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教育实践中大班种植活动的开展

2019-01-11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幼儿园司艳君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种子植物幼儿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幼儿园 司艳君

一、实践背景

1.社会因素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幼儿园大多数集中在城镇。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感受自然,认识自然,从而热爱大自然?很多幼儿园都是通过创设自然角、植物角、养殖区等区域让幼儿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其中种植实践活动是幼儿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一个重要方式。《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五条中提出:幼儿园应当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创造条件开辟沙地、水池、种植园地等,并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绿化、美化园地。可见,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各种教育政策中都可以看出种植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2.环境因素

我园是一所地处农村的乡镇幼儿园,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教育资源——有花草树木、农田稻谷,有参天古树、古老建筑,有泥巴土丘、快乐农庄,有开心果园、趣味沙水。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我们以生态教育为特色,开展创建农村特色幼儿生态乐园的实践研究,打造了竹林、沙池、水池、小山坡、种植园、百花园、养殖园七大生态区域。在这七大生态区域里,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游戏、感受自然的乐趣。其中,种植园的活动因其自然、生动、丰富多彩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课程因素

我们的孩子大多数来自农村,种植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大部分孩子都有种植的相关经验。对于大班孩子来说,种植又是一门必修的实践课,因此大班的种植活动就成为我们生态特色课程之一。我们在创建农村特色幼儿生态乐园的实践研究课题引领下,致力于利用生态环境开发园本课程。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利用春分节气特点,即当地习俗——春分是最佳的播种时期,带领大班孩子开展关于种植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孩子体验种植实践;另一方面孩子在种植过程中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的变化,从而感知植物生长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在种植实践中,孩子们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可以熟悉不同的蔬菜,可以体验各种劳动,从而让种植园成为孩子们真正实践的乐园。

二、实践过程

㈠活动导入

春天到了,周围的万事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孩子们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这个变化多彩的世界。在这些发现里,种植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乐趣。孩子们因家人在农田播种感受到播种带来的新鲜和乐趣,便自己带来了种子,利用春分时节,将这一“乐趣”带到幼儿园,亲手种植、亲自管理、亲眼发现、亲历成长,在自然课堂下真实体验,主动去获得种植经验,逐步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因此,随着“春天”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的种植实践活动开始了。

㈡活动过程

种植实践活动是春天的一个小主题,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三个阶段:播种阶段,观察阶段,收获阶段。每个阶段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播种阶段

当孩子们和老师确定了“种植”这个主题以后,各种准备活动就开始了——包括种子、工具、土地的准备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分组等方式完成。

⑴种子的准备。孩子们将各种各样的种子带到了幼儿园,有豌豆、花生、玉米、四季豆等。这么多的种子,如何让孩子对它们有更深的认识呢?老师引导孩子将种子进行分类,便于后期的观察与播种,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将带来的种子分成了豆类、坚果类、蔬菜类。这样孩子们不仅对种子的外观进行了观察认识,而且对种子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从而巩固孩子分类的概念。

在对种子有了基本的认识以后,还要做好浸种的准备,老师帮助孩子们了解浸种的好处,和孩子们一起浸种,从而为种植做好准备。

⑵工具的准备是种植的一项必要任务。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告诉他们种植的时候需要锄头、镐头、浇水工具等。孩子们要认识和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观看视频图片,向有经验的家长学习,以及现场实践做好种植工具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种植工具操作技能。

⑶土地的准备很容易被大部分孩子忽略。老师引导孩子们一起来到了种植园实际考察,孩子们发现土地里有很多杂草,而且不整齐,也不干净,和旁边农民伯伯的土地比起来相差很远,因此大家决定一起整理土地,将地里的杂草锄掉,虽然满手的泥巴很脏很辛苦,但是孩子们很积极,也很开心。清理完杂草还需要整理土地,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请了专人来帮忙,孩子们只帮着做一些简单的清理工作,体验其中的过程。

当土地整理好了以后,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土地数量有限,而小朋友人数多,这种比例在种植时肯定会出现拥挤、重复种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主动参与,我们想到了可以通过采用分组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分成九组,每个小组认领一块土地,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进去,通过小组认地的方式也可以增强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协商合作。

⑷种植植物的确定。每个小组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土地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自己组种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矛盾,小组意见不统一,如,各人想选的种子不一样;有的孩子想种种子,还有的小朋友想种秧苗……于是老师引导孩子去观察自己的种子,发现有的种子没有发芽不能种,还有的种子腐烂了也种不了,这样就解决了“想种的种子不统一”的问题了,因为孩子们在思考种什么的时候就会考虑这些问题了。而孩子们提出种秧苗也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还引发了许多孩子的兴趣,这样既可以丰富孩子的种植内容,也可以解决种子不足的问题。

