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抚养”切忌大包大揽

2019-01-12

乐活老年 2019年4期
关键词:晚年生活和睦隔代

一项全国范围内的“隔代抚养”调查结果指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长大的: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一半左右属于“隔代抚养”,到了北京,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

为了让子女“负担小一点”,让“孙儿一代”成长得更好,很多老人全身心付出甚至放弃正常生活,日复一日埋头带孩子,这件似乎“天经地义”的事成了他们晚年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在儿女家带孩子的,尽管儿女提供了大房子和衣食无忧的后勤保障,但老人始终觉得很寂寞,“毕竟不是自己家,不自在。”在自己家带孩子的,对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一刻不得闲,老人始终没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彻底被‘捆’住了”。

有专家介绍,现在一些老人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很大比例都来自带娃的焦虑。不同于年轻人,老人的情绪障碍往往表现为身体不适,如胸闷、心慌、胃胀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其实是心理上出了问题。

帮儿女带娃是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如果老人出现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排解,千万不要能忍则忍,能干则干,否则你会给儿女增加负担。既然“隔代抚养”不可避免,那么就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其中,切忌大包大揽。

1.规定带娃时间,给自己适当的放松空间。一般情况下,老人退休在家无事可做,带带孙辈有助于排解寂寞,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能力也有所欠缺,心理上更会有所变化,有的老人变得更固执、敏感,所以,老人不能365天天天带孩子,要适当放松才能有更好的精力。你可以跟儿女规定带娃的时间,如儿女周末、节假日休息的时候,你就要放手,这样会有利于儿女和孩子的相处,也让儿女清楚带孩子的不易。

2.有话就说,别被道德“绑架”。大多数的中国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会主动帮助子女带孩子,哪怕自己的身体状况不那么好,或者牺牲晚年生活的自由,也往往能忍则忍。而如今的年轻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被照顾,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老人为自己带孩子就是理所应当,很少去考虑老人的情绪以及他们的难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你可以帮儿女带娃,但不要有委屈忍着,有问题藏着,有话就说才能轻松带娃,你的情绪好了,整个家庭的关系也就和睦了。

3.带娃只是协助儿女,不能大包大揽。一个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这需要每个人彼此充分地尊重和沟通。作为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予协助,但必须清楚,不能大包大揽,父母才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猜你喜欢

晚年生活和睦隔代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丧偶后的老人该如何安排晚年生活?
“和睦”
你会怎样做?
齐心
过第一等的晚年生活
不说谎话的小狐狸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