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社区”有效架构的策略研究*

2019-01-11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邹海萍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班社区游戏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邹海萍

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关键阶段,给幼儿创设一个身心自由、选择多元、充满友爱的生活环境,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园精心建构的“成长社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能让幼儿在这个“大家庭”中学会交往、友爱互助。他们自由结对,同龄、混龄一起玩耍,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以一种热情、友善、积极的态度与人交往。为营造适宜幼儿生长的“成长社区”环境,我们做出了以下尝试。

一、广辟途径——建构“成长社区”活动的资源库

㈠户外28大资源库

资源库的建构是“成长社区”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依托我园户外活动场地以及根据“成长社区”活动的相关内容,我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建立28大资源库,依次编号,使28大户外资源库成为幼儿活动的有力后盾。如:借鉴社区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管理模式,对骑行区的资源库中的车辆进行编号,并设有停车位,归还车辆时对号停放;此外,借鉴超市的管理模式,让体育器具仓库采用货架式,每个货架、篮子上都有物品标记,便于取放。

㈡班级自助材料库

班级自助材料库的建构源于“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主参与活动”这一理念。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需要自主收集活动的主材与辅材,并分类进行摆放,形成主材区、辅材区、工具区等自由开放的材料区。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所需的材料开展活动。班级材料库的建构,打破原来区域活动分区的限制,让幼儿有更多自主、自由的空间去创造。

二、多元互动——探索“成长社区”的组织模式

㈠同龄活动

因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伙伴,所以他们可以和伙伴们组成一个相互模仿和相互学习的环境。以班级或班级中部分幼儿组成的小组为单位,让年龄特征相同、知识经验相仿的幼儿共同游戏,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是“成长社区”最初阶段普遍的组织模式。

㈡跨班活动

随着同龄活动开展得日渐成熟,跨班活动也应运而生。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跨班活动,新鲜有趣的事物常常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在跨班活动中,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伴,接触更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材料,挑战不同的玩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跨班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致,使其保持新鲜感,还拓展了更多学习内容,使孩子有更加自由自主的空间,获得更多交往的快乐。

㈢混龄活动

在混龄活动中,合作并非单纯地共同参与活动,幼儿在其中能学习和发展新技能,并较为深刻地理解与他人合作的意义。这能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哈佛心理学家Jerome Bruner提出了“脚手架”概念,它是指提示、暗示、支持或其他形式的帮助能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的活动形式发展。众所周知,较大的幼儿具有较为熟练的技能,他们的年龄、兴趣、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更成熟一些,他们会无意识地采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为较小的幼儿提供“脚手架”支持,以促使其游戏水平的提高。

因此,幼儿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玩伴和混龄玩伴的交往。对于“成长社区”活动,更注重的是幼儿的混龄活动。在不同年龄段中,幼儿获得的能力有所区别:大班孩子的责任感和组织领导能力大大提高;小班孩子的参与意识与活动能力也在混龄活动中大大增强。可以说,如果没有混龄活动中的交往,孩子们缺乏共同的游戏经验、共同的快乐体验。因此,我们在“成长社区”活动中,要提供幼儿和各种年龄段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让幼儿玩得尽兴、玩中成长。

三、反复论证——建立“成长社区”活动的体验场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特有方式,更是他们身体和心灵成长的内在需求。安吉游戏以“让游戏点亮儿童生命”为理念:一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户外游戏环境,把儿童从狭小的室内解放出来,拓展游戏空间容量;另一方面提供幼儿组合结构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选择材料的需要,幼儿就有机会自己去创造或构建,积极主动地体验,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借鉴安吉游戏的经验,重新审视我园的课题研究,在“成长社区”活动上下功夫——在反复论证下,将原来的四园活动进行微调,融入“大社区”“小社区”两个相对均衡、便于活动开展的全新体验场。

㈠多元融合的“成长大社区”

1.快乐游园——我的自由城堡

户外游园活动是集探索、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以幼儿园户外场地为依托,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而生成的多元化混龄活动。如:打造在山坡绿地上的游园探索区,融水力工作室、风力工作室、光影工作室、动植物研究所为一体,挖掘游园现有资源,开展各种适宜的活动:孩子们拿起放大镜观察泥土里的小虫,用卷尺量一量树的“腰”,用三棱镜在阳光下寻找彩虹,用塑料袋抓住风……孩子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在草地里尽情撒欢。

游园活动崇尚“阳光”“快乐”“自由”和“探索”。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快乐游园活动正是顺应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成长的快乐城堡。

2.温馨蜜园——我的成长花园

在课题申报期间,我们就特别想和孩子们一起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图书馆,征集了图书馆的名称——“蜜园”,让孩子爱书如“蜜”,给孩子一个最“甜蜜”的阅读空间,让每一个孩子成为闻着花香、尝着甜“蜜”的“小小书虫”。蜜园在空间布局上有总服务台、蜜园邮政、图书医院、综合阅读区、绘本餐厅和小蜜蜂剧场等,集阅读、美食、表演为一体,借鉴了社区创意图书馆的内容与模式,呈现了良好的“社区群体”形态。

