内火(antaragni,internal fire)”,生命在其作用下有节律地延续着自身运动。

第三种物质是粘性物质——Kapha(汉译为粘液素[1],蒙医学称其为“巴达干”,藏医学称其为“培根”——编译者)。随着热能和在胆汁素影响之下的内火的持续作用,也就需要通过另外一种非同质物质来维系人体处于冷却状态。在冷却“胆汁素内燃机”方面,粘液素的非同质作用恰好创造了维持这种“内燃机”内稳态低温环境,这种内稳态低温环境基本类似于一个冷却系统(水套或水箱)。粘液素支配不同关节腔滑膜以及胃肠道、呼吸道、口腔粘膜分泌不同类型的粘性物质。当这种粘性物质在体腔内流动时,就起到了防护液的作用。只要体内产生任何热量或存在任何摩擦,粘液素的影响就会相应地显现出来。在本质上,粘液素与激素或内分泌液相关。

生命经由惰性物质(inert materials)与能量的转化而得到进化,并以最低级的活细胞单元组织自身。就单细胞生物(unicellular organisms)而言,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均存在于这个单细胞内,而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细胞生物(multicellular organisms),其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全部功能是经由多个细胞群承担完成的。人类成年个体由约100多万亿个细胞组成,它们构建起了由特殊细胞群组成的不同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泌尿系统、免疫系统与皮肤等。

研究证明,这些由特殊细胞群集合而成的不同器官系统的全部功能就是为了保持一个恒久稳定的内平衡。这些海量数字的特殊细胞群存在于人体躯壳之内,又被细胞外液包围在“内海”之中。这些特殊细胞群从其细胞外液中接受氧气和营养,并将代谢废物释入其中,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细胞外液的稳定性。事实上,调节系统的逐步进化保持了细胞外液的稳定性。在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这些调节系统的进化是非常精致完美的。为了描述生命以何种方式维持体内液体环境之理想平衡状态下的内在机制,W.B.Canon提出了“homeostasis”(自稳态或内稳态)概念。通过肾和肺,体液缓冲系统对过多的酸和碱进行调节,便是自稳态调节机制的实例。大部分生理学功能涉及调节机制,而这种调节机制维持了自稳态的稳定性。自稳态调节的理想结果表现为通过呼吸系统提供细胞必需的氧气,通过肾脏的调节功能使电解质或无机盐保持理想的血液浓度,通过胃肠系统提供细胞必需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每个特殊细胞群对于维持自稳态的平衡发挥了独特作用。只要自稳态平衡,细胞就可以继续生存和发挥正常功能,每个细胞都能从自稳态中获利。反过来,每个细胞也对自稳态平衡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因此,生命运动在互惠互补作用(reciprocal interplay)影响下自觉延续,直到一个或多个功能系统丧失与自稳态的这种互惠互补作用。互惠互补作用的丧失,会使所有细胞受到损伤。任何特殊细胞群所整合起来的某一系统的功能发生轻度紊乱,会导致心理或精神虚弱或疾病;任何整合系统的功能发生极度紊乱,最终将会导致衰竭或死亡。

体风素、胆汁素与粘液素三者之间的“内衡态”理论似乎与W.B.Canon提出的人体自稳态概念提法存在着异曲同工的相似性,这一相似性赋予了三秽素理论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价值。

2 三秽素与生物能量

阿育吠陀医学将人类基本体质的心身特质称为prakriti或prakruti[5](初生体质,也称先天体质,即出生最初由三体液不同构成比例形成的体质,blueprint of birth constitution)。根据三秽素理论,广义上将初生体质划分为体风素体质、胆汁素体质与粘液素体质。为了阐明初生体质概念,C.V.R.Pandit Shiv Sharma(1906-1980)观察如下:假如让一个胆汁素体质个体和一个粘液素体质个体在酷热的阳光下并肩行走,前者则会行走不远就开始萎靡不振,而后者则镇定自若前行不止,且会因酷热阳光的照射而感觉舒适。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反应与两个个体的健康状况、体力耐力、疾病抵抗力等毫无关系。因此,不能将个体之间的体质差异仅仅简单地看作是像阳光及其影子之间的物理关系。个体体质差异会通过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表象清晰地表现出来,那就是不同体质的个体对红辣椒、对愤怒、对过敏物质分别表现出来的不同反应。

C.V.R.Pandit Shiv Sharma还观察到了dosha(体液)、dhatu(体组织[1])是不能还原的基本生物复合物,它们与一切生命有着某种联系。三秽素分别形成的三种生物复合物构成了生命运动的“三脚架”。在细胞、动物或植物的生命运动中,三秽素生物复合物将在一个和谐平衡中相互支持,此平衡应保持在某种容许的偏差范围(permissible variation)之内。无论是在动物植物体内,还是在活的原生物体内,一定普遍存在三秽素。否则,他们就是无生命的物质。

D.M.K. Gananath Sen和C.V.R.Pandit Shiv Sharma所进行的观察表明,不论在动物界还是在植物界,每种生命形式中的基本力量(essential forces)是相同的,它源自于相同类型的能量,即现在所述的“生物能量”。

3 结论

物理学与化学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生物圈的生物能量观点,这已经被今天的科学家们认可。根据这些基本规律,以公式化的形式有效定义生命现象的不懈努力有可能得以实现。其实,分析研究有机体的生命运动行为及其能量转换规律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生物能量学已经形成。事实证明,生命体的一切生理或心理功能的发生均需要以能量交换作为最基本的代价。众所周知,生命自身的延续应该通过新陈代谢——一个特殊的、最基本的能量交换形式而完成,基础代谢率(BMR)就是这一最基本的能量代谢的公式化表述。

前述内容将当前生物能量概念与体风素、胆汁素、粘液素概念联系在了一起。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广泛意义上的生物能量可以分类为三大生物能量,而每一种生物能量又可以被看成是分别对应于由体风素、胆汁素、粘液素所代表的三种生物能量,即:体风素是对应于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生物能量,简称V;胆汁素是对应于与新陈代谢功能相关的生物能量,简称P;粘液素是对应于与激素功能相关的生物能量,简称K。

为了维持生命的自身周期性运动,在正常状态下的V、P、K三种生物能量的原有(初生或先天——编译者注)平衡代表着健康状态;假如V、P、K三种生物能量的平衡关系处于能够回归的范围之内,那么轻微偏离原有平衡态就有可能导致疾病;假如V、P、K三种生物能量的平衡关系处于无法回归至原有平衡的范围之程度,那么极度偏离原有平衡态就有可能导致死亡或灭绝。因此,这一假设特别需要得到来自于受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生物能量学启迪的不同学术观点的验证。假如这一理论假设能够切实得到不同学科的科学实证,那么完整的三秽素理论将会跨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范畴,而且这个理论假设对于健康与疾病所具有的深邃洞察力的学术价值也将会得到现代生命科学的普遍认同。

注:本文根据印度学术刊物AncientScienceofLife上发表的MadhabendranathPal的The Tridosha Theory编译。

猜你喜欢

稳态胆汁体质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