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

2019-01-12江苏徐州市徐庄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9期
关键词:论文学科科学

江苏徐州市徐庄实验小学 刘 松

培养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追求。教师要从学生科学认知基础出发,结合教材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操作实践中形成学科综合能力。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少,动手能力较差,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生活观察、社会调查以及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调查实践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学习思维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些观察和调查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接受外界信息的同时,能够积累学习信息,提高学习能力。

1.创设观察活动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大量观察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时,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科学现象充斥学生生活,这无疑为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教师要深入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找到观察活动设计切入点,并通过生活分析,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观察机会,以便成功调动学生观察学习思维。

如教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性阅读,明确种子发芽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给学生布置了观察活动任务:每人都要在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并对种子发芽过程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情况以观察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教师的指导,利用花盆、玻璃瓶等器皿进行种子发芽实验。为提升学生观察品质,教师每天都要对学生观察情况进行归结和提示,学生在观察交流活动中逐渐找到正确的观察点,对种子发芽有了深刻认知。教师给学生布置观察实验的任务,学生顺利进入观察点展开相关学习,并在不断交流中校准观察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动力。

2.启动调查活动

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这是科学学科教学最为常见的方法。让学生搜集一些科学信息、材料,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走访调查,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感知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意识。科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之中处处有科学认知的存在,教师要抓住学生科学思维趋势,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调查操作过程中逐渐建立学科认知。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环境特点做出活动布设,以满足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心理诉求。如教学《蚯蚓的选择》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项生活调查任务:蚯蚓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深入到家庭社区,走访有经验的居民,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看在哪些地方能够找到更多的蚯蚓。学生虽然对蚯蚓并不陌生,但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还是少之又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始了走访调查。通过对家长、邻里的走访,学生大多能够获得一些有效信息,并根据有经验人的指点,顺利找到了蚯蚓的藏身处。原来蚯蚓喜欢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生存。

二、实验制作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是科学学科最为常见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环境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以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科技实验活动

科学现象需要验证和探索,在学科教学中需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实验操作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验操作难度和操作必要性,对实验进行多重筛选,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分析、操作、归结实验的机会。一些专业性更强的实验,因为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亲自参与操作,而有些实验操作简单,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展开具体操作,教师要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科认知的能力。

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实验操作任务:我们对阳光下的影子都非常熟悉,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下来时,我们的身影会发生一些变化。其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不妨利用实验的形式进行验证。学生听说要展开实验操作,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多种自制道具展开实验操作。有学生观察自己的身影,在不同时刻记录下不同的数据,然后展开分析;也有学生拿出直尺在窗台上作出影子标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给出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2.手工制作活动

手工制作也是科学学科中较为常见的内容,教师要对手工制作条件进行科学分析,为学生精选一些活动形式,并给出更多直观性指导,以有效促使学生学习认知的觉醒。在科学实验中有很多手工制作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做示范,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引导,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在指导学生手工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制作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进行对应探索,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提供更多助力支持。

如学习《做一个生态瓶》时,基于学生大多有一定的生态认知积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为学生设计了“做一个生态瓶”的操作实验:生态环境需要保持平衡,这样才能确保各种生物的健康生活。我们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你如何设计这个生态瓶呢?不妨从几个角度展开思考。学生开始互动热议,很快就形成了操作方案。教师让学生说明制作生态瓶的步骤,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并对生态瓶操作情况进行完善性讨论。生态瓶建成后,教师让学生进入实验操作环节,并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三、生活实践活动设计,内化学生学科认知

在学生进行生活实践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更多科学学科方面的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发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科学小论文比赛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提升的机会。

1.实践发明活动

科学离不开发明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科学发明活动,能够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强力冲击,以全面提升学科学习品质。小学生年龄较小,难以展开高深的科技发明,教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发明创造的意识,并在实践体验中形成丰富学科认知。创新是科学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师向学生传递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鼓励学生展开多种发明性实践探索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主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取向进行教学设计。如教学《光的反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进行认识,然后启发学生展开实验发明:我们都知道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手边的材料,自制一架潜望镜,看谁的发明制作更为精确。学生听说要自制潜望镜,都显得极为兴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生活中的可用材料,并对制作方案进行多次改进,终于制作成属于自己的潜望镜。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制作经历,并对潜望镜的特点进行重点介绍。教师为学生制定定向发明任务,给学生提供难得的学习契机,从学生优良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丰富科学认知。

2.论文竞赛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合理的筛选,让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无疑是具有创新意味的设计。学生在参与科技活动过程中,其学习实践的过程需要及时总结,让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进行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类比想象、抽象概括,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科学认知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学习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学科认知自觉意识。

如在学习《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积累,做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和吸热有关,物体吸热还与受阳光直射、斜射有关,利用生活经验展开对比实验,并将实验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实验小论文,准备参与班级论文比赛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顺利进入实验操作程序之中,并对实验经验和实验方法进行梳理归结,形成文字记录下来,最终撰写成实验小论文。在论文竞赛时,学生都能够自觉展示论文,并对论文进行答辩,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经过一番对比筛选,教师挑选出比较成功的论文,并将其投放到学科网络交互平台,对其进行公示表扬。教师利用实验小论文比赛活动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激励,教学调度效果显著。

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接轨意识,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和生活环境展开实践活动设计和发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学科学习认知体系。观察活动、调查活动、实验活动、制作活动、发明活动、竞赛活动,学生对这些实践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要做好精心筛选,为学生准备丰富学习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论文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超学科”来啦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科学拔牙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