蜜园是个自由开放式的图书馆,以混龄活动为主。蜜园崇尚的理念是“阅读”“分享”“休闲”和“表现”。在综合图书区中大班幼儿带着小班幼儿一起阅读图书,然后让教师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小班幼儿在绘本餐厅里制作的水果沙拉,送给小蜜蜂剧场观看表演的哥哥姐姐品尝;大班运输队的小朋友,把图书送到小班孩子的手中;蜜园邮政里的中班孩子,分信寄信,把朋友的问候送到每个客人的手中……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打破囿于幼儿园的范围局限,与社区图书馆和附近幼儿园主动对接,实现绘本的流转,让更多的绘本来到蜜园,同时开放蜜园,让更多的孩子“爱书如蜜”。

3.有爱家园——我的快乐驿站

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是幼儿园教育密不可分的部分。家长是瑞吉欧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要素,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很多形式。在瑞吉欧很多家长是学校管理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他们通过日常联系、讨论教育和心理案例、处理特殊事件、参加远足和庆典活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的工作管理。对学校而言,家长是促进儿童学习的积极因素。瑞吉欧关于家长角色给我们启示是,在学校管理中,我们需要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且学校重大事件的决策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

同时,发挥家长的教育职能,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这是促进幼儿发展重要途径。在值得纪念的节日里,为着同一个梦想,携手开展活动,让亲情持续升温,让爱温暖人心。如三八节“我为妈妈(奶奶)过节”系列活动:小班开展亲子同乐游戏活动,中班开展跟妈妈学本领活动,大班开展“给妈妈送礼物”活动,孩子们用压岁钱亲自为妈妈购买礼物并亲手包装、画上祝福图案送给妈妈……在亲子运动会上趣味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增进了亲子感情。家园活动让“有爱”“互动”“亲情”“温馨”的理念得以完美诠释。

4.多彩社区——我的梦想剧场

社区是生活的港湾,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吸引着孩子们不断融入其中。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也普遍注意利用社区资源,不断拓宽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通过 “走出去”的形式,开辟儿童活动的新天地。走进社区,让学校从此不再有“围墙”,将课堂“搬”进多姿多彩的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我园实际情况,我们曾走进社区,和社区里的老人一起“欢乐庆重阳”,用童声稚语带去欢声笑语;走进福利院,和特殊儿童一起共庆“六一”,同在阳光下、心手相牵联,亲手制作精美的架卡,带去精心准备的节目,把祝福留给可爱的特殊儿童;“毕业季”,我们把精美的节目表演给社区的叔叔阿姨看,既满足幼儿展现自我的愿望,更实现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

多彩社区实践着“创造”“体验”“展现”“奔放”的理念,让教育冲出幼儿园的围墙,从狭隘的小圈子里跳了出来,让课堂无边界,让教育无限制。

㈡互动有爱的“快乐小社区”

1.有滋有味的公共游戏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供其自主选择、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开放式环境,让幼儿在开放的空间和时间里去寻找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自主地进行学习与创造。因此,以年级为单位创设的公共游戏完全符合课程游戏化精神“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这四个方面。开放式的游戏环境、自由自主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不断地创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情境。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小伙伴,以及可以玩更多更新奇好玩的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自由自主的班内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孩子拥有真实、快乐的生活。班内游戏是幼儿最为熟悉的游戏,打破原有游戏的模式,现在的游戏更具有挑战性。所有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场地的确定、游戏伙伴的产生都在幼儿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幼儿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游戏也真正地根据幼儿的意愿来展开。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下,协商、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

3.有声有色的跨班游戏

跨班游戏的开展拓宽了幼儿交往的空间,幼儿接触的老师、伙伴、玩具成倍地增长。跨班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其他班新鲜好玩的玩具弥补了自己班玩具“玩腻”的不足。同时,有小客人来自己班里玩,小主人们自然而然地担任起了小导游、小帮手和小老师的角色,从介绍游戏玩法到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孩子的能力在成长;反之,小客人到其他班去玩,他们就像海绵,不断吸取经验,认真学习,挑战新材料。跨班游戏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惟妙惟肖的混龄游戏

混龄游戏是“成长社区”活动中普遍且有效的游戏形式。这里的混龄游戏指的是大班孩子带小班孩子或中班孩子带小班孩子玩的游戏,通常楼上楼下(楼上为高年龄段孩子的班级)两个班级开展混龄游戏,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弟弟妹妹进入游戏角色特别快。我们仔细观察过这类游戏,刚开始实施混龄游戏时,会遇到个别小班孩子不愿意参与的现象,但久而久之,好玩的游戏吸引着每一个小朋友,他们能友好地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进入角色。与此同时,大班孩子的责任心也日渐增强。

在越来越强调教育生态化的今天,我们坚持大教育观,不满足于幼儿园固有的管理形式,借鉴社区管理的先进理念,挖掘社区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幼儿发展,打破“围墙”的限制,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同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小班社区游戏
社区大作战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