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国学

2019-01-12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周连枝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孟母老子国学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 周连枝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源,精神之根,生命之魂,起着“传承根脉”的作用。让学生诵读经典,感悟经典,既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成为富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3~12岁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让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可以增强记忆力、发展智力、丰厚底蕴、陶冶情操。因此,学校应该成为国学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应该成为国学教育的主阵地。

一、巧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盎然兴趣

国学经典年代久远,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中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相差较远,文字晦涩难懂,难免枯燥乏味。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就会把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扼杀在萌芽状态。国学博大精深,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小爱上国学,让国学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能够从小爱上国学呢?首先要让他们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增强国学教学的趣味性,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学生,扎根学生心灵。

“不要过分夸张了国学严肃的面孔,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孩子有兴趣去关注。”著名学者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曾说过。运用学生喜欢的微课方式学习国学,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学微课把国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配以动画、声音、文字等活泼的形式,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画面、直观的形象,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三字经》是儿童必读的启蒙读物,笔者在教学“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几句话时,就通过视频微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初步感受孟母对孟子的悉心教育以及学习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师:同学们喜欢学习《三字经》吗?《三字经》三个字连起来是一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就叫“三字经”。《三字经》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里还告诉了小朋友们一些道理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战国时期,鲁国有个人叫孟子,名轲,三岁时父亲去世。

播放视频《孟母三迁》。

师: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孟母为什么要搬家?一共搬了几次家?

看完视频让学生围绕问题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就是:昔孟母,择邻处。

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领读、齐读。

师: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孟母断机》。

播放视频《孟母断机》。

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学生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师:妈妈为什么生气地把机杼都割断了,妈妈想告诉孟子什么道理呢?《三字经》里用六个字记录了这个故事,那就是:子不学,断机杼。

把这四句连起来背诵。(全体、个别、拍手)

播放视频:动画音乐《三字经》,大家一起唱。

这个片段的教学主题是“孟母教子”,由“孟母三迁”“孟母断机”和动画音乐三个部分组成,加以适当的导语和过渡,辅助教师完成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国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二、巧用微课,打通国学的学习渠道

微课时间较短、内容集中、易于传播,有着课堂教学不可取代的功能,受到大家的青睐。

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它时间短,不会挤占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机安排时间,如课前几分钟、早自习、课后时间等,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是传统文化精髓,也是国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把75首古诗制作成短小的微课,就可以灵活选择时间让学生学习。

微课把一个主题的内容糅合在几分钟内,内容相对集中,它把教学课件、教学重难点、课后练习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方便。微课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也可直接拷贝,使得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局限于教室和课内,可以延伸到课外和家庭中,这样就摆脱了时空限制,可以开展亲子共读,也可以反复观看巩固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的渠道。例如,杜甫《春夜喜雨》,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制作了微课: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走近诗人,了解背景;欣赏朗读,读出韵味;解题明旨,说诗引思;字斟句酌,品味春雨;再读全诗,升华情感。笔者不占用正常课堂时间,而是利用课前时间带领学生观看学习,每天坚持,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了经典也让学生更加气定神闲。课后笔者通过网络把微课发送给家长,引领感召家长陪学生共读经典。

三、巧用微课,落实国学的意义建构

国学是一条经典文化的长河,它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学、历史、哲学等文化的殿堂。然而国学课程的建设目前还不够完善,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课时计划,学校只是把国学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或者兴趣班来教授,没有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都是经典的蒙学读物,是小学国学启蒙的鲜活教材。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从这些经典国学教材中吸取精华,以微课为载体,建构一套小学国学学习体系,使得课程实施更加科学、规范、系统。低年段有《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背古诗》,中年段有《笠翁对韵》《千字文》,高年段有《论语》和小古文。根据各年段的学习内容制作微课,这便是国学课程体系的意义建构。

对于某一本国学经典,教师也可以通过构建微课程并制作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构起整本书的内容体系。例如,《弟子规》,我们一般把它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五个单元一共十六课,方便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弟子规》的思想精髓。

再如,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掌握古诗75首的内容,我们将75首古诗进行分类:边塞诗、爱国诗、送别诗、田园诗、春、夏、秋、冬……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类别进行设计,制作成一个微课系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四、巧用微课,实现国学的难点突破

微课将文字、图片、动画融为一体,形象直观,受到学生的喜爱。对教学中的重点或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师都可以制作成微课,这样可以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有效突破重难点,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老子是中国的哲学之父,作为高年段的学生应该对他的生平和主要思想有所了解。相比孔子,学生对老子比较生疏,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如何让学生穿越历史的年轮,和先贤近距离接触呢?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微课,通过微课独有的特点,让学生和老子亲密接触。

第一板块是老子其人。微课伊始,笔者便向学生讲述老子出生的传说:“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孩子生下就是白胡须,白眉毛,所以称他为“老子”。老子一生下来,他的耳朵就出奇的大,因为这个特征,又取名“李耳”,又叫“老聃”,“聃”就是耳朵大。在讲述过程中配上老子的图片,并突出他的特征,给学生深刻的视觉印象。接下来通过视频动画,分析“聃”和“聖”这两个字的构成,让学生明白在古代,听觉好,口才好,无所不通的人就叫作圣人。后来引申为有最高道德的人。

第二板块是老子其思想。动态视频讲述“老子出关”的故事。两千多年前,老子骑着青牛,路过函谷关,关吏要他拿出关关牒,他却拿不出。于是关吏要他以传道代替,便有了《道德经》的诞生。《道德经》共五千多字,八十一章,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接着通过文字的形式和音频呈现老子的“道”的思想精髓。如果只靠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学生的体会就不够深刻。

国学启蒙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筑起不可撼动的文化根基。国学微课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国学学习的渠道,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国学的种子。

猜你喜欢

孟母老子国学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垂”改成“掉”,好不好?
孟母断机
新孟母三
孟母断机子虚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智者老子
孟母教子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