因此,新的讨论又开始了——如果种秧苗可以种什么呢?孩子们激烈地讨论着,他们自发地用投票、石头剪刀布等方式统一意见,最后,三个小组种种子,六个小组种秧苗。种种子的孩子精心照顾自己的种子,每天都要看,生怕种子不能发芽了;而种秧苗的孩子精心照顾买来的小秧苗,给他们浇水,放在阴凉处等。确定了种植植物以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种的植物给自己的土地取了名字,有番茄组、茄子组、土豆组等。

⑸种植实践。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盼春分这一天了,孩子们等啊等,盼啊盼,种植活动终于来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到种植园,迫不及待地开始劳动了。孩子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有的栽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整个种植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个过程虽然很短暂,但是孩子们主动参与,无比开心,并展示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2.观察阶段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种植活动终于告一段落,可是孩子们的兴致没有降低,他们关心自己的植物,第二天就来种植园看,结果发现有些秧苗被拔了,孩子们既生气又着急,因此老师引导孩子们设计了“禁止破坏”的标牌,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标志。孩子们还讨论了如何记录以及如何设计观察记录本,他们要把植物的生长过程记下来,还要讲给别人听。这个阶段主要是观察记录,同时还有一些生成的活动,根据发现的问题设计活动,如“护菜小标志”“设计记录本。”

随着植物慢慢长高,我们还设计了测量活动,孩子们认识了各种测量工具,学习测量植物的高度,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

3.收获阶段

看着植物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对收获时刻充满了各种想象与期待。看着豆豆组的小豆苗从土里钻出来慢慢长大,直到结出新的豆子,孩子们很开心;番茄组的西红柿变红了,茄子组的茄子变紫了,辣椒组的辣椒变红了……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蔬菜摘下来放进自己提前准备好箩筐里,还不时地讨论着:“我们的蔬菜多,他们收的少,我们的箩筐还没装满……”不管多与少,孩子们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这么多蔬菜,孩子们吃不完,如果解决不了存放问题蔬菜就会烂掉,因此,孩子们一个个动起了小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决定把蔬菜送给弟弟妹妹一些。因此在收获阶段,我们开展了自己煮菜、吃菜、给弟弟妹妹送蔬菜、蔬菜义卖的体验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参加劳动,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展义卖活动,将数学活动体现在实际生活里;开展送蔬菜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谐友善,促进其社会情感的发展。

㈢活动小结

种植活动是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让孩子们体验劳动,体验协商,体验分组,体验合作,体验收获。孩子们通过自己做主、亲自播种、照顾植物、观察植物、亲身体验收获、感受植物的成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关爱,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通过种植实践活动,老师和孩子们都体验了快乐,获得了不同的成长与发展。以下是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自己的种植活动实践做的小结:

“种子种下去了,我们每天都去照顾它们,终于开始发芽啦,慢慢地长出叶子来,最后结出果实,真高兴!”

“我们把种子种下去时,感觉种子马上就要成熟,结果后来我发现种子要经过浇水,施肥才会慢慢地发芽、成熟。”

“我们从刚开始将种子种下去就想,要是种子丰收了,厨房的叔叔阿姨可以把它们煮给我们吃,我知道了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就像小朋友一样,要我们去照顾。”

“把种子种下去时,我就在想他们在干什么呢?什么时候会成熟呢?结果在第5周的时候叶子才开始长大,最后经过14周种子才成熟,看到种子结果,我们真高兴!”

“刚开始把种子种下去时,第1周时还是小种子,第2周就开始发出很小的芽,一周一周地长出叶子了,经过14周才成熟,从嫩绿的小种子变成了美丽的果实,我们的种子终于长成熟了!真棒!”

三、实践结果

种植活动作为我们生态特色课程之一,无论是它的教育性还是实践性都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收获与体验。孩子们在实践中快乐学习与成长,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提升。

1.幼儿的发展

种植活动带给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活动中有很多探索机会,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分组、协商、合作、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地讨论交流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原来的不发言到现在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老师引导孩子运用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记录等方式完成记录表的制作,标牌的设计等活动,从而促进其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2.教师的成长

通过种植活动,教师从依赖教材到现在自己设计教育活动,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主导活动到现在引导活动,观念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把活动还给了孩子;从机械操作到学会思考,教育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从关注活动到关注幼儿,观察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通过此次种植活动,教师从不会教到既会教又会思,逐渐从单纯地教幼儿向全面地理解幼儿转变。

3.课程的建构

随着种植活动的开展,关于种植的一些列课程体系逐渐建构形成——有相关的主题网络图、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活动实录、教学案例、主题环创、家长资源利用等主题活动资料集,还有主题活动的相关案例、反思、论文等。同时,主题与区域得到了更好的结合,带动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实践反思

利用生态区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我们一直追寻的目标,在“种植”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反思如下:

1.主题课程体系虽然逐渐形成,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深入加工,不断思考提炼。

2.我们自身的知识面狭隘,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样才能传授给孩子们更多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指导孩子,一切从孩子出发,发现新的亮点,探索新的切入点,不断丰富和完善种植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

猜你喜欢

种子植